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鑫辉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4):189-191,204
大多数木本常绿热带果树在闽东南适应性良好,有较高的经济开发价值和园林应用前景。针对目前闽东南水果品种不丰富和应用于园林绿化材料单调、配置单一的现状。在介绍几种新、优热带果树资源的基础上,探讨热带果树的开发前景和提出把热带果树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新思路,以丰富植物多样性和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2.
1980-2009年闽东南地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揭示闽东南地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异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及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闽东南地区1980—2009年26个雨量站的逐日降雨数据,运用福建省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结果]闽东南地区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集中于5—8月,呈现双峰式分布;降雨侵蚀力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大。1982年年降雨侵蚀力(R值)低至253.82(MJ·mm)/(hm2·h),2006年R值高达725.39(MJ·mm)/(hm2·h),极值比为2.86;30a内的闽东南地区的降雨侵蚀力并未出现明显的突变现象。[结论]研究区内降雨侵蚀力R值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上呈现沿海向内陆增加,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闽东南沿海丘陵区小流域生态修复效果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福建省南安市丘陵区疏林地小流域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系统的研究评价,以期为闽东南沿海丘陵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过近15年的生态修复,植被覆盖度从30%~50%提高到91.4%~95.8%,群落呈现多样性、稳定性,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提高了56.27%~76.86%。土层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得到提高。10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减少2054~2149t/(km2 ·a),水土流失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闽东南沿海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的主要工程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提出了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闽东南地区甘薯小象甲发生为害特点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小象甲属鞘翅目蚁象甲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一些省市,福建省是甘薯小象甲发生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尤其是沿海各县市为害损失更大。该虫主要以幼虫蛀食薯蔓和薯块为主,是甘薯生长期和贮藏期的重要害虫,损失率一般为10%~30%,严重田块可达40%以上,甚至绝收。甘薯小象甲是钻蛀性害虫,生命力强,寿命长,世代重叠,单一防治效果都不理想,综合治理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但由于各种原因,综合治理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导致甘薯小象甲的危害回升,损失日益严重。其中没有完善的测报技术是使防治指导陷入极大的盲目性、随意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仙游县地处闽东南沿海中部,位于北纬25°11′~25°43′,东经118°27′~118°56′,面海靠山,属南亚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北部属过渡性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16.1~20.5℃,1月  相似文献   
7.
闽东南沿海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闽东南沿海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特点,并提出防治技术,以为当地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闽东南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应用遥感技术开展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表明;闽东南沿海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程度都比1984年显下降,尤其是林地水土流失下降幅度较大。但是,闽南地区近几年由于山地开发种果,果圈的水土流失惠剧上升,同时新增城市水土流失面积也较大,目此,今后闵东南沿海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是整治坡耕地,防止城市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肉桂的自然地理分布、生态习性的基础上,比较了闽东南地区与广西梧州肉桂主产区在气候条件上的差异状况,通过调查探讨闽东南肉桂的适生性以及不同生态环境对肉桂生长的影响。结果认为闽东南是肉桂生长的适生区,可以大量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福建省66个气象台站的纬度、海拔高度、距海岸线距离等因子与福建省东南部10年1遇极端最低气温之间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地理因子对极端最低气温的影响,模拟出极端最低气温在福建省东南部的分布状态,从而确定闽东南柑橘避冻的气候分区,并进一步分析对柑橘防冻的措施;结果表明地理信息系统能很好的模拟闽东南柑橘避冻的气候分区特征,该特征为由东南向西北柑橘气候区划由最适宜种植区逐渐过渡到可能种植区,模拟结果中不存在柑橘不适宜种植区,在闽东南区内,极端最低气温与纬度基本上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