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0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6篇
  3篇
综合类   23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淀粉马铃薯品种克新27号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及在青冈县的产量表现,并从选茬整地、播种施肥、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杀秧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供生产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2.
耕牛患青冈叶中毒病主要发生在生长柞树的山区,放牧牛采食大量冈树的嫩叶和花而引起本病的发生。笔者从事畜牧兽医临床工作已28年,根据20多年的临床记载,发现牛患青冈树叶中毒的发病率与气候因素有直接关系。现就三道沟门地区20多年来气候变化与发病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牛青冈叶中毒病中西医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冈叶中毒病是牛只由于摄入大量鲜嫩青冈树叶而引起的一种中毒症,仅见于牛,致死率约为44.78%。1发病特点,1.1发病季节集中。有的在谷雨至芒种之间,立夏前后发病最多。有的几乎均发生在立夏后10天左右,总是其特点是,多发季节为青冈树新枝叶刚发上来,加之牧草萌发迟,干草缺乏,牛抢青吃不饱,过量采食青冈叶而引起中禁。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青冈县粘玉米产业的生产现状,同时提出了粘玉米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措施,为保障青冈县粘玉米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青冈县水稻稻瘟病的传播途径、发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以为当地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青枯病的发病症状、原因、综合防治措施及马铃薯瓢虫和斑须蝽等虫害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仅供生产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棚室选择、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及采收等方面总结了青冈县37-74尖椒棚室栽培技术,以期为提高青冈县大棚尖椒栽培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依据青冈1年生苗高、地径的观测数据,采用Logistic方程对其生长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青冈播种苗出苗时的高、茎生长很快,出苗后的高、径生长符合"S"型曲线,呈现"慢-快-慢"节律。(2)根据生长量变化节律,苗高、地径生长过程可分为出苗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苗高速生期为55~169 d,速生点出现在第111d;地径速生期为44~209 d,速生点时间为第125 d;苗高、地径的累积生长量均在速生期最大,分别占理论上限值的57.59%和56.17%。(3)苗高、地径生长的速生期持续时间有差异。苗高的速生期持续时间少于地径,而速生点的出现则早于地径,111 d之前苗木主要进行高生长,111 d之后则以地径生长为主。  相似文献   
9.
青冈县西葫芦生理性病害的种类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介绍了青冈县西葫芦种植中几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的发病原因,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生产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工针叶纯林成熟林分主伐择伐后,对20株/亩(A)、30株/亩(B)、40株/亩(C)3种不同保存密度林冠下采用赤皮青冈与米槠2年生无纺布营养袋苗造林效果对比,造林2年的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保存密度林下套种的赤皮青冈与米槠造林成活率、地径、高度、冠幅4项指标均以A最高,平均造林成活率达96.4%,赤皮青冈平均地径达2.21 cm,平均高达177.7 cm,平均冠幅达106.0 cm;米槠平均地径达2.07 cm,平均高达224.6 cm,平均冠幅达133.6 cm; 4项指标大小次序为A>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