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雄青斑蝶内生殖器官的形态与发育,可以为青斑蝶的人工繁殖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生殖系统解剖的方法,观察了1 12日龄青斑蝶雄成虫内生殖器官的结构组成,测定了内生殖器官的数值特征参数,并根据内生殖器官各组成部分的特征对雄性内生殖器官的发育进行了分级,以期系统了解青斑蝶雄成虫内生殖器官的形态与发育。[结果]1)雄性青斑蝶的内生殖器官包括1个精巢、2个贮精囊、1对输精管、1对复射精管、1条单射精管和附腺;2)复射精管的直径和单射精管的长度都随日龄的增大而增大;3)随着成虫日龄的增加,精巢中精子束的长度持续变长,贮精囊中的精子束长度在7日龄前快速变长且之后长度趋于稳定;4)随着日龄的增长,雄蝶精巢中精子束的数量逐渐减少,贮精囊中的精子束数量在1 7日龄时逐渐增加,之后维持稳定;复射精管中精子束数量则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5)根据贮精囊和复射精管的发育特征,雄虫的内生殖器官的发育可分为:乳白透明期、精子束输送生长期、精子束大量输送成熟期、精子束补充期。[结论]雄青斑蝶内生殖器官的结构组成与其他蝴蝶相同;精子束在成虫6日龄时发育成熟,并依次释放至贮精囊、复射精管中;青斑蝶雄性内生殖器官的发育可划分为四个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青斑蝶是重要的观赏性昆虫,准确掌握和了解其内生殖器官结构和发育状态,能够为其人工培育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 12日龄青斑蝶雌成虫内生殖系统解剖,观察内生殖器官结构组成,并测定内生殖器官特征参数,同时根据内生殖器官各组成部分特征对雌性卵巢发育进行分级,从而系统了解青斑蝶雌成虫内生殖器官形态与发育。[结果]1)雌性青斑蝶的内生殖器官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交配囊腺和受精囊组成;2)内生殖器官发育显著受到日龄影响,卵巢管长度随着日龄增长而显著生长,至10日龄最长,卵巢小管和侧输卵管直径随日龄增长而缓慢增大;3)随着日龄的增长,卵巢中成熟卵的数量先增大后减小,未成熟卵数量始终缓慢增加;4)根据卵巢的发育特征,将卵巢发育分为乳白透明期、卵黄沉积期、成熟待产期、产卵盛期、产卵末期。[结论]雌性青斑蝶内生殖器官结构组成与其它蝴蝶类似,其发育均显著受到日龄影响,卵子发育随日龄增长而逐渐成熟。雌性青斑蝶卵巢分级将为人为调控雌蝶产卵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度、湿度及光照强度对青斑蝶卵、幼虫和蛹存活率及历期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工气候箱+温湿度、光照自动记录仪+视频监控实时测定"的方法,探究不同培养条件下卵、幼虫和蛹的历期变化,设置不同梯度的温度(20~30℃)、相对湿度(50%~60%)、光照强度(500~1000 lx)条件对不同虫态历期进行观测与记录.[结果]卵和幼虫最适宜的发育条件为温度25℃,相对湿度60%,光照强度1000 lx,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4.08和13.03 d.温度30℃、相对湿度50%、光照强度1000 lx的培养条件最适宜蛹的发育和羽化.在所控制的3种环境因子中温度对蛹历期的影响极显著(P<0.01),光照强度和湿度对蛹历期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湿度和光照强度对蛹的羽化率有重要影响.[结论]温度是影响青斑蝶卵和蛹历期的重要环境因子.控制合适的温湿度和光照强度,有利于青斑蝶各虫态历期的缩减和提高成活率.该研究结果可为青斑蝶的人工养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唐宇翀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171-173
[目的]找出吸引青斑蝶取食的关键化合物。[方法]通过田间观察测定了青斑蝶对蜜源植物马缨丹和马利筋的花部挥发物α-蒎烯、水杨酸甲酯,花部挥发物类似物1-辛醛、桉叶油醇、萜品醇,以及前人报道的花中普遍存在的苯甲醛的取食反应。[结果]无论是6种单一化合物和α-蒎烯、水杨酸甲酯、1-辛醛、桉叶油醇化合物组合还是不同剂量α-蒎烯和水杨酸甲酯,青斑蝶对这些挥发物均表现出一定的取食反应,但取食次数均未显著高于去离子水,且不同化合物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青斑蝶在取食时可利用多种气味信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