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池背油松天然林林分生长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历年调查资料,对麻池背油松天然林的林分生长结构进行了研究.该林分的植物种类丰富;直径、树高、林龄等林分结构呈正态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和多峰状分布;近熟林的林分蓄积生长率为0.82%,材积生长量69年生时连年生长量仍大于平均生长量.由于林分密度过大,油松形状比值偏高,林木自然稀疏强烈,枯损率达32.7%,其中小径木占86.3%,病虫害感染枯死木占29.4%.油松天然更新不良,辽东栎不能成为更新树种,林下有青木杄、落叶松幼树分布.  相似文献   
2.
《吉林林业科技》2011,(6):73-F0002
吉林森工(集团)露水河林业局地处长白山脉西北麓,始建于.1958年,1970年正式投产,是国家重点大型综合陛企业。经营面积121295公顷,森林覆盖率95.1%,经营区内849,6的面积为天然林,拥有11665公顷全国仅有亚洲最大的红松母树林,是长白山植物区系“顶极群落”的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顶极群落的种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黄土高原子午岭马栏林区辽东栎群落中,设置30个10 m×10 m的样方,对所有调查的69种木本植物进行种间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处于演替顶极阶段的辽东栎群落总体关联性呈显著正关联,符合演替进程的特征。通过点相关系数、X~2检验、r检验分析,显示种对间的关联性比较弱,即大部分是非显著的,种对间关系松散。正负关联性和关联强度的分析表明,种对间还存在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处于环境的容许范围内,即群落基本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4.
沙地植被演替研究成果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生态学领域,演替理论的研究经过许多代人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沙地植被由于其特殊的生境,其生态系统相对脆弱,使得人为干预对演替方向的改变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新生演替的自然规律,从而为治沙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沙坡头人工固沙区草本层片结构组成与群落演替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腾格里沙漠沙坡头人工固沙区草本植物带群落的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0年代以前的固沙植被区已进入演替的亚顶极群落,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值均达相对最大,优势度最低,草配支片的种类组成以小画眉草和雾冰黎为主,伴生虫实、虑尾草和狗尾草等的一年生草本。固沙区受到扰动后因其固沙年限和干扰程度的不同,群落将在原基础上开始其初始状态不同而终局相同的演替历程。  相似文献   
6.
次生阔叶林保护与浙江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区、半山区占全省陆地70%的浙江省,天然原始植被几乎只占森林面积的2%且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和人迹罕到高山陡坡地区。由于历史上的自然灾害(火灾、病虫害)和掠夺式经营,森林更新跟不上采伐速度,次生林和郁闭度小于0.3的疏林地作为目前主要森林类型,地带性顶极群落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尚较丰富。但近年来,人为干扰和陡坡耕垦日趋加重,林地退化较严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结构功能和阈值已呈下降趋势。为促进我省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必须建立生物基因保存库,尽快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在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同时,做好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设,重点开展次生阔叶林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做好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把林地生产力提高和森林栽植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纳入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7.
林火对森林演替动态的影响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一个重要的自然因子,但中等强度的林火干扰又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建设因子,林火与森林演替动态的关系密切相关.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林火与森林演替之间相互关系的资料,阐述了林火对森林演替动态的影响,分析了林火与原生演替、次生演替、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的相互关系,列举了林火在维持偏途演替顶极群落和火顶极群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条件,面上绿化应维护和改善群落环境,恢复地带性植被类型,利用植被带中的珍稀和观赏植物资源片植成景;游览路线配植自然式风景林,有景可赏的密林处留出“绿色风景窗”;景点、景区配植与景观有特殊联系、易产生联想的花灌木树丛,形成高低错落、美化、香化的花园式村寨。  相似文献   
9.
云杉(Pecea)广泛分布于北半部环极地带,在北纬50~60°的寒温带和冻原地带有大量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分布,是北欧、西欧、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的重要工业用材树种。中国的云杉林,虽然分布纬度较低(30~48°),但多在高海拔(2500~4500m)冷湿地带,具有顶极群落的植被特征,成为这些地区最重要的建群树种。全世界有云杉种群约40种,资源量仅次于松类居第二位。同时由于云杉木材的纤维素含量高、纤维长、色泽浅等特点,是世界上制造高档纸的重要材料;此外,由于云杉林单位面积生长量大,适应范围广,在培育优质高效工业用材林中,占有很重…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记录了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林群落从播种到幼林郁闭、郁闭破裂直至演变为该河谷气候区的顶极群落景观的全过程,提供了“顶极群落”的实验例证。试验围绕树种筛选,摸索、完善了一系列经济可行的防护林技术。通过1094.1亩规模的中试,保存面积92.2%,在同等立地条件下尚无先例。另在无灌木条件的热坝区以牛粪容器植苗13577株,保存率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