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39篇
农学   61篇
  35篇
综合类   406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果梨周年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南果梨干物质积累特征和氮磷钾养分周年动态积累规律,为南果梨优化施肥量和施肥时期提供依据。【方法】以12年生南果梨树为试材,采用田间采样和树体分解方法,分别于萌芽后10 d(萌芽期)、 30 d(花期)、 65 d(幼果膨大期)、 100 d(果实膨大或新稍停止生长期)、 130 d(果实着色前)、 155 d(果实采收期)、 185 d(采收后)、 210 d(落叶前)8个生育期,选干周和树高一致的3株树,将树体连根从土壤中挖出,分出果实、 叶片、 枝条、 主干、 主根、 侧根、 须根,各器官单独称重,并取200 g左右的鲜样按清水、 洗涤剂、 清水、 1%盐酸、 3次去离子水冲洗、 杀青、 烘干后,电磨粉碎过0.15 mm筛,测定样品中氮、 磷、 钾含量。【结果】1)南果梨周年生育期内,树体干物质当年净积累量为18.4 kg/plant,干物质累积速率出现两次累积高峰,分别是幼果膨大期(0.15 kg/d)和采收期(0.11 kg/d)。2)南果梨树体总氮周年积累量为154.0~301.0 g,新生器官为0~116.2 g,果实膨大期达到最高;多年生器官氮积累量为154.0~194.8 g,落叶前达到最高。3)南果梨树体总磷周年积累量为17.1~37.2 g,果实着色前最高。其中新生器官为13.7 g,果实采收期最高;多年生器官为17.1~24.9 g,果实转色期最高。4)南果梨树体总钾周年积累量为27.9~174 g。新生器官钾为97.3 g,采收期最高;多年生器官钾为27.6~76.6 g,落叶前最高。5)产量大约为17 t/hm2的12年生南果梨从萌芽到落叶前树体当年氮磷钾的单株净累积量分别为146.2、 20.1、 146.1 g,折合1000 kg果实经济产量需吸收氮(N)、 磷(P)、 钾(K)5.4、 0.7、 5.4 kg。【结论】南果梨周年干物质单株积累总量为41.4 kg,当年净积累量为19.7 kg。南果梨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花期到果实膨大期和果实转色到落叶前,分别占47.3% 和47.5%。南果梨从萌芽到落叶前氮、 磷、 钾的单株净累积量分别为146.2、 20.1、 146.1 g,每1000 kg果实经济产量需吸收氮(N)、 磷(P)、 钾(K)5.4、 0.7、 5.4 kg。从开花到果实膨大期和从果实着色到采收后30天对氮吸收分别占总氮累积量的39.0%和49.0%,而磷、 钾的累积从萌芽到开花较快,到果实膨大期磷的累积达67.4%,钾的累积达65.1%,果实膨大期是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内外关于美国红枫组织培养的研究,以及实际生产中的经验系统阐述了美国红枫组织培养体系建立的具体过程及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为美国红枫的大批量组培苗商业生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华北土石山区油松和元宝枫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及时空变化是制定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对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以华北土石山区不同密度油松和元宝枫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地类型的土壤密度、pH值以及全氮、速效钾、有机碳的质量分数等参数进行测定,对比分析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有机碳的质量分数、土壤有机碳密度、储量及垂直分布特征,探讨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元宝枫林的平均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有机碳密度均大于油松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有机碳密度在土壤表层(0 ~ 10 cm)为最高值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表现为2种林分密度下的元宝枫林无显著差异,而有机碳密度则表现为高密度元宝枫林>低密度元宝枫林;在油松林中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有机碳密度均表现为中密度油松林>高密度油松林和低密度油松林.油松林和元宝枫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而全氮、速效钾与其呈显著正相关,油松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pH值呈显著相关,而元宝枫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pH值不相关.综上所述,华北土石山区元宝枫林较油松林具有更大的固碳潜力,而且土壤的有机碳质量分数及有机碳密度受树种和林分密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以耐铝性较强的安国栝楼和耐铝性较弱的浦江栝楼为对比试验材料,在土培条件下探究300μmol/L和800μmol/L铝胁迫下不同浓度(30,20,10ml/株)根系分泌物对2种栝楼的生长特性、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个浓度的铝处理后,安国栝楼和浦江栝楼生长均受到一定抑制,生物量、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荧光、CAT、POD、SOD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而MDA、初始荧光(F_0)呈相反的变化趋势,2种栝楼的各指标变化程度和敏感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表明2种栝楼的耐铝性存在差异。加入适宜浓度的根系分泌物能够促进2种栝楼的生长,提高叶绿素a、b含量以及各个荧光参数值和CAT、POD、SOD等抗氧化酶活性,从而缓解了铝胁迫。较低浓度的根系分泌物可以缓解铝胁迫对栝楼的伤害;浓度过高时,2种栝楼的生长均会受到抑制,20ml/株的根系分泌物对栝楼铝胁迫的缓解作用最佳。因此,今后在红壤地区栝楼的生产种植中,可以进一步开展根系分泌物对栝楼影响机制的研究工作,为栝楼品种的推广与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自由人槭‘秋焰’(Acer×freemanii‘Autumn Blaze’)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化严重问题,采取不同取材时间、添加抗褐变剂、暗处理等措施,研究了三种措施对自由人槭‘秋焰’组织培养中褐化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取材月份变化,外植体褐化率提高;AC和PVP对褐变的处理,与Vc和Na2S2O3的处理相比达到差异极显著,又以2.0g/L的PVP抑制褐化效果最佳;随着黑暗处理时间的加长,褐化率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春季4、5月份取材,接种于添加PVP2.0g/L的MS上时,直接进行光照培养,可有效控制褐变。  相似文献   
6.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nthocyanin concentrations of seven Acer palmatum Thunb. cultivars and the chromaticity values a*, b*, a*/b* ratio, h° and L* was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of leaves on the branch terminal, middle and base sample leav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positional effect on the level of the major anthocyanin was estimated. Leaf color was measured with a portable colorimeter and individual anthocyanins were detected with the use of HPLC–MS. Cyanidin-3-glucoside was present in all senescing leaves of Acer cultivars and its content decreased from terminal to base position. Cyanidin-3-rutinoside was identified in lower concentrations in the leaves of all cultivars. Multiple variable analysis was calculated for each of the tristimulus values and two major anthocyanins (cyanidin-3-glucoside, cyanidin-3-rutinoside) in senescing leaves of ornamental Acer cultivars. Correlations were detected between the major anthocyanin (cyanidin-3-glucoside) in analyzed Acer cultivars and all chromaticity parameters. The highes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0.94) was observed between cyanidin-3-glucoside and a*/b* ratio in cultivar ‘Bloodgood’ and lowest (0.54) between cyanidin-3-glucoside and a* in Acer palmatum Thunb.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yanidin-3-rutinoside and chromaticity parameters was not detected in all Acer cultivars, additionall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n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ere much lower. The expression of red color in both senescing leaves and in all-year-red cultivars can be tightly linked with the content level of cyanidin-3-glucoside; the second major anthocyanin does not contribute much to the red leaf color.  相似文献   
7.
Seedlings of a Chinese wild grape (Vitis piasezkii Maxim var. pagnucii) native to loess plateau of Eastern Gansu province, China, were evaluated to screen cold-resistant rootstocks in Lanzhou area. After 14-year investigation two selections of LDP-191and LDP-294 were screened as rootstocks for two table grape cultivars, ‘Fujiminori’ and ‘Red Globe’, respectively. The two graft unions demonstrated very high cold-resistance as well as good graft compatibility. Furthermore, they could survive through low temperatures in winter without soil coverage together with good fruit quality of the cultivars grafted.  相似文献   
8.
以狭叶红景天种子、榆荞种子、樱桃番茄种子、意大利耐抽薹生菜种子和新牛角椒种子为受试材料,研究了狭叶红景天果皮水提液对5种植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狭叶红景天果皮水提液对5种植物种子的萌发、胚根及幼苗生长均表现出不同的化感作用影响.其中,对狭叶红景天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都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处理浓度增高,抑制作用表现越强,但对幼苗的生长却表现出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其中以0.02 g/mL的水浸液处理的狭叶红景天幼苗生长速度最快;对榆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而对胚根生长却表现抑制作用,并随着处理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也越强;对樱桃番茄和意大利耐抽薹生菜种子的萌发和胚根生长也都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樱桃番茄幼苗的生长影响与榆荞的一致,对意大利耐抽薹生菜幼苗的生长影响与狭叶红景天植物一致;对新牛角椒种子萌发的影响与榆荞种子相同,对其胚根和幼苗生长影响都表现为促进作用,但也存在随着处理浓度增高,其产生的促进生长作用逐渐减弱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2萃取花椒挥发油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得到的花椒挥发油对玉米象、赤拟谷盗进行了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花椒挥发油对玉米象、赤拟谷盗具有较强的驱虫、杀虫活性.在7 d内忌避率始终在50%以上;在椒油点滴剂量为0.04μL时,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死亡率分别为47%和40%;当玉米象的熏杀剂量为1 mL·L-1时,24 h内虫全部死亡,当对赤拟谷盗的熏杀剂量为1.2 mL·L-1时,6 h内虫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0.
茶条槭在东北地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茶条槭栽培和应用2方面现状的总结,基本掌握了茶条槭目前的研究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茶条槭的进一步应用作出了展望,以便更好地利用东北地区这一具有发展潜力的树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