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1.2%苦.烟乳油与0号柴油混合进行喷烟防治青海云杉梢斑螟幼虫,结果表明1.2%苦.烟乳油与0号柴油的配比在1:9以上,用药量13.3ml hm-2以上进行喷烟防治,梢斑螟的虫口减退率可达85%以上,最高可达90%。  相似文献   
2.
云杉梢斑螟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杉梢斑螟以幼虫危害青海云杉新梢嫩叶,在甘肃省寿鹿山林区一年发生1代,以1龄幼虫在当年新梢基部和针叶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活动并危害新梢,6月中旬化蛹,6月底始见成虫,7月上旬末,中旬初达羽化高峰。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7月下旬幼虫孵化,幼虫轻微危害后于9月中,下旬进入越冬状态,6月中旬,用2.5%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用25%灭幼脲Ⅲ号悬浮液3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90%左右;羽化期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3.
微红梢斑螟危害枝梢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2种回归分析法和6种聚集指标,对微红梢斑螟危害梢在马尾松林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为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Iwao的方法进行了序贯抽样。  相似文献   
4.
对华山松球果螟在毕节地区发生、分布、危害进行调查,修剪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柚皮粗提物对松梢螟幼虫的拒食活性、生长发育影响和毒杀活性,研究其对松梢螟幼虫的室内毒力作用.结果显示:100 mg/mL的柚皮粗提物生物毒性最强,处理24、48 h后的松梢螟幼虫的拒食率分别达到了99.28% 、94.23%,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7.61、9.28 mg/mL;对松梢螟四龄幼虫的生长抑制率在处理后24、48、96 h分别为96.32% 、95.44%和93.19%,LC50分别为9.56、13.52、8.38 mg/mL;三龄幼虫、五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00%和80.00%,与对照药剂噻虫啉的效果处于同一显著水平.柚皮粗提物对三龄幼虫毒杀作用效果优于五龄幼虫,LD50分别为18.46、25.99 mg/mL.说明柚皮粗提物对松梢螟幼虫生物活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To evaluate arachidonic acid-related immunoregulatory mechanisms during long-term persistent pestivirus infection, we measured plasma contents of leukotriene C4 (LTC4), prostaglandin D2 (PGD2) and their plasma fatty acid (FA) precursor, arachidonic acid (AA), in six lambs with congenital border disease (BD). Significantly elevated average plasma LTC4 during the first half year of life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PDG2 when compared to uninfected control lamb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total plasma esterified AA stores suggest an effective BDV-mediated prostenoid immunostimulation. However, at 1 yr old, prostenoid secretion had fallen to normal (LTC4) or below normal (PGD2) levels. In contrast, there remained significantly elevated plasma esterified AA, present as available substrate for formation of these anti-viral immunoregulatory agent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reventing mobilization of AA from lipid stores for effective immune responses may be a viral strategy of BD virus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long term border disease effects.  相似文献   
7.
两种主要松类蛀梢害虫在湘乡的发生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以松实小卷蛾为主的松类蛀梢害虫在湘乡严重发生,文章介绍了松实小卷蛾、松梢螟在湘乡的发生现状,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规律,并对导致大暴发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今后加强对此类害虫预测预报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标准地调查研究了微红梢斑螟蛀害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并对剪梢防治微红梢斑螟的方法进行了简述.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蛀害对马尾松幼林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受害后主梢当年生长量损失27.23%,树高下降13%,而地径增长7.23%.马尾松受害后除影响当年梢生长外还影响其次年梢生长.树高在141~180 cm左右的马尾松受...  相似文献   
9.
油松球果害虫的危害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油松球果生命表的研究表明 ,油松球果小卷蛾和松果梢斑螟是两种主要的油松球果害虫 ,其发生危害主要集中在 5 ,6两月。根据油松生殖生长的特点 ,对两种球果害虫随树龄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树龄的增加 ,油松结实量增加 ,雄花序增多 ,但由于松果梢斑螟的发生和危害与雄花序的多少直接相关 ,松果梢斑螟的虫量增大 ,危害加重 ;在同一林龄中 ,有少雄、中雄和多雄树之别 ,松果梢斑螟的虫量随之变化 ;每果内松果梢斑螟的幼虫数随树龄和雄梢率的增加而增加 ,而每果内油松球果小卷蛾的幼虫数随树龄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0.
思茅松梢斑螟为思茅松新记录害虫,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森林枝梢害虫.2007~2009年,在云南省普洱市通过对思茅松梢斑螟的地理分布、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在室内对思茅松梢斑螟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思茅松梢斑螟在普洱市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于海拔700~1 800 m;思茅松的被害株率为31.90%~98.82%,枝梢被害率为25.49%~32.33%.成虫寿命9.3天,每次产卵1~3粒,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2月上旬到11月中旬为幼虫主要危害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