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淑珍  李良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28-19329,19392
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最终目标是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首先探讨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和内涵,然后以南昌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南昌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以期为南昌城乡居住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良杰  邹淑珍  陶表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01-19903
通过对近年来江西省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江西省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应做到合理规划,公众参与,重视社区绿地,构建城郊一体化绿地网络等,以期实现江西生态城市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3.
刘顺  黄国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53-6155,6159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受到城市面积偏小,限制城市发展的影响,安徽省经过国务院批准对行政区划做出了新的调整。此次行政区划是打造区域性特大合肥的必然要求,合肥市面积的扩大,对合肥生态城市建设机遇和挑战并存。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从合肥生态特征出发,结合合肥实际情况,对合肥未来生态城市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彩叶植物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绿化中应用彩叶植物的原因,阐述了城市绿化中影叶植物应用现状,列举了城市绿化中彩叶植物应用的几种形式,并探讨了城市绿化中应用彩叶植物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雁  杨存典  刘建林  左长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92-16693,16712
依据2001~2010年商洛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数据,选取15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商洛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商洛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但呈缓慢上升态势,且各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的发展极不均衡,城市生态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因而,必须进一步调整商洛市发展战略,切实地提升自身竞争条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利用GIS、网络技术,对ARCIMS4的重新定制,设计与开发了一个基于WebGIS的苏州生态城市信息管理系统(SZECIMIS)。该系统将苏州市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数据整合于统一的标准和统一坐标体系内;实现基础信息和规划成果的信息发布,通过基本GIS功能、图形-属性的双向查询、专题地图制作等网络可视力化表达功能的实现,为公众参与提供基础平台,并为苏州生态城市的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我国生态城建设中存在的地带性植物种类缺乏、景观同质化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提出了有计划、合理地开发有中国特色园林植物及开展区域性植物物种规划等解决对策;对洛阳市园林绿化树种及乡土植物的应用现状开展调查,结果显示落叶乔木中乡土植物所占比例最高,达84.66%,而在常绿阔叶乔木中仅占10%。针对乡土植物应用频率低及行道树种相对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大力开展乡土植物的选择、繁育及园林配置等相关研究,突出道路绿化的地域性特色及进一步加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等建议,为打造具有洛阳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构建特色生态洛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乡城市森林生态建设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新乡城市森林生态规划的理念、总体目标,以及建设内容作了介绍,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它不仅反映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更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加丰富规律的认识。对生态城市理论的背景、内涵特征进行了介绍,对生态城市的规划创建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699-17700,17703
首先论述了大秦岭生态城市群发展生态农业的必然性,然后从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条件和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差异性禀赋2个层次分析了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条件禀赋。最后,指出了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功能定位,并提出了大秦岭生态城市群农业产业化的对策:一是强化政府的引导与媒体的宣传;二是加强对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三是尽快实行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品牌化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