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蚜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概述了茶蚜的主要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综合防治技术方面的进展,主要包括茶蚜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茶蚜对寄主的选择以及综合防治等,并对今后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非洲橘硬蓟马的检疫特征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非洲橘硬蓟马的形态特征进行介绍,运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方法,从国内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寄主植物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风险管理难度等方面,综合评价了非洲橘硬蓟马的危险性,提出相关的风险性管理对策。以期为非洲橘硬蓟马的检疫鉴定以及制定相关的监测及检疫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大剂量生白术配伍枳实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62例,采用大剂量生白术配伍枳实煎剂治疗,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分别记录治疗前、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及停药2周后患者便秘症状评分(CCS)及生活质量估量评分(PAC)。结果 治疗结束时,治愈31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9%。治疗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及停药2周后与治疗前对比,便秘症状(除腹痛)及生存质量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2个疗程后、停药2周后与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便秘症状(除腹痛与排便辅助方法)及生存质量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大剂量生白术配伍枳实能显著改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接种4株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Verticillium) lecanii]菌株V07、V08、V23和V27不同剂量(2×10~3、2×10~4、2×10~5、2×10~6和2×10~7孢子/ml)孢子悬浮液于茶蚜(Toxoptera aurantii)室内种群,观察茶蚜种群的感染流行情况,得到蜡蚧轮枝菌侵染茶蚜的发病指数。结果表明:相同初始接种剂量,菌株V07对烟粉虱的侵染速率最快;同一菌株侵染速率随初始接种孢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MaxEnt的非洲橘硬蓟马在全球及中国的潜在分布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洲橘硬蓟马是柑橘等多种植物的重要检疫性害虫,明确其在全球及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域,对于有效控制此虫害在全球的扩散蔓延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最大熵算法的生态位模型MaxEnt 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对非洲橘硬蓟马进行适生区分析及预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预测模型和结果进行评估,用Jackknife 法分析影响非洲橘硬蓟马的重要因子。结果表明,非洲橘硬蓟马在全球的适生区为非洲南部、南美洲中东部、墨西哥中部、澳大利亚东海岸、印度南部、东南亚中部和西亚的也门;该虫在中国的高风险区为海南大部和云南中部,中风险区为贵州大部、广西大部、广东大部、福建东南沿海和四川西南部。对非洲橘硬蓟马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是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等温性和年均温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6.
对江西省鄱阳县枳壳、吴茱萸、石斛、艾叶四种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贮藏等环节,从种植基地、大棚、加工厂房、仓库、药材市场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总结了鄱阳县中药材生产和精准扶贫的现存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盆栽条件下,以柑橘砧木枳(Fructus aurantii)幼苗为试验材料,在基质中接种从广西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菌株,探讨不同AM真菌对枳根系的侵染能力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于试验的14个AM真菌菌株均能与枳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平均侵染率为36.16%,其中侵染率最高的菌株是黄雷德克囊霉(Redeckera fulvum, Rf),侵染率高达92.83%,侵染率最低的菌株是副冠球囊霉(Glomus coronatum, Gc),侵染率仅为0.23%;接种黄雷德克囊霉、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 Fm2)和副冠球囊霉这3个菌株处理的枳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柄长均高于CK,是枳的优势菌株,能促进枳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During the past decade, the insect growth regulator pyriproxyfen has been the most used insecticide for controlling the California red scale (CRS), Aonidiella aurantii (Maskell), an important pest in citrus groves worldwid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was to develop bioassays for determining the effect of pyriproxyfen on developing stages and embryogenesis of CRS that can serve as baselines for monitoring resistance. Pyriproxyfen was very effective against first- and second-instar nymphs of a susceptible strain of CRS; 0.1 and 0.2 mg AI L(-1), resulting in 80 and 100% mortality of first-instar nymphs, and in 62.5 and 91.7% mortality of second-instar nymphs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probit analysis, the LC(50) and LC(90) values of pyriproxyfen for first-instar nymphs were 0.03 and 0.15 mg AI L(-1), and for second-instar nymphs they were 0.05 and 0.25 mg AI L(-1) respectively. Pyriproxyfen was quite effective on first-instar nymphs of a CRS field strain originating from a citrus grove where two successive applications of the compound had been applied. Mortality rates were 86 and 100% at concentrations of 0.2 and 0.4 mg AI L(-1) respectively. Pyriproxyfen suppressed embryogenesis when CRS females were treated with pyriproxyfen. Young CRS females treated with 1.0 and 5.0 mg AI L(-1) pyriproxyfen produced 6.6 N(1)/F and 2.4 N(1)/F as compared with 10.9 N(1)/F in untreated control.  相似文献   
9.
盾蚧长缨蚜小蜂和岭南蚜小蜂为广东柑桔园红圆蚧的主要寄生蜂。1988年我们从美国加州引入印巴黄蚜小蜂,经繁殖后在桔园分3次释放,每树共放蜂4000头。结果说明该蜂能成功地在广州越冬。在桔园原有的天敌基础上释放印巴黄蚜小蜂后,红圆蚧的总寄生率逐月变化较大,多数月份在20%左右,最高30%,最低9.5%。其中被盾蚧长缨蚜小蜂寄生的虫数,每月都高于岭南蚜小蜂和印巴黄蚜小蜂的总和,寄生率高出1.4~11.7%,说明盾蚧长缨蚜小蜂为本地的优势蜂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炮制后安徽枳壳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对样品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炮制后安徽枳壳中分离出26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25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是柠檬烯,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6.50%.[结论]GC-MS适用于枳壳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可作为枳壳饮片质量评价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