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火地塘林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主要数据源,选取华山松林小班的面积、坡度、坡向、海拔、地形指数、灌丛盖度、草本盖度、土层厚度、小班蓄积和优势木年龄10个调查因子作为输入变量,以小班分维数作为输出变量,建立了火地塘林区华山松景观格局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部分华山松景观格局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网络收敛效果理想,泛化能力强,为林区森林景观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秦岭火地塘林区红桦林为研究对象,设置20 m×20 m调查样地48块,获得地形和林分的相关数据。采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分析其生物量、蓄积量和生产力的动态变化,使用差异性分析研究不同海拔、坡度、坡向间红桦林生物量、蓄积量和生产力的变化,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研究林龄和林分密度与红桦林生物量、蓄积量和生产力参数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红桦林生物量和蓄积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得出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红桦林生物量、蓄积量和生产力随海拔增大而减小,随坡度增大而增大,不同海拔、坡度间生物量和蓄积量差异性显著(p<0.05),生产力差异性不显著(p>0.05),不同坡向间,阳坡红桦林生物量、蓄积量和生产力均显著大于阴坡;相关性分析表明,红桦林生物量、蓄积量和生产力与林分年龄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偏相关分析表明生物量、蓄积量和生产力与林分密度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特征值>1的3个主成分对林分生物量和蓄积量的方差累积贡献率为79.95%;回归分析表明,海拔、坡度、坡向、林龄和林分密度是影响红桦林生物量和蓄积量的主要因子;估算红桦林生物量的模型为B=0.137fd+10.627sta-2.855sla+0.007g+0.002e-307.311,估算红桦林蓄积量的模型为V=0.125fd+12.308sta-10.174sla-0.320g+0.013e-369.848。  相似文献   
3.
秦岭火地塘伞菌区系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秦岭火地塘伞菌进行了调查,鉴定出192种,隶属于55属、17科。并对其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表明,含10种以上的科为口蘑科、丝膜菌科、鬼伞科、红菇科、蘑菇科、球盖菇科;含10种以上的属为杯伞属、小皮伞属、丝膜菌属。从种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分为8个分布型:世界广布成分(17.4%)、北温带成分(64.8%)、东亚—北美成分(3.5%)、旧世界温带成分(3.1%)、中国—喜马拉雅成分(3.6%)、中国—日本成分(2.6%)、泛热带成分(3.1%)、热带亚洲—热带非洲成分(1.6%),表现出典型的温带区系特征,与内蒙古大青山比较相似。同时表明该地区与北美、日本、非洲在伞菌区系上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黑光灯诱集的方法,对秦岭火地塘林区主要趋光性昆虫种类及优势种的种群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趋光性昆虫种类有76种,隶属于7个目,21个科,其中以鳞翅目种类最多,包括14科68种。主要优势种类包括石蛾、白蜡绢野螟、白线青尺蛾、橙黑纹野螟、蜉蝣、黄斑长翅卷蛾、黄灰呵尺蛾、黄修虎蛾、三线雪舟蛾、石蝇、雪尾尺蛾等共计11种。不同优势种的昼夜活动规律差异较大,但总体来看,均随时间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该研究为主要昆虫的科学监测和及时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森林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了探究海拔高度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对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在不同海拔高度设置样地,对土壤进行分层取样,室内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结果表明:(1)在不同采样深度下,随着土壤深度增加,除土壤pH值逐渐升高外,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逐渐降低,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规律;(2)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与海拔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pH值随海拔升高先逐渐升高,最高点出现在海拔1 800~2 000m,后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有机质、全氮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有效磷含量随海拔升高而下降;有效氮、全磷、全钾和有效钾的含量和海拔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该林区应结合当地森林植被类型状况,针对不同海拔林地土壤的特点,调整林分模式,改善林地土壤性质,以维护该区林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秦岭火地塘林区景观格局破碎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岭火地塘林区原生森林景观曾因森林主伐遭到严重破环,经过20多年的恢复,到1988年该地区基本形成以次生天然林和人工林为主的森林景观格局。利用该地区198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对天然及人工干预形成的火地塘林区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林的破碎化程度比人工林低,并且主要林分破碎度明显低于其它林分,同样外界干扰下,树种的生长习性决定其破碎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用现代高新信息技术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科学、高效地管理,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战略决策搭建先进的技术支撑平台,是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火地塘林场为例,对目前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之后,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多源数据无缝集成、面向对象数据库建模和决策支持模型与方法等技术对森林资源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及可视化决策的关键作用和重要意义,在G IS的强大空间分析能力基础上依托森林资源相关的分析和评价模型,对森林资源实施科学管理和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8.
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了地形对火地塘林区主要森林景观类型分布格局的影响;同时引入每个样本的空间坐标,定量分离了地形、空间及其交互作用等因素对景观格局总体变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形、空间及其交互作用解释的植被结构变异分别为4.465%,15.659%和3.78%,总共解释了全部植被结构变异的23.906%,尚有76.094%的变异不能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9.
秦岭火地塘林区4种主要树种凋落叶分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秦岭火地塘林区4种主要树种的凋落叶分解动态,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方法】以秦岭火地唐林区华山松(Pinus armandii)、油松(P.tabulaeformis)、锐齿栎(Quercus alienavar.acuteserra-ta)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于2005-11~2006-11对其分解过程中养分变化特征和热值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在分解过程中,4种树凋落叶的N、P含量呈上升趋势,分别增长了158.51%~125.20%和185.13%~125.85%。与分解前相比,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和锐齿栎凋落叶粗纤维含量分别上升为原来的104.64%,103.70%,121.85%和110.46%,而粗脂肪、C含量和热值均呈下降的趋势,分别下降了32.93~24.10,26.30~68.50 g/kg和4.15~2.78 kJ/g;C/N呈降低趋势。【结论】在相似环境条件下,凋落叶的分解主要取决于凋落叶本身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对秦岭火地塘林区的大型真菌进行了调查和鉴定,结果表明,火地塘大型真菌97种,隶属于52属、26科,其中食用菌45种,药用菌21种,毒菌16种,菌根菌14种。按照生态位,发生于枯落物L层的大型真菌有50种,发生于F层的有45种,发生于H层的有25种。针叶林内大型真菌丰富多样,尤其以华山松林种类最多,占已鉴定大型真菌总数的44.33%:其次为油松林,占34.02%;锐齿栎林种类最少,仅占8.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