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37篇
农学   22篇
  10篇
综合类   179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桃早实性状的RAPD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BSA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法获得了与核桃早实性状相关的RAPD 标记OPB208900。混合分离群体的混合样来自早实品种辽1 的自然授粉实生后代。用220 个随机引物扩增早实和晚实混合样, 只有引物OPB208 ( 5. GTCCACACGG 3. ) 在早实混合样及其个体上扩增出了约900 bp 的特异带OPB208900, 而在晚实混合样及其个体上无此特异带。用OPB208 为引物, 以19 个品种和3 个株系的DNA 为模板进行扩增,特异带OPB208900在17 个早实品种中的12 个个体上出现, 而5 个晚实品种( 系) 上均无此带。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核桃雄花源营养液发挥最大肥效的使用方法及其对核桃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对‘温185’核桃叶面喷施不同处理的核桃雄花源营养液,分析其对核桃坐果率、营养生长、单株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核桃雄花源营养液不同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核桃坐果率,促进新稍生长,增加单株产量,提高单果重、出仁率和果实中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其中,经GB2(生长期喷施300倍稀释的核桃雄花源营养液+3.6 g/L硼酸)、FB2(盛花期喷施300倍稀释的核桃雄花源营养液+3.6 g/L硼酸)处理后核桃坐果率、单果重和出仁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GB2对核桃百叶重、新梢直径和新梢长度、果实中粗脂肪和粗蛋白以及单株产量提升效果最好。综合分析得出,生长期对核桃叶面喷施300倍稀释的核桃雄花源营养液+3.6 g/L硼酸可促进‘温185’核桃树体营养生长,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近圆形、长形核桃楸种子为试材,对其部分性状及出苗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圆形核桃楸种子的单果重、纵径、横径、侧径、三径均值、单果重/三径均值、缝合线厚度、缝合线宽度、壳厚、种仁重、出仁率依次平均为7.46 g、3.80 mm、2.59 mm、2.54 mm、2.64 mm、2.63、3.0 mm、4.1 mm、2.2 mm、1.3g、18.0%,长形核桃楸种子的上述指标依次平均为7.91 g、3.19 mm、2.61 mm、2.62 mm、2.98 mm、2.65、3.5 mm、4.3 mm、2.1 mm、1.2 g、16.8%,近圆形核桃楸种子单果重、横径、侧径、三径均值、单果重/三径均值、缝合线厚度、缝合线宽度依次比长形的小5.7%、0.8%、3.1%、11.4%、0.8%、4.8%、16.7%,其余指标依次高19.1%、4.9%、8.3%、7.1%;随着种壳减少,种子吸水达恒重所需时间减短且出苗率增加;在25℃下,种仁吸水4h达恒重,吸水时间比带整壳核桃楸种子快14倍;种仁的出苗率是带整壳核桃楸种子的9倍.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叶片营养元素对黔南州核桃优树坚果品质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叶片营养元素与坚果品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核桃优树单株的坚果品质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叶片钙、铜和锰显著影响核桃坚果品质。可以通过核桃叶片营养元素的诊断来提高坚果品质。  相似文献   
5.
核桃楸枝条,插穗中生根抑制物质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红心萝卜种子发芽试验表明核桃楸母树体内存在着生根抑制物质.枝皮内的生根抑制物质含量随母树年龄的增加而提高;生根抑制物质含量在高生长旺盛期枝皮内最低,在休眠期含量最高;平茬具有较强的生理复幼作用,根萌枝条皮内的生根抑制物质含量较低;插穗在扦插过程中皮内生根抑制物质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泡核桃林的土壤质地是决定核桃产量的重要因素。开展喀斯特地区泡核桃林土壤肥力状况及微生物群体功能年际变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指导泡核桃科学高效地生产,而且能为该地区的石漠化治理、土地修复实践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喀斯特地区不同种植年限(4、5、6、7 年)泡核桃林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无机氮(硝态氮、铵态氮)的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泡核桃种植 5、6 年后,土壤酶活性普遍高于种植 4、7 年。(2)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微生物量碳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微生物量氮逐渐增加,且种植 5、6、7 年后差异不显著;泡核桃种植 4 年后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其他年限。(3)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铵态氮含量呈波动式变化,硝态氮先增后减,且种植 6 年后的硝态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年限处理。(4)酶活性、微生物量和无机氮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0~10、10~20、20~30 cm)的增加而降低,显示出明显的“表聚现象”。(5)酶活性、微生物量和无机氮含量三者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总体来看,泡核桃林的建立有利于喀斯特地区的土壤发育。在泡核桃种植 7 年后,应注重水肥管理以提升泡核桃果实的质量,同时为该区的生态恢复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7.
2007年6月在松山自然保护区发现核桃楸扁叶甲虫害严重,通过对扁叶甲的生活形态、世代、食性、天敌的观察及核桃楸受虫害程度的普查,得出了虫害的特点,并针对其发生面积大,制定了以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为主要手段的可控防治措施,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采取可控防治措施的参考资料,有效控制病虫害,对保护松山地区的特殊植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修剪强度对早实核桃萌芽率和成枝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早实核桃轻剪、中剪、重剪和长放几种修剪方法的研究,探讨了不同修剪强度对成枝长度、枝条粗度、萌芽率、成枝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剪、中剪、重剪比长放的成枝长度增加3.60~40.52cm,粗度增加0.19~0.69cm;长放的成枝萌芽率提高了0.15%~0.25%,成枝力提高了0.11%~0.22%。  相似文献   
9.
核桃果实害虫危害损失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长足象(Alcidosdes Jugland Chao)、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itauhei Yans)是引起核桃早期落果的主要果实害虫.它们与核桃当年产量损失及损失率有密切关系,害虫危害越重,产量损失率越大,其中产量损失率最高可达75.3%.且对次年挂果量有影响,危害程度越大,对次年挂果影响也越大.因此,核桃果实害虫对次年该桃产量的损失不仅包括虫害落果部分还应包括因虫害而影响挂果减少量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活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规提取法浸提核桃楸叶的抑菌活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相对杨树叶枯病菌和樟子松枯梢病菌有抑菌活性,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相对杨树叶枯病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3.12 g/L,对樟子松枯梢病菌的MIC为6.25 g/L。采用GC-MS分析了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经柱层析后集分I和集分II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相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相对含量较高的5-羟基-1,4-萘醌(胡桃醌)、D-阿洛糖、5,8-二羟基-1,4-萘醌、1,5-萘二酚、2,3-二氢苯并呋喃、7-甲氧基-1-四氢萘酮、1-萘酚、8-羟基-2-甲氧基-1,4-萘醌和4-甲基-2,6-二羟基喹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