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将滇丁香的茎段接种于不同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上,结果表明:MS+6-BA 3.0mg/L+NAA 0.03mg/L对芽的分化、增殖效果最好;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 1/2 MS+NAA 2.0mg/L+AC 0.3%。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发芽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对中型滇丁香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型滇丁香种子的萌发需在有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在有光照状况下中型滇丁香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在此温度条件下,其种子12~14天开始萌发,2~3周萌发完全,种子发芽率可达98%。以25℃为界,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均会降低其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3.
‘金雨点’是从滇丁香(Luculia pinceanaHook.)野生种群的天然变异植株中选育而来。株形直立;叶片薄革质,卵圆形,叶形指数1.81;聚伞花序;开花时萼片半反转,淡绿色,背面无毛;花冠管长(3.52±0.13)cm,花冠直径(2.87±0.27)cm,淡粉红色,花冠裂片间有较小片状附属物;长花柱;观赏性强。  相似文献   
4.
滇丁香的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花部形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与胚珠比、杂交指数、套袋实验、传粉观察等方面,对花柱二型植物滇丁香的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型花植株的单株花序数明显较多,而花冠管和柱头裂片长却明显较短;散粉8 h后,滇丁香的花粉活力达到最高值70%左右,从花药始散粉期至末花期其柱头均具过氧化物酶活性;针型花和线型花的花粉与胚珠比分别为1641.7±365.84和947.3±194.84,杂交指数均为3.结合套袋实验和传粉观察结果认为:在自然条件下,滇丁香为虫媒花植物,其中针型花和线型花所接受的亲和性花粉分别为异株同型花和异型花提供.滇丁香不仅是形态意义而且是功能意义上的花柱二型植物.  相似文献   
5.
滇丁香非试管智能化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滇丁香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园林观赏树种,利用植物非试管智能化快繁技术进行其扦插苗的规模化快繁,具有生根快、生根率高、移栽成活率好的优势。试验结果证明,滇丁香扩繁最佳的扦插方法是采用其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条,用200 mg/kg的ABT2处理2 h后扦插;其次是用200 mg/kg的NAA或国光生根处理2 h后扦插。在规模化生产中,采用国光生根2 000 mg/kg快速沾根2~5 m in的方法,也可达到生根率90%左右的效果;同时电磁场处理苗床具有杀菌及提高生根率的作用。用非试管扦插快繁方法将未生根植株进行回插,1个月后仍可获得90%以上的生根效果,该特点与其他树种扦插苗的表现显著不同,有利于提高滇丁香扦插苗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马宏  万友名  刘雄芳  刘秀贤  李正红 《园艺学报》2020,47(Z2):3097-3098
‘香魂’是从以滇丁香(Luculia pinceana Hook.)品种‘红福’为母本、鸡冠滇丁香(L. yunnanensis Hu)为父本的F1代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多年生常绿灌木,株形开张;叶片薄革质,长椭圆形,先端锐形,全缘;聚伞花序,花序轴被秕糠状毛;副花冠浅紫色,与花裂片颜色一致;花冠管长(3.21 ± 0.21)cm,花冠直径(5.07 ± 0.52)cm,花冠裂片间有羽状附属物;长花柱;花香怡人,观赏性强。  相似文献   
7.
万友名  马宏  刘秀贤  赵振刚  李正红 《园艺学报》2018,45(11):2271-2272
‘香妃’是从馥郁滇丁香[Luculia gratissima(Wall.)Sweet.]野生种群的天然变异植株中选育而来。多年生常绿灌木,株高可达2.5 m,株形开张;叶片纸质,椭圆形,叶形指数2.57;聚伞花序;开花时萼片半开张,绿色,背面多柔毛;花冠管长(3.57 ± 0.16)cm,花冠直径(3.40 ± 0.26)cm,淡紫粉色,花冠裂片间无附属物;短花柱,观赏性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馥郁滇丁香LgFKF1基因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特异组织中的节律表达特征,探索其在成花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馥郁滇丁香LgFKF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基因核昔酸序列及编码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析,利用qRT-PCR技术对特异组织的节律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序列分析表明:LgFKF1基因cDNA全长为2 271 bp,开放阅读框为1 917 bp,编码一个63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扁果树、软枝黄蝉、纳塔尔倒吊笔、马利筋的FKF1蛋白具有较高同源性,达92.59%;预测LgFKF1蛋白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定位在细胞核,无信号肽和跨膜区;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结构、α螺旋结构、扩展长链和β-转角构成;遗传进化关系与扁果树最亲近。qRT-PCR分析表明:Zg如7在诱导光周期下处理7d时较非诱导光周期下的表达量高,而诱导光周期下处理10d后其表达量则低于非诱导光周期的表达。一天中,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以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LgFKF1因组织不同在不同的时间呈现出单峰和双峰表达,其中,根、芽及花蕾中均在夜间23:00出现单峰表达;茎、叶及开放的花朵中在不同时间出现双峰表达,茎在晚上20:00和凌晨5:00,叶在凌晨2:00和早上8:00,开放花朵在夜间23:00和凌晨5:00. [结论]从馥郁滇丁香中克隆获得了LgFKF1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序列与其它植物的FKF1具有较高的同源性。LgFKF1基因的表达受光周期影响,在诱导光周期下,不同的组织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其中,仅叶片中的1个表达峰值出现在白昼,其余组织中的表达峰值均出现在夜间。在各组织中,叶片中的表达量较高。LgFKF1基因的特异组织节律表达有助于为其生物学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马宏  万友名  刘秀贤  赵振刚  李正红 《园艺学报》2018,45(10):2067-2068
‘红福’是从滇丁香(Luculiapinceana Hook.)野生种群的天然变异植株中选育而来。多年生常绿灌木,株高可达2~3 m,株形开张;叶片革质,椭圆形,叶形指数2.6;聚伞花序;开花时萼片半开张,红褐色,背面无毛;花冠管长(3.23±0.35)cm,花冠直径(3.86±0.28)cm,深紫粉色,花冠裂片间有片状附属物;短花柱;观赏性强。  相似文献   
10.
不同处理条件对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友名  王雁  李正红  马宏  刘秀贤  张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811-1813,1831
[目的]研究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赤霉素预处理、温度、基质及光照条件,对其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经浓度为100mg/L赤霉素预处理液浸种6h后,与对照相比鸡冠滇丁香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提高,发芽起始天数亦显著缩短。在15℃条件下其发芽率最高,但在实践操作中宜控制在25℃。以草炭土、珍珠岩、蛭石按体积比2:1:1的混合基质对种子的萌发效果最佳,但应注意苗期追肥。光照并非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的决定因素,在实践操作中宜采用双层50%的遮光网遮阴,以免强光照导致种子脱水。[结论]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最适的赤霉素浓度为100mg/L,最适温度为25℃,最适基质为草炭土、珍珠岩、蛭石按体积比2:1:1的混合基质,最适光照条件为露地搭双层50%的遮光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