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分子标记用于赤眼蜂分子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drolimi Matsumura)以及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rDNA-ITS2基因的克隆测序,并联机检索GenBank核酸序列库中其它赤眼蜂的相关序列,利用核酸分析软件找到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ITS2序列中一段有鉴别意义的标志,并据此设计出蜂种的特异PCR引物,实现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rDNA特异区带的PCR扩增。研究表明该特异区带具有种的特异性。我们认为该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目前我国生防中常用的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蒌眼蜂的分子监测,如田间种群动态监控和寄生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比较了不同浓度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试验药剂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在水中分散性良好,700倍用药量(有效成分量为41.2 g/hm^2)防治桃小食心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良好,14 d后防效达到最大值,为99.1%。试验证明,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可用来防治果树桃小食心虫。  相似文献   
3.
高蛋白大豆品种食心虫抗性与相关性状分析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份吉林省高蛋白大豆品种为材料,对其食心虫抗性及相关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丰交7607、九农20表现为高抗(受害粒率1.59%~1.64%),吉小粒7号、长农15、九农21表现为抗虫(受害粒率2.14%~2.55%),黑农48表现为感虫(受害粒率7.29%),黑农38、吉育47表现为中抗(受害粒率4.26%-5.22%)。大豆荚熟色越深的品种表现出的抗性越强。蛋白质含量与抗性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方惠兰  童普元 《林业科学》1995,31(3):233-238
1986-1990年的研究得知:松毛虫赤眼蜂在浙江于3月下旬开始活动,10月上旬至11月陆续以蛹在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等虫卵中越冬在林中常年都可见到该蜂的活动,其种群数量出现的高峰期与松毛虫卵期相一致,林中昆虫卵的多少、蜜源植物的有无、温度的高低、是影响松毛虫赤眼蜂林间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采用林间试验,在苹果小吉丁虫幼虫期对受害野苹果树进行不同施药方式和施药浓度的组合处理,探究16%虫线清乳油对野苹果小吉丁虫化学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打孔注药和输液法施药方式在30 d后校正防效均达到90%以上;采用输液法及施药浓度为1倍稀释时,在整个防治期内校正防效均高于其它处理。对返青率进行比较分析时发现,对于野苹果树生长,最适合的施药浓度为2倍稀释。因此,在虫害防治前期采用1倍稀释浓度、防治后期采用2倍稀释浓度进行施药防治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扈丹  闫小英  黄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58-10560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试验站选择历年葡萄二黄斑叶蝉发生较严重的葡萄品种为调查对象,于2013年4~10月进行系统调查,并采用Taylor幂法则、Iwao回归分析法和Lloyd平均聚块性指标对葡萄二黄斑叶蝉种群聚集扩散情况进行测定分析,研究了其种群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葡萄二黄斑叶蝉在陕西关中地区1年发生3代,若虫1年出现3个高峰。运用3种空间分布测定指标对葡萄二黄斑叶蝉空间分布型的测定结果均一致,葡萄二黄斑叶蝉在关中地区葡萄园呈聚集分布,个体之间相互吸引,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且种群密度随时序动态变化呈现出扩散-聚集-扩散-聚集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白脊飞虱是滇西北丽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现的重要害虫,不仅直接危害玉米、小麦和大麦,而且是玉米粗缩病的主要传毒介体。国内对白脊飞虱的研究甚少。主要就滇西北丽江白脊飞虱田间消长规律、主要习性,白脊飞虱与玉米粗缩病的关系等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白脊飞虱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近几年来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罩笼应用8%的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剂和40%的久效磷乳油防治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mailMatsumura),筛选适宜的用药浓度,为大面积防治提供可靠依据。试验表明应用8%的绿色威雷600倍液和40%的久效磷2000倍液防治苹果小吉丁虫成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海城市王家村按预测预报防治桃小,取得很好的效果。桃小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2000年6、7月,气候干旱少雨,桃小发生晚,高峰期持续时间短;2001年同期,气候温湿多雨,蛾量大,高峰期持续时间长,但和2000年一样只用药3次。两年的虫果率分别为1.01%,0.12%,而对照两年均为2.31%。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如果全村全面推广测报制度,仅防治桃小一项即降低成本近40余万元,若如2000年或2001年的虫昆率,可增收15.6万元或26.28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