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8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篇
园艺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光合细菌配合面包酵母与藻粉培养轮虫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面包酵母与一定量螺旋藻粉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过程中,添加光合细菌液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作为辅助性饵料,对轮虫的生长具有明显特殊的促进作用。4组实验显示:投喂适宜量光合细菌轮虫增殖明显加快,但与光合细菌添加量的增加不完全呈正比关系;投喂光合细菌新鲜培养液与老培养液轮虫增殖效果相近;投喂光合细菌只能作为辅助性饵料。当配合酵母、藻粉培育轮虫时,3者在饵料上起到了良好的互补作用,培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止培养法对多刺裸腹溞进行培养实验,研究在以酵母和小球藻为饵料的多刺裸腹溞培养中,添加不同浓度光合细菌对其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细菌(菌液浓度为48×108cell/ml)添加量为1 mg/L(组2)、2mg/L(组3)、64 mg/L(组8)、130 mg/L(组9)和260 mg/L(组10)时,实验组中多刺裸腹溞的生殖量与空白对照(组1)相比均无差异(P>0.05);光合细菌添加量分别为4 mg/L(组4)和8 mg/L(组5)时,实验组中多刺裸腹溞的生殖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较明显(P<0.05),其对多刺裸腹溞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16 mg/L(组6)和32 mg/L(组7)时,实验组中多刺裸腹溞的生殖量达到最高峰,分别为对照组的1.54倍和1.40倍,差异十分显著(P<0.05);而当添加量过高,在520~800 mg/L(组11~组14)浓度范围内,实验组中多刺裸腹生殖量呈现急剧下降趋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本实验设计范围内,浓度等于或高于900 mg/L(组15)时,幼溞在12 d后仍没有达到性成熟,光合细菌对多刺裸腹溞的繁殖明显起抑制作用。以上结果显示,在以酵母与小球藻为饵料的多刺裸腹溞培养中,16~32 mg/L的光合细菌添加量最为适宜,该浓度范围的光合细菌对多刺裸腹溞的生长繁殖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3.
适应玉米的溶磷细菌筛选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石灰性土壤中分离获得4株高效溶磷细菌X5、X6、Z4和Z8,研究其生物学特征,探索其单独及复合的溶磷促生潜能。研究发现菌株X5、X6、Z4和Z8均可以利用玉米根系分泌物作碳源生长。菌株X6和Z4均能产生吲哚乙酸(IAA)和铁载体,菌株Z8可产生IAA不产生铁载体,菌株X5可产生铁载体不产生IAA。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单一溶磷菌及4株菌复合处理均可促进玉米生长,但复合菌群的溶磷促生效果显著高于单一菌株。通过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菌株的分类地位,初步鉴定X5、X6、Z4、Z8分别为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oae)、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4.
红树林根际解磷菌分离、培养及解磷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从红树林根际分离出不同种类的解磷细菌,经过筛选获得一株解磷能力较强的菌株ZB0211,在纯培养的条件下,对这株解磷菌进行最适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碳源以10g·kg-1的蔗糖最佳,氮源以1g·kg-1NH4Cl最好,10g·kg-1NaCl浓度为最适生长浓度,最适初始pH值为7 5。同时进行的解磷能力实验也表明pH值、菌数与解磷能力这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PGPB对红树植物木榄幼苗的接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植物促生菌(PGPB)对红树植物木榄幼苗的接种效应,供试菌为6种解磷菌(即B.amy,Vib,B.atr,Xan,B.Lic,P.M.)和5种固氮菌(即Au4,Phy,24S,JA4,cd),结果表明:(1)分别接种6种解磷菌株6个月后木榄幼苗的生长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与对照相比,木榄苗高增加21.57%~9.54%,生物量增加27.49%~20.32%,叶片的氮含量增加33.33%~1.35%,叶片的磷含量增加24.42%~2.04%;经差异显著性检验,B.amy和Vib 2个菌种对木榄幼苗的促生效应比其它解磷菌株更明显;(2)分别接种5种固氮菌株6个月后木榄幼苗的生长均得到了促进,与对照相比,木榄幼苗的均高增加24.07%~10.22%,生物量增加32.36%~19.71%,叶片的氮含量增加23.39%~4.05%,叶片的磷含量增加32.79%~4.99%;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Au4和Phy 2个菌种对木榄幼苗的促生效果比其它固氮菌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研究结果表明,用猪粪便污水培养光合细菌(简称PSB)生产PSB液肥是可行的,但须进行预酸化处理;猪粪便污水发酵液(CODcr2 173 mg/L)通过8 d培养获得的光合细菌液肥PSB含量可达4.5×108MPN/mL。采用蒸馏水、“绿泉”植物营养液和光合细菌液肥(分别稀释50、100、200和400倍)等6种供试液进行绿豆不定根发生生物试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液肥能明显促进绿豆插条不定根发生,其中稀释200倍液的绿豆不定根数量、长度和生物量与蒸馏水处理相比,分别增加24%、57%和73%,而且不定根出现时间比蒸馏水提早3 d。猪粪便污水光合细菌液肥化技术,可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实施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有助于禽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光合细菌与芽孢杆菌协同净化养殖水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在一定条件下降解水体CODMn(CODMn=15mg.L-1)的能力为标准,尝试运用响应面实验设计研究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协同作用时的最佳配比和用量。结果显示,在CODMn=15mg.L-1时,单独使用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的最佳用量分别是1.75×104和6×104CFU.mL-1,CODMn4d,降解率分别为36.25%和32.14%;2种菌混合时最佳配比用量为1.75×104CFU.mL-16∶.2×104CFU.mL-1,CODMn4d降解率为40.13%。同时,水质净化实验表明,光合细菌对NH4-N有明显降解效果,7d平均相对降解率为17.71%;芽孢杆菌对NO2-N有明显降解效果,7d平均相对降解率为49.88%。而2种细菌混合时对NH4-N和NO2-N的7d平均相对降解率分别达到35.38%和81.05%。这揭示了光合细菌和芽胞杆菌协同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
外源溶磷菌对不同土壤条件下大豆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溶磷菌在多种土壤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了两株溶磷菌对黑土及盐碱土种植大豆的促生效应。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大豆光合作用、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生物量、氮磷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菌处理可增加植株Pn,显著降低R6、R8两时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R2~R8时期大豆株高和根干重,混合土壤中加菌处理也可提高植株地上部分氮、磷及植株全磷、全氮含量。添加wj1和混合菌处理的植株干重优于添加wj3的处理。黑土加混合菌可显著提高大豆R2期叶片WUE,增加V3、R2和R8这3个时期大豆地上、地下部分氮、磷及植株全氮、全磷的含量。黑土加wj1与混合土壤加菌处理的大豆株荚数、总粒数、单株粒重及百粒重均高于未加菌处理。添加外源溶磷菌,对黑土及盐碱土栽培大豆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生效果,能明显增强大豆在混合盐碱土壤中的适应性,增加植株生物量、氮磷吸收量和产量,且混合菌处理对大豆的促生效应优于wj1及wj3单一菌株处理。  相似文献   
9.
夏永旭  梁文平  刘娇 《河北渔业》2004,(4):10-11,13
PSB菌剂 (即光合细菌制剂 )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环保型饲料添加剂 ,具有可净化水质 ,防治鱼病 ,维持生态平衡 ,减少二次污染等优点 ,颇受养殖业者的欢迎。合理使用该菌剂 ,将在水产养殖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Organic phosphorus (P) compounds can be characterized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oscopy provided conditions are suitable for detecting the NMR signal. The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 was to optimize pH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for turkey manure extracts prior to analysis of organic P compounds using NMR. Samples of turkey manure were extracted with 0.25 MNaOH + 0.05 MEDTA. The extracts were lyophilized and resolubilized in distilled H2O before analysis on a General Electric GN500 NMR spectrometer. Initial 31P NMR experiments were run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instrumental parameters for 31P studies. Samples were titrated to seventeen pH values ranging from 4.0 to 13.2. Samples adjusted to pH 10.0 had the greatest spectral resolution. A seven‐by‐three factorial experiment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even temperatures (5,10,20,30,40,50, and 60°C) on three separate samples at pH 6.5,9.0, or 10.0. Spectra resolution was greatest at pH 10.0 and 20°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