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8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2篇
  20篇
综合类   156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梨酶促褐变的生化机制及底物鉴定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吴耕西  周宏伟 《园艺学报》1992,19(3):198-202
  相似文献   
2.
套袋黄冠梨黑点病与钙素营养和果实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探明套袋黄冠梨果实黑点病发病原因,从采后生理、矿质营养水平、酚类物质酶促褐变和果实衰老等方面对套袋黄冠梨果实黑点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套袋果呼吸强度显著高于不套袋果;套袋果Ca含量仅为不套袋果的49%-63%,果皮钙素含量未套袋果>套袋健康果>套袋病果,套袋病果与不套袋果果皮N/Ca比值分别为9.8和6.1,K/Ca比值分别为17.6和8.8;果皮和果心酚类物质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PPO)呈套袋病果>套袋健康果>未套袋果的趋势;套袋病果果皮丙二醛(MDA)含量及电导率显著高于未套袋果;果皮钙素含量与其PPO活性、多酚及丙二醛含量、电导率呈高度负相关。初步分析黄冠梨果实黑点病病因为缺钙性生理衰老。  相似文献   
3.
苹果梨中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以苹果梨中的多酚氧化酶为研究对象, 对其酶的活性变化及其特性的研究表明, 苹果梨中的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 值是4. 6 , 最适温度是40 ℃; 亚硫酸氢钠、维生素C、柠檬酸对苹果梨中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依次减弱, 硫酸钠几乎无抑制作用。不同底物和同底物不同浓度影响多酚氧化酶特性。  相似文献   
4.
外源绿原酸对苹果抗病相关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离体培养方法对富士、红星和八棱海棠进行绿原酸处理,研究苹果在外源绿原酸处理下POD、PPO、PAL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富士以0.0001%绿原酸、红星以0.0008%绿原酸、八棱海棠以0.0004%绿原酸处理后,其PAL活性均显著提高,苹果体内也因此而提高了绿原酸水平。  相似文献   
5.
苹果中多酚物质及其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秦冠、富士、嘎拉、华冠、华帅、金冠、国光、首红、澳洲青苹等9个品种为试材,对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绿原酸、黄烷醇、原花色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苹果果肉中多酚物质的含量和组成在不同品种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总酚、绿原酸、黄烷醇和原花色素含量在苹果发育初期迅速下降,其后下降速度逐渐减缓,最后则趋于稳定或稍有下降;在果实发育初期,绿原酸为果肉中主要的多酚物质,而黄烷醇和原花色素仅占很小的比例,但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绿原酸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而黄烷醇和原花色素所占比例逐渐上升,成熟时已远远超过绿原酸占总酚含量的比例,成为果实中最主要的一类多酚物质。  相似文献   
6.
红三叶多酚氧化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  周禾 《草地学报》2007,15(2):142-144,163
红三叶(Trifolium pretense L.)多酚氧化酶仅作用于邻苯酚,与对苯酚、间苯酚和一元酚无作用,而且对不同的邻苯酚其活性也表现很大差异,其中以咖啡酸作底物时活性最大.红三叶多酚氧化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6.5~7.0,最适温度为25~30℃,50℃时热稳定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装液量对金顶侧耳液体摇瓶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食用菌金顶侧耳为试验研究对象;用综合PDA(马铃薯20 g,葡萄糖20 g,硫酸镁1.5g,磷酸二氢钾3.0g,水1 000 mL,pH自然)为液体培养基;以(25±1)℃,180 r/min为气浴恒温振荡器的温度和振荡速率.设定了60、80、100、120、140 mL 5个不同的装液量.经过7 d的摇瓶培养,过滤发酵液,得到菌丝体和粗酶液.再通过测定菌丝体烘干后的生物量,以及测定粗酶液中多酚氧化酶和漆酶活性,得出了:装液量为100 mL,菌丝体烘干生物量明显大于其他装液量;装液量为140 mL,有利于多酚氧化酶的分泌,酶的活力较强,并且其活力随装液量的递增而变强.装液量为100mL,有利于漆酶的分泌,酶的活力较强,不同装液量的菌丝生长都在第6天出现了高峰期,其中以装液量为100mL/250mL时,其菌丝球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8.
小麦籽粒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是导致酶促褐变的主要因素.选育低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品种是改良面制食品外观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利用位于小麦2A和2D染色体上PPO基因分子标记PPO18和STS01,对扬麦158×淮麦18组合的300个F4代分离株系进行PCR扩增,说明不同带型与PPO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用PP018扩增的300个分离株系中有59个扩增出876 bp(2aaa型)的目标片段,其活性均值为82.01;46个同时扩增出685 bp和876 bp的目标片段(2Aab型)其活性均值为163.41;其余195个扩增出685 bp的目标片段(2Abb型)其活性均值为233.73.方差分析表明三者的PPO活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基因型为2Aaa型的PPO活性值明显低于2Abb型;PPO18在本试验群体中对PPO活性的决定系数为66.61%;用STS01扩增的300个株系中都扩增出了560bp的片段,群体间没有差异.文中说明了两对引物在该群体中的效应及其与PPO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12种中国药用植物中分离到113个单宁及多酚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19个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桉木抽出物中多酚化合物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制浆造纸的角度,重点对雷林一号桉木的多酚化合物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材的抽出物含量较少,适宜于制浆的采伐期为5~7年。15年生雷林一号桉木心材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以水解单宁为主(占原料的5.98%),其次为缩合单宁(1.91%)。稀碱预处理桉木,可除去大部分多酚类化合物。存放过久的桉木中多酚化合物大部分变成‘黄粉’,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丙酮,只溶于稀碱或亚硫酸钠。桉木制浆前采用碱预处理可减轻多酚化合物对制浆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