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7篇
农学   6篇
  65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布氏乳杆菌和甲酸对青藏高原不同物候期燕麦(Avena sativa L.)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本试验以开花期、乳熟期和蜡熟期燕麦为原料,设置对照、添加甲酸和添加布氏乳杆菌3个处理,青贮90 d后,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指标和细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布氏乳杆菌和甲酸处理均改变不同物候期燕麦青贮饲料中细菌群落组成(P<0.05),并提高其乳酸细菌相对丰富度;与对照相比,用布氏乳杆菌和甲酸处理不同物候期的燕麦青贮后,蜡熟期的燕麦pH值降低(P<0.05),乙酸均增加9.7%,丙酸分别降低11.6%和8.6%,氨态氮分别降低11.3%和19.2%。综合细菌群落组成、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来看,蜡熟期的燕麦添加布氏乳杆菌和甲酸后,其青贮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2.
王树青  徐义  杨坤 《草业科学》2021,38(8):1650-1656
草原作为重要的生态资产与生产资源,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在草原牧区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草地生态保护、修复和助力牧区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通过历年统计数据和查阅年鉴等方式获得相关资料,对两轮补奖政策实施效果进行梳理,从补奖政策资金、草地生产力及载畜量、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了政策实施前后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两轮补奖政策实施后,天祝县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恢复,草地生产力达到2 162.28 kg·hm–2,相比补奖政策实施前提高了45.4%;2)畜牧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变,理论载畜量增长了42.98万个羊单位,相比补奖政策实施前提高了54.3%;3)农牧民人均收入从补奖政策实施前的4 012元增加到8 265元。遵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为进一步加强草地生态恢复,建议:1)在平衡禁牧下农户收入水平和生态补偿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确定草原补奖补偿标准;2)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积极发展特色农牧业;3)建立健全放牧禁牧制度,科学制定草原合理利用计划。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青藏高原地区抗落粒老芒麦种质的筛选及落粒率与农艺性状的关系,以15份采自青海不同地区的老芒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老芒麦的落粒率和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5份老芒麦资源自然落粒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17-124的落粒最严重,平均落粒率为56.92%。以17-064和17-050的抗落粒性最强,落粒率分别为17.54%和18.63%,且各资源间落粒性存在较大遗传差异。2)各资源的动态落粒率表明从乳熟后第3天至第15天落粒率不断增加,且各时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从各材料落粒率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落粒率与小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437。与穗轴节数、花序长、小穗宽和外稃长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花序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芒长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小穗数、芒长和花序宽是影响落粒率的主要因素。4)15份资源通过农艺性状与落粒率被聚为4类,第Ⅰ类群平均落粒率较高,为41.24%,但小穗数多,单序籽粒数多;第Ⅱ类群和第Ⅳ类群落粒率低,仅为18.63%和17.54%,可作为低落粒种质筛选的候选材料;第Ⅲ类群平均落粒率高达42.41%,小穗数较多,单序籽粒数最少。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青藏高原湿草甸土壤氮组分对氮添加程度的响应规律,分析氮素大量输入生态系统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碌曲县尕海-则岔国家自然保护区境内的湿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空白对照(CK,0 g·m-2)、低浓度(N5,5 g·m-2)、中浓度(N10,10 g·m-2)和高浓度(N15,15 g·m-2)4种处理,分析不同氮添加下的土壤氮组分含量(铵态氮、硝态氮、可溶性有机氮)的垂直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氮添加处理均能增加土壤氮组分含量,其增加程度依次为N5>N10>N15>CK;在土壤垂直剖面上,土壤氮组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在植物生长季内,氮添加处理后的土壤氮组分含量较高值出现在植物生长末期。本研究表明氮添加对青藏高原湿草甸土壤有效氮的增加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密度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结合作者的实测数据,利用1∶100万土壤数据库对青藏高原土壤有机质层、土壤矿质层及整个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约为C 7.2 kg m-2,较前人的C 8.01~19.05 kg m-2全国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偏低。青藏高原总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18.37 Pg,其中有机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约占38.14%,矿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则占61.86%。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模拟了2000—2013年青藏高原草地净植被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结合实测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覆被数据计算了草地降水利用效率(PUE),探究其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草地类型PUE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草地PUE在研究年限内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每年0.0035 g·m-2·mm-1,14 a的平均值为0.38 g·m-2·mm-1PUE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基本格局。PUE分布在0.2~0.4 g·m-2·mm-1之间的比例最大,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55.63%,呈减少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北部和西部,以及东部的边界地区,呈增加趋势的地区集中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南部。研究年限内PUE的变异系数分布在0.07~0.85之间,变化稳定的区域所占面积最大,为总面积的43.43%,主要分布在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附近。不同草地类型间PUE均值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草甸(1.06 g·m-2·mm-1)>坡面草地(0.80 g·m-2·mm-1)>平原草地(0.30 g·m-2·mm-1)>高山与亚高山草甸(0.29 g·m-2·mm-1)>荒漠草地(0.23 g·m-2·mm-1)>高山与亚高山草地(0.094 g·m-2·mm-1)。总体上,青藏高原草地PUE与降水成负相关关系,而与气温呈正相关,PUE的变化对降水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7.
青藏铁路的修建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对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的局部植被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和破坏,如何尽快恢复植被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对青藏铁路青海境内的高海拔的气候条件及现有植被状况作了统计调查,提出尊重科学,因地制宜的指导原则,恢复与重建的工作一起抓:一方面要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管理,综合治理;另一方面通过原有草皮回植,科学管理以及异地繁殖当地草种等途径尽快提高地表覆盖度和植物种群多样性,以期达到最佳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8.
In order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ltitudes on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of wild forage in Qinghai-Tibet Plateau,this study used Elymus nutans as the tested plants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of nutrient content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trient contents and altitudes.Four sampling sites were set up at altitudes of 2 562,2 660,2 775 and 2 905 m with the vertical distance among each sampling point was about 100 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ude protein,ash and phosphorus contents of Elymus nutan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an increase in altitudes.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s decreased by 1.87 % with each 100 m increase in altitudes.The variation rule of crude protein contents with altitudes in the simulated curve was "y=–0.0187x+63.244 (R~2=0.9557)".The crude ash contents decreased by 1.77% with each 100 m increase in altitudes.The variation rule of crude ash contents with altitudes in the simulated curve was "y=–0.0177x+56.144 (R~2=0.978)".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 and acid detergent fiber (ADF) showed an overall increasing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altitudes,but the most obvious increase was at 2 775 m.The contents of crude fat and Ca did not change regularly with altitudes.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机械沙障抗拉力学特性,优选合适的阻沙固沙材料,利用TY8000系列伺服控制机对试验对象进行纵向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当孔隙度为均一型(全疏型或全密型)时,不同材料沙障的试样宽度与抗拉力均呈幂函数正相关,与抗拉强度呈幂函数负相关,其抗拉力与伸长量变化曲线均为单峰曲线;当材料相同时,不同孔隙度沙障的试样宽度与抗拉力均呈...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亚高山桦木林种群年龄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10个典型样地的调查数据,对白桦、红桦、糙皮桦3种天然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亚高山带的主要桦木种群年龄结构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桦树的年龄结构较复杂,白桦和糙皮桦均属于增长型(发育的前期)或稳定型(发育的中期),而红桦的不同群丛属于增长型(发育的初期)或始衰型(发育的中后期),不同群落之间差异明显;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桦木林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5类,中华柳—糙皮桦林单独聚为第1类,桦叶荚蓬—白桦林和辽东栎—山杨—白桦林聚为第2类,箭竹—白桦林、糙皮桦纯林、红桦纯林、山杨—白桦林聚为第3类,白桦纯林单独聚为第4类,箭竹—红桦林和青杆—白桦林聚为第5类.出现以上情况,不仅与群落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与人为干扰和地区环境差异有关.因此,为保护该地区桦木林,不但要进行适当择伐,减少人为干扰,而且应对其进行长期的定位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