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44篇
  17篇
综合类   21篇
园艺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文中通过研究汽车制动时的受力情况、路面附着特性、制动防抱死系统的控制方式、组成和工作情况,得出了使车轮滑动率保持在20%的最佳状态可提高汽车的制动效能,缩短制动距离。并使汽车具有较好的转向和抵抗侧向力的作用,提高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LIN(Local InterconnectNetwork)协议是面向车辆低端分布式应用的一类串行通信协议。LIN设计目标作为CAN(ControllerArea Network)的下层网络,同CAN相结合可构成车辆应用中的分层网络结构。本文对LIN总线进行了介绍,设计了CAN-LIN总线网络拓扑结构图,并对CAN-LIN节点的软硬件进行了设计调试,最后连接车身电器试验台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3.
机构运动副间隙对系统动力学响应有重要影响,有必要将转向机构运动副间隙引入汽车摆振系统动力学分析。基于非线性系统动力学,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考虑转向机构运动副间隙的六自由度摆振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讨论了车速对前轮摆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车速范围内前轮会发生自激摆振,这与实际情况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对自主开发的四轮驱动车辆牵引力控制系统(TCS)进行了冬季低附着均一路面、分离路面直行加速以及低附着均一路面转向加速3种性能控制工况的有、无TCS控制对比实车道路试验。试验结果对比表明:TCS控制系统工作可靠,控制有效,能够及时控制驱动轮的过度滑转,有效地提高了车辆驱动能力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减振器节流阀片的力学模型,建立了节流阀片弯曲变形的微分方程,得到了阀片弯曲变形系数和在任意位置的弯曲变形计算公式。对多片节流阀片叠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到了叠加阀片当量厚度计算公式。对叠加阀片上所受最大应力进行了探讨,对叠加阀片与当量厚度阀片所受最大应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叠加阀片应力系数与厚度系数。通过实例,对叠加阀片的最大应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和仿真,对不同当量厚度和相同当量厚度的叠加阀片对减振器阻尼特性的影响进行室内对比性试验。仿真和试验表明,叠加阀片的弯曲变形、当量厚度和最大应力的分析计算方法是正确的,对减振器的特性分析和优化设计具有理论和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车辆行驶记录仪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车辆行驶记录仪的原理、组成和功能,介绍了国内外车辆行驶记录仪的发展以及应用情况,阐述了现有记录仪的缺陷和不足,并对记录仪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以车圆舞曲机械式自动变速系统(AMT)的离合器液压执行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进一步应用基于微分几何的反馈线性化方法,将原非线性系统等价为完全可控型线性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离散变结构控制器,并且证明了离散变结构系统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证明,这一控制器跟踪精度高,并且对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表现出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越野汽车载荷变化大、路况复杂而又要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利用自适应控制技术所建立的自适应控制器,对实际行车状况的油门、车速和冲击度进行在线估计。根据得到的实际的车辆负荷度,按照已经建立的最小和最大负荷度下的机械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规律,通过线性插值法,建立适应实际行车状况的换挡规律,实现换挡规律的自适应控制。  相似文献   
9.
修正车辆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使之适用于装用电涡流缓速器的车辆,对装用电涡流缓速器的车辆制动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并且提出了增加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系数来提高装用缓速器后的车辆制动稳定性的技术措施.对给定参数的车辆的定量分析表明,提出的技术措施能扩大车辆同步附着系数的范围,降低车辆后轮先抱死的可能性,提高车辆的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客观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的结构特点,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对汽车转向性能的影响,提出从转向轻便性、转向回正性、转向盘中间位置区域性能、转向盘振动、随动灵敏度和助力特性等方面进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客观评价,并探讨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对电动助力转向助力控制规律、基本设计参数以及相关试验标准的确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