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篇
林业   39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卧龙自然保护区白泥岗珙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白泥岗珙桐(Davidia involuarata)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层次之间,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乔木层和灌木层,其次是草本层。各层之间物种多样性互相影响较大。在垂直结构上,从上到下,种类数和个体数呈增加之势,而物种多样性在海拔高度1690m~1700m处最高。整个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卧龙巴朗山川滇高山栎灌丛主要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海拔梯度作为一维资源轴,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川滇高山栎灌丛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灌丛在整个资源位中占绝对优势;川滇高山栎、平枝栒子、臡妨⒏仕嗳鹣憔哂薪洗蟮纳豢矶龋?Bsw(Levins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5949,0.4524,0.5511和0.4516,其Ba(Hurlbert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9560,0.5703,0.7834和0.5711;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与重要值变异系数呈典型负相关;生态位宽度较大的2个种的相似性比例值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小的2个种间也能产生较大的相似性比例;大部分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为0~0.7,以0.4~0.6最多,共占全部种对的36.37%;具有生态位重叠的种对数共有112对,占总对数的84.85%,有39对的重叠值0.2,约占29.55%;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之间一般能产生较大的重叠值,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与生态位宽度小的种群也能产生较大的重叠值,而生态位宽度小的种群一般不会与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间产生较大的重叠值;大于0.08的Lih(物种i与物种h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和Lhi(物种h与物种i的生态位重叠指数)重叠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2.74%和65.16%,表明各种群对资源的共享趋势较为明显,川滇高山栎灌丛群落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邓生保护站现状进行了梳理,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小型陆栖脊椎动物是一类稳定、灵敏、高效的环境指示动物,将它们作为生态环境变化的指针具有诸多的优越性。通过围栏陷阱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内小型陆栖脊椎动物在原始竹林与人工竹林中的分布情况展开调查,进而对保护区内小型陆栖脊椎动物资源现状进行评估,并科学地评估我区震后的生态环境。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小型陆栖脊椎动物物种5目7科15种,其中两栖类2目2科2种,爬行类1目1科1种,小型兽类2目4科12种。采集的样品数量达到316只。  相似文献   
5.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卧龙"五一棚"区域内的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冬季栖息生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红腹角雉冬季喜欢在2 400~2 800 m海拔段东坡陡峭坡面(﹥45°)的中坡位和下坡位活动,活动生境一般位于距水源近(0~100m)、林下植被盖度(0.10~0.15)和竹子盖度(0.6~0.9)较好,大树较多(5~10株.样方-1)的位点。通过与前人对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境选择研究的对比,发现虽然红腹角雉与大熊猫同时分布于五一棚相同海拔段和竹子盖度相似的区域,但选择的坡度不同(大熊猫选择20°~40°的坡度),并且两者在食性上差异显著。对自然因子和主要食物要求的差别,可能正是红腹角雉和大熊猫能长期共存于"五一棚"区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卧龙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模糊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划分是保护区规划和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长期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划分一直采用人为定性划分方法,主观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依据。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是1984年人为确定以磨子沟大桥为界,以西划为核心区,以东划为试验区。实践证明,这种划分不符合卧龙的实际,结果未能发挥出功能区划分应有的作用,本文在大量调查,计算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出旅游、农业活动、距离公路的远近,海  相似文献   
7.
卧龙地区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2003年7月-2005年6月 2个水文年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提出卧龙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 9.443δ18O 28.658(r = 0.943, n=74,p<0.05);实测雪水δD-δ18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δD=9.376δ18O 33.245(r = 0.959,n=31,p<0.05);与全球降水线方程δD=8δ18O 10比较偏离较大.实测夏季(6-9月)降水δD-δ18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δD=8.165δ18O 9.480(r = 0.961, n=29,p<0.05),卧龙地区夏季实测降水线与全球降水线吻合,揭示了该降水线方程的特征.对全年氘过量值(d)及夏季(丰水季)和冬季(枯水季)年氘过量值(d)及降水线特征研究表明,卧龙地区冬季降水主要来源于大陆性气团,即卧龙地区内部局部水汽蒸发所产生;夏季降水主要来源海洋性气团,并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事件中出现一些极低的d值,主要是受到了大陆性冷气团的袭击和季风的影响.卧龙地区夏季(丰水季)降水中δ18O的降水量效应明显,且季风气候抑制和掩盖了温度效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近十年的植被调查,增补卧龙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7种新记录,即为星叶草、桃儿七、牧地香豌豆、齿苞筋骨草、立氏大王马先蒿、独花黄精和西藏洼瓣花。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和分析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森林土壤、水文状况、森林植被、食物资源、伴生动物和人为活动等生态因子的特征及其大熊猫与各因子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保护大熊猫和大熊猫野外放归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化(如温度升高)迅速而强劲地影响着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环境,致使植物生长发生变化,因此高山地区成为研究植物环境适应性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区域。为了认清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竹子的生长和生理生态特性,本文系统调查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典型主食竹种油竹子(Fargesia angustissima(Mitford)T.P.Yi),从其天然分布下限至上限,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沿海拔梯度研究了分株的比叶面积(SpecificLeaf Area,SLA)、基于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叶质量的叶氮含量(Narea,Nmass),以及组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及其组分。研究结果表明,各调查因子对海拔的响应均是非线性的,表现为随着海拔升高,各调查值先降后升,高峰值出现在分布上限区域(1 810 m),而最低值出现在中海拔区域(1 620 m),反映了环境因子随海拔的非线性变化。分析认为,油竹子的生长受不同海拔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