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了热电联产工程中,对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要求;又通过对设计数据的计算,确定了该环保方案实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胡祯 《湖南农机》2013,(6):74-75
文章以某厂为例,就余热发电负荷低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艾平  彭宇志  金柯达  康霜  徐文勇  李冰峰 《农业机械学报》2023,54(S2):350-358,399
为促进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低碳村镇的新时期建设目标,以湖北省新星村为研究案例,基于农村用能需求及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分析,提出了一种风、光、生物质互补的可再生能源热电联供系统。以最低成本与最低平均电价为系统目标函数,以热电覆盖率及生物质利用率为系统评价指标,构建了基于HOMER Pro仿真系统的农村可再生能源热电联供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与容量优化获得了新星村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构建方案,即由功率674kW的光伏、功率200kW的风力发电机和功率500kW的CHP热电联供机组及外部热源构成最佳系统框架,此时最低系统成本与电价分别为2.30×107元/a和0.986元/(kW·h)。进一步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电力负荷提高会导致系统成本及电价上升,名义折现率提高会降低成本但导致电价上涨,生物质日输入量对经济指标无影响。减排评估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供能方式,系统年减排量达410.77t,相当于新星村传统供能方式下年排放量的28.19%,减排效益明显。该可再生能源供能系统整体经济性与实用性良好,可为农村地区能源转型与低碳村镇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新的能源结构将逐步替代原有的结构。能源结构热电联产,是指同一电厂中将供热和发电联合在一起,实现热能与电脑的联合高效生产的目的,以此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3年苏州地区热电厂典型循环流化床企业生产现状及氮氧化物排放情况,采用实测法核算了该地区热电联产行业的氮氧化物排污系数,并将所得系数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推荐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差异原因。  相似文献   
6.
大米草气、电、热三联供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文根据大米草的组成成分特性,利用热解气化技术,针对原料富含钾、钠、氯等元素引发碱金属问题,确定了合适的气化工艺,并对气化炉的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将原料中的碳、氢等元素转化为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通过净化处理后,成为优质、廉价的清洁能源;同时针对大米草燃气的燃烧特性,对采暖供热锅炉和燃气内燃发电机组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实现了气、电、热三联供。该技术为建设独立的、完整的、资源-能源-环境一体化的大米草能源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竹产业发展迅速,竹材消耗量也逐年上升,同时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竹废料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目前全世界面临着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大力开发生物质能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概述了竹材作为生物质能原料的优势、传统生物质发电项目存在的问题以及生物质发电领域新技术的应用,可为产竹区、竹产业聚集区的竹废料应用于分布式生物质热电联供提供一种高效、先进、可推广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热源形式的比较,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做法,论述了热电联产供热方式的确定原则。  相似文献   
9.
10.
There are mainly two kinds of plants in China, i.e. coal-fired cogeneration and condensing plant. The authors propose an energy-conservation dispatch between them, which is realized through space heating load control based on mass introduction of electric heat pumps (EHPs) on the users’ side. Firstly, space heating service can be shared by heating radiators and EHPs through heating water or electricity as energy carriers. Secondly, the transmission distance of heating water and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f EHPs for space heating are considered as the new variables. In addition, though the original space heating load and non-heating electricity load are kept same, the practical boundary conditions of space heating load and non-heating electricity load is expanded from the plants to the end users’ side, which develops new constraints equivalently and results in the potential energy conservation dispatched. Finally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is revealed to be affected by EHPs with various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pace heating lo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