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0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林业   752篇
农学   259篇
基础科学   142篇
  183篇
综合类   908篇
农作物   203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205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6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力学原理,分析讨论了钢筋混凝土筒式结构定向倾倒的切口高度和切口角度.  相似文献   
2.
小麦矮秆育种中性状间关系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7个株高梯度系列的35个系统及5个亲本品种为材料,采用典范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株高及其构成因子与产量因子、产量生理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株高因子通过产量生理性状影响产量因子,一定的生物学产量是获得高产的基础。②矮秆品种的高化对提高产量、千粒重和收获指数有利,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高秆品种矮化能显著提高收获指数,对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③在主要性状符合育种目标的前提下,选择倒二节间较长、第一和第二叶间距略长、穗颈和穗部较长的类型可能对提高产量有利。  相似文献   
3.
四川的云南松地径胸径相关关系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报道了四川的云南松树干在部三个不同部位直径(地表直径d0.00、0.05m高处直径d0.05、0.1Om高处直径d0.10)与胸径(d1.3)的相关关系,利用其编制了四川云南松地径一元材积表,并对其在四川云南松林区进行盗伐木、滥砍乱伐木材积估计和监测森林资源消耗量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四川云南松地径与胸径最佳关系模型为二次抛物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0,999217~0.999380,剩余平方和Q=179.3391~226.4480,且d0.10与d1.3相关关系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4.
氟虫腈(锐劲特)对水稻害虫防治效果及增产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阐明新一代杀虫剂氟虫腈(锐劲特)对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水稻盆栽试验、田间防效试验,并对施用锐劲特后水稻叶绿素含量、功能叶叶面积和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锐劲特施药后13天接虫的三化螟幼虫死亡率仍高达94.44%。在田间防效试验中,每公顷施用锐劲特80%WG有效成分24g防治二化螟,防止枯心效果达97.62%,防止白穗效果达94.44%,害虫死亡率达96.15%;每公顷施用锐劲特5%SC有效成分22.5g防治晚稻三化螟,保苗效果可达95.91%,害虫死亡率达99.04%;每公顷施用锐劲特5%SC有效成分30g防治稻纵卷叶螟,保叶效果达97.88%。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增加32.4%;每公顷施用锐劲特80%WG有效成分36g时,功能叶叶面积增加16%~27.5%,并且杂交稻博优湛19比常规稻早糯3321和早熟早籼815对锐劲特更敏感。每公顷施用锐劲特5%SC有效成分22.5~37.5g时,水稻株高增加4.0~6.1cm,每稻丛穗数增加2.6%~31.18%,结实率提高19.43%~33.97%,水稻产量增加21.58%~28.19%。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内模拟的盐分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Na Cl盐溶液对4个紫花苜蓿品种(中苜1号、中苜3号、中草3号和陇东苜蓿)种子萌发期进行盐胁迫处理。结果表明:低浓度(0.2%和0.4%)的盐溶液对苜蓿的发芽率和幼苗苗高抑制作用不显著,对幼根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0.8%和1.0%的Na Cl溶液处理下发芽率、0.6%的Na Cl溶液处理下的幼苗苗高和幼根生长量可以作为苜蓿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指标。对四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发芽率、幼苗苗高、幼根生长量、耐盐半致死浓度四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苜1号耐盐性最强,其次是中苜3号和中草3号,陇东苜蓿最弱。  相似文献   
6.
选用10种树高曲线模型作为候选模型,以决定系数(R~2)、残差平方和(S_(se))和均方差(M_(se))作为模型优劣的评价指标,对小兴安岭天然林中的云杉(Picea asperata)、红松(Pinus koraiensis)、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椴树(Tilia tuan)4种树种的树高曲线模型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云杉、红松和椴树的最优模型均为Logistic模型,水曲柳的最优模型为抛物线模型;云杉和红松两种针叶树种,最优模型的优势不明显,水曲柳和椴树两种阔叶树种最优模型的优势较明显;比较R~2的大小,得出较适合小兴安岭云杉和红松两种针叶树种的树高曲线模型(R~20.8),对小兴安岭阔叶树种的适用程度不具有普遍性,对椴树的适用性好(R~2最大达0.94),对水曲柳的适用性较差(R~20.8)。对水曲柳的树高进行分段研究得出:水曲柳在树高低于9 m时,树高曲线模型较适宜(R~20.8),其中抛物线模型为最优模型;树高较高时,没有适用的树高曲线模型。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恒源煤矿侏罗系煤系地层基本无水,主要充水水源为新近系独山子组的孔隙-裂隙含水层,但是主井筒开拓时,开始涌水量很小,继续向下开拓时,井筒涌水量超过1000m3/h。计算了煤层"两带"高度和新近系含水层与下覆煤系地层间距,研究表明:煤系地层与新近系水体间并无直接的水力联系,具体的涌水来源尚无定论,估算矿井的最大涌水量为160.74m3/h,正常涌水量为53.58m3/h。  相似文献   
8.
引进优良的外来树种可以丰富本国或本地区林业建设的树种资源,增加木材产量和林产品的种类。通过对引进的美国东部7个脂松种源进行试验,得出更适宜栽植区的种源。在树高方面,较好的4个种源依次为MIDC(Dickenson County,Michigan)、MNCNF(Chippewa National Forest,Minnesota)、MIMC(Manistee County,Michigan)和WIOC(Oneida County,Wisconsin);2004年高生长较好的4个种源依次为WIOC、MIDC、MIMC和MNCNF;2005年高生长较好的4个种源依次为MIDC、MIMC、MNCNF和WIOC;地径较好的4个种源依次为MIDC、WIOC、MIMC、MNCNF。该4个种源间各项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在保存率方面,7个种源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及探索修剪方式与大树移植成活生长的关系,以20a以上生广玉兰为试材,以全冠移植为对照(CK),分别采用剪去1/3枝叶量的轻度修剪(QX)、剪去2/3枝叶量的中度修剪(ZX)和不留枝叶的截干回缩修剪(JX)3种方式修剪后移植,经过3a连续试验观察,研究不同修剪方式对广玉兰大树移植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3种修剪方式极显著提高广玉兰移植后的成活率和新生叶片数、第2年(2013年)和第3年(2014年)的侧梢数、侧梢长度和底径以及第1年(2012年)和第3年(2014年)冠幅生长;与其他2种修剪方式相比,JX显著提高广玉兰移植成活率、第2年(2013年)和第3年(2014年)的侧梢数、顶梢长度、侧梢长度及冠幅生长以及第3年(2014年)的新生叶片数;显著提高第2年(2013年)和第3年(2014年)的侧梢底径。表明截干回缩修剪更有利于广玉兰大树移植的成活和复壮生长。  相似文献   
10.
基于鲁棒反馈线性化的联合收获机割台高度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物联合收获机割台高度控制非常重要,有效的割台高度控制有助于提高喂入量的稳定性、降低整机各环节的负荷波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鲁棒反馈线性化的割台高度控制策略,该方法可以使割台跟随地面起伏进行俯仰控制调节。首先,基于割台结构和动力学分析建立系统数学模型,选取正弦角度的近似约简条件,将多变量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线性转换为典型的非线性系统;通过分析传统的反馈线性化控制研究可控仿射的模型构建方法,在集成鲁棒优化设计控制器基础上,提出鲁棒反馈线性化(Robust feedback linearization,RFL),通过构建灵敏度方程、选取增益来稳定系统;选取液压控制机构,根据控制液压输出的电流参数设计为基于鲁棒反馈线性化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将传统的PID控制和本文提出的鲁棒反馈线性化控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行驶速度、地形正弦振幅和地形周期条件下,鲁棒反馈线性化控制下的高度误差均小于传统的PID控制;以3种不同行驶速度在同一起伏地面上行进,鲁棒反馈线性化控制下的高度误差受行驶速度增加的影响小于传统的PID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