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竺笑 《家畜生态》2004,25(4):13-16
本文讨论了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遗传与环境的关系及遗传物质的范围和生物可塑性的问题。遗传物质的变异是进化的内因,环境对遗传物质的变异起到诱发与筛选的作用,进化后的生物对环境又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2.
桉树E uca lyp tus为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极有价值的造林树种.对邓恩桉在湘中地区引种后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桉树引种北缘区,邓恩桉年平均高生长为2.3~3.0 m,胸径生长2.2~3.0 cm,表现出一定的抗瘠薄能力、抗寒耐寒性和速生性.扼要地总结了邓恩桉种苗繁殖技术的进展,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对DNA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菌种和菌株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定位和克隆等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认为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更多、更有效的分子标记在食用菌研究中得以应用,同时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应用的深入,更高密度、更为实用有效的遗传连锁图谱将被建立,大量重要的功能基因将被定位和克隆,这将为进一步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耐贮等食用菌新品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欧洲白桦(Betula pendula Roth.)为经济价值较高的工业用材和景观美化树种,生态适应性较强,分布广泛.为了丰富我国寒温带用材树种资源和生态城市建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遵循供种区与引种区环境条件相似原则,根据引种区土壤、植被分布、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等主要环境条件,确定与之相适应的供种区.以欧洲白桦为研究对象,在引种驯化的基础上,系统开展家系子代的生长动态规律、变异性、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分析,综合评价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等遗传参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欧洲白桦家系子代的生长趋势与东北白桦基本上趋于一致,能较快地适应新的生态环境,但生长性状存在一定的变异,其中:树高性状变异较小,地径性状变异较大,当年高生长变异最大,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50%,27.76%和50.31%.欧洲白桦的家系遗传力较强,遗传增益较高,遗传效应显著,3个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7623,0.8083和0.6375,遗传增益分别为16.89%,17.97%及25.63%,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为摸清仙客来花色遗传规律,以仙客来F1代杂交种及其自交后代为材料,进行自交及杂交试验,调查不同亲本自交及杂交后代花色分离情况。结果表明:仙客来花色遗传既遵循数量遗传规律,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又具有质量遗传的特点。控制花色的基因分为喉基因和冠基因两类,在染色体上占据不同的位点;有色基因为显性基因,白色基因为隐性基因,植株花色由其基因组成所决定,基因之间存在重组与互换,从而形成新的花色类型。  相似文献   
6.
The chloroplast DNA (cpDNA) and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of 16 Populus species (Section Leuce) and their F1 generation were detected using PCR-RFLP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cpDNA in the F1 generation of 22 hybrid combinations was inherited maternally, which supported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of plasmid cytology. The mtDNA fragments amplified by PCR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triction maps in all hybrid combinations and no polymorphism was detected, indicating that the Section Leuce is highly conserved in mitochondrial gene sequences. These results provided direct evidence of maternal chloroplast inheritance in Populus tomentosa, P. bolleana, P. davidiana, P. adenopoda, P. tomentosa × P. bolleana, P. alba × P. glandulosa and P. alba × P. tomentosa.  相似文献   
7.
 对杂交稻亲本进行遗传标记,以便在发生杂交稻亲本相互混杂,或发生机械混杂,或发生其它人为因素混杂时能轻易地根据亲本的标记性状进行去杂,以保证杂交种的高纯度,基于该项考虑,我们利用辐射育种材料中出现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来选育带有该特殊标记的粳稻三系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而利用它来研制可供生产应用的杂粳组合,我们选用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其叶色自苗期至成熟期始终呈淡黄绿色,与正常水稻的绿色极易区分,用它与正常水稻杂交,其F1代苗呈正常绿色,F2代苗中绿色与淡黄绿叶苗的比例接近于3∶1,绿色表现为显性,淡黄绿叶色为隐性,而且很可能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5个二棱大麦“抗性强×抗性中”组合的F_6集团和4个“二棱抗性弱×六棱抗性中”组合的113个F_7系统以及50对二棱和六棱近等基因系,进行了大麦赤霉病的抗性鉴定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大麦赤霉病抗性受具有累加效应的微效多基因系统的控制,其广义遗传力为0.60;二棱系统的抗性比六棱系统强,但控制抗性的基因和棱型基因之间连锁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十余年来对粳稻花粉植株后代性状遗传的观察研究,证明花粉植株一代染色体的倍性表现出多种效型,因而产生了多种多样不同性状的植株.从第二代(H_2) 开始,花粉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具有相对稳定性,差异不显著,没有随世代的演变而发生退化或分离现象,也未发现育性的逆转现象. 实践证明,应用粳稻花粉植株进行育种是可行的,它能迅速稳定杂种后代和有较高的选择效率.因此,这是一种多、快、好、省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89~1991年,通过对籼型两用核不育系安农S-1及其杂交后代的育性性质与育性分离比例观察,对其在长沙地区的育性转换动态及育性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农S-1的育性转换总趋势是:可育→部分可育部分不育→不育→部分不育部分可育→可育,但在温度有较大变动时,育性产生波动;安农S-1有2个育性转换期,第一个育性转换期比较稳定,稳定不育期为7月中旬至8月底;安农S-1的育性主要由细胞核内1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安农S-1和W_(6154)S 的育性各受1对隐性非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这对非等位基因之间存在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