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桐油酸酐酰亚胺酚醛树脂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桐油、马来酸酐、双马来酰亚胺及酚醛树脂为基本原料,合成了具有较好耐热性的桐油酸酐酰亚胺酚醛树脂.重点讨论了不同原料,如桐油、马来酸酐、双马来酰亚胺及酚醛树脂的用量、固化反应温度及固化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树脂耐热性的影响.当桐油、双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和酚醛树脂的质量比为1:0.2:0.15:0.25,170℃烘烤4h固化时,所得树脂具有较好的耐热性,温度指数(T20000)可达165.8 ℃.  相似文献   
2.
过氧乙酸复合马来酸(Peracetic acid and maleic acid, PAM)能有效将玉米秸秆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脱除分离得到纤维素,同时将半纤维素降解为木糖,然而PAM预处理中半纤维素的降解机制尚不清楚。以单独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 PA)预处理为对照,考察了90~120℃PAM预处理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的水解动力学,采用双相水解动力学模型拟合分析了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的水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半纤维素的水解由快速水解和慢速水解两个阶段构成,慢速水解部分的比例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与PA预处理对比发现PAM预处理可以将木聚糖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的活化能分别降低至71.4 kJ/mol和79.1 kJ/mol,并且显著提高木聚糖的水解反应速率。研究结果证实了该模型可以有效模拟木聚糖的水解过程,揭示了PAM预处理促进半纤维素水解作用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游离氨基酸是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与茶叶的滋味品质密切相关。大多数氨基酸具有手性中心,因此存在滋味特性及生理活性均可能截然不同的L型和D型两种对映异构体。由于检测技术的限制,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L型氨基酸上,而茶叶中D型氨基酸罕有系统的研究报道。因此,研究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对映异构体,对茶叶化学理论体系的深化及滋味品质的提升与调控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方法】采用手性HPLC法、MTBSTFA硅烷衍生化法和酯化-PFP酰化法3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对比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酯化-PFP酰化法结合手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可实现茶叶中丙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脯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酪氨酸、赖氨酸及色氨酸等15种重要游离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有效分离。继而建立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高效衍生化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并查明市售11种代表性白茶、乌龙茶及普洱茶中游离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分布规律。【结果】衍生化条件为:将氨基酸反应液在100℃下酯化105 min,继而以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在100℃下五氟丙酰化10 min。游离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回收率介于75.26%—123.6%(低浓度)、81.23%—121.8%(高浓度),RSD值介于2.09%—13.12%(低浓度)、1.48%—10.59%(高浓度)。茶样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氨基酸的1—2个对映异构体可以在茶样中检测出,且D-氨基酸普遍存在于茶样中,尤其是D-苏氨酸、D-天冬氨酸、D-半胱氨酸、D-苯丙氨酸、D-茶氨酸、D-谷氨酰胺及D-谷氨酸混合物在大部分茶样中均有分布,而D-蛋氨酸、D-赖氨酸及D-色氨酸在所有茶样中均未被检测出。在具体含量分布上,除了L-茶氨酸、L-谷氨酸及L-谷氨酰胺混合物之外,L-半胱氨酸(1.48—2.08 mg?g-1)、D-半胱氨酸(1.46—1.49 mg?g-1)、L-丝氨酸(0.15—1.80 mg?g-1)及D-天冬氨酸(1.02—1.14 mg?g-1)在白茶中的含量普遍较高;L-半胱氨酸(1.52—1.70 mg?g-1)、D-半胱氨酸(1.45—1.49 mg?g-1)、L-丝氨酸(1.03—1.50 mg?g-1)、L-蛋氨酸(1.03—1.52 mg?g-1)、L-酪氨酸(1.32—1.35 mg?g-1)及D-天冬氨酸(1.01—1.15 mg?g-1)在乌龙茶中具有较高含量。在普洱茶中,L-茶氨酸、L-谷氨酸及L-谷氨酰胺混合物的含量(1.04 mg?g-1)与其他氨基酸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而L-苏氨酸、L-色氨酸及L-丝氨酸含量较高,介于0.61—0.84 mg?g-1。在氨基酸总量上,各茶类呈现出白茶(最高为40.61 mg?g-1)>乌龙茶(最高为25.43 mg?g-1)>普洱茶(8.01 mg?g-1)的分布规律。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L-茶氨酸、L-谷氨酸及L-谷氨酰胺混合物、L-色氨酸及L-天冬氨酸在部分白茶中的含量显著高于乌龙茶,而L-酪氨酸与L-蛋氨酸则在乌龙茶中含量较高。【结论】D-氨基酸存在于大部分茶叶中,对茶汤滋味品质存在潜在影响,但在本研究样例中,D-氨基酸的含量分布在不同茶类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茶多酚(Tea Polyphenols, TPs)对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OSA)酯化淀粉纳米颗粒(Starch Nanoparticles,SNPs)及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性质的影响,该研究在制备OSA-SNPs的过程中添加TPs,研究TPs对OSA-SNPs的理化性质和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TPs使OSA-SNPs的平均粒径增加、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下降、接触角减小(P<0.05)。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发现,TPs与OSA-SNPs之间存在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在TP-OSA-SNPs稳定的乳液中,增加TP-OSA-SNPs的质量浓度(从0.5 g/mL至2.0 g/mL),乳滴平均直径明显减小(P<0.05);当TP-OSA-SNPs的质量浓度增加至2 g/mL时,乳液形成了油滴紧密堆积的界面结构,能够抑制油滴迁移。通过加速氧化试验发现,与OSA-SNPs相比,TP-OSA-SNPs稳定的乳液中氢过氧化物值(Peroxide Value, POV)相对较低(P<0.05),说明TP-OSA-SNPs具有延缓乳液中油脂氧化的作用。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具有抗氧化功能的食品级颗粒乳化剂,对构筑淀粉基Pickering乳液载体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玉米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亚麻油微胶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本文用价格低廉的天然蜡质玉米淀粉(NWMS)替代部分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作为壁材,用高速剪切法处理乳液,经喷雾干燥后制备亚麻油微胶囊。将OSAS与NWMS按照5∶0、4∶1、3∶2和 2∶3(OSAS∶NWMS)的比例混合,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比例对于微胶囊颗粒的粒度没有显著影响;随着OSAS含量的增加,包埋率逐渐增大,当OSAS与NWMS混合比例为3∶2时,包埋率达到61.45%;随着NWMS含量的增加,微胶囊的含水率增大,表面变得更为光滑。NWMS可与OSAS混合作为亚麻油微胶囊的壁材,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水为溶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合成的马来酸酐—烯丙基磺酸钠(MA—SAS)聚合物阻垢剂对磷酸钙、锌盐、碳酸钙和硫酸钙垢物的阻垢效果,探讨了介质pH值、Ca^2 浓度、温度和阻垢剂浓度对MA—SAS阻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A—SAS共聚物在较宽pH值范围内对这些垢物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既适用于磷系配方的循环水,也可用于中等硬度(160—240mg/L)、弱碱性(pH值8—9)和中等温度(50—60℃)的循环水系统.  相似文献   
7.
马来松香对木粉/HDPE复合材料流变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马来松香对木粉进行流动性能改善处理,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熔融复合,挤出成型制备木粉/HDPE复合材料(WF-HDPE).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分析经马来松香改性前后木粉表面官能团的变化和元素的变化,采用旋转流变仪研究.WF-HDPE的流变行为.FrIR与XPS分析表明,马来松香分子中的酸酐基团与木粉表面的羟基发生了酯化反应,并且马来松香是以单酯的形式接枝到木粉表面,同时产生一游离羧基.WF-HDPE流变学研究表明:复合材料的复合黏度(η*)、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马来松香用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减小,但体系的黏度和模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木粉经马来松香改性后复合熔体的流变性能显著改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效率,而且适当的马来松香处理也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后者被静态力学试验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8.
考察不同溶剂、物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酸值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出两种酸酐合成的最佳工艺分别为:①桐油:顺丁稀二酸酐=20:5.5 ,反应时间90min,反应温度115℃,不加溶剂;②桐酸:顺丁稀二酸酐=10:2.6,反应时间90min,反应温度140℃,不加溶剂.用红外光谱比较两者的结构.用不同酸值的两种酸酐固化环氧树脂,测试胶化时间,结果为酸值越大,胶化时间越短;游离酸值越小,胶化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9.
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能起到土壤改良的作用,进而促进种子萌发及植物生长,但是其与土壤相互作用的深层机理尚未阐明。基于此本文选用HPMA处理森林暗棕壤和草地退化盐碱地土壤胶体,并用激光粒径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进行分析,探究HPMA对土壤胶体表面结构特征、矿物组成和有机组成的影响,旨在揭示HPMA对不同土壤胶体的影响差异的深层机理。结果显示,HPMA能够改良退化土壤的原因应该与其对土壤胶体表面结构特征、矿物结晶和有机化学元素组分的影响有关,但对森林暗棕壤和草地退化盐碱地土壤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对于森林暗棕壤这种优质土壤,HPMA处理后,矿物质的结晶度有降低的趋势,但并没有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多数官能团趋向于增加,碳酸盐官能团降低幅度不是很大,约3%~8%,土壤胶体粒径增加了,其中表层增加了13.62%,深层增加了34.96%,但只有深层土壤达到显著水平。而对于草地退化盐碱地土壤,土壤胶体粒径显著增加(27.54%),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除了石英相对结晶度降低了7.10%,其余都降低了30%以上,导致不同土壤矿物的晶粒尺寸显著增加了(水云母、蛭石、高岭石的晶粒尺寸分别增加101.37%、56.16%、50.76%),多数官能团的相对含量降低,其中碳酸盐官能团降低量最大,达到96.79%,这些使得土壤元素配比逐渐趋向于优质土壤(C:O=0.27;C:N=9.98;C:Si=0.91;O:Si=3.38;Si:N=10.93),这可能意味着HPMA与土壤胶体中的碳酸钙等不同土壤矿物发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从而影响了土壤晶粒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而起到土壤改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出具有较好力学性能的注塑级生物基塑料.[方法]以胡桑枝条木粉为原料,经球磨预处理后,于二甲亚砜-四乙基氯化铵复合溶剂体系中部分溶解后,以丁二酸酐为酯化试剂,对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进行酯化改性,制备出具有较好力学性能的注塑级生物基塑料.[结果]通过试验对比,得出最好的试验参数为:当木粉原料与丁二酸酐的质量比为1∶1,在60℃下溶解1h后再反应1h.在此条件下改性产物的增重率为103.7%,可以达到最优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能达到33.4和41.9 MPa,已经达到一般塑料的力学性能.[结论]研究可为木质纤维类生物质全组分综合高值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