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22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2篇
  22篇
综合类   14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氟虫腈(锐劲特)对水稻害虫防治效果及增产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阐明新一代杀虫剂氟虫腈(锐劲特)对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水稻盆栽试验、田间防效试验,并对施用锐劲特后水稻叶绿素含量、功能叶叶面积和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锐劲特施药后13天接虫的三化螟幼虫死亡率仍高达94.44%。在田间防效试验中,每公顷施用锐劲特80%WG有效成分24g防治二化螟,防止枯心效果达97.62%,防止白穗效果达94.44%,害虫死亡率达96.15%;每公顷施用锐劲特5%SC有效成分22.5g防治晚稻三化螟,保苗效果可达95.91%,害虫死亡率达99.04%;每公顷施用锐劲特5%SC有效成分30g防治稻纵卷叶螟,保叶效果达97.88%。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增加32.4%;每公顷施用锐劲特80%WG有效成分36g时,功能叶叶面积增加16%~27.5%,并且杂交稻博优湛19比常规稻早糯3321和早熟早籼815对锐劲特更敏感。每公顷施用锐劲特5%SC有效成分22.5~37.5g时,水稻株高增加4.0~6.1cm,每稻丛穗数增加2.6%~31.18%,结实率提高19.43%~33.97%,水稻产量增加21.58%~28.19%。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及探索修剪方式与大树移植成活生长的关系,以20a以上生广玉兰为试材,以全冠移植为对照(CK),分别采用剪去1/3枝叶量的轻度修剪(QX)、剪去2/3枝叶量的中度修剪(ZX)和不留枝叶的截干回缩修剪(JX)3种方式修剪后移植,经过3a连续试验观察,研究不同修剪方式对广玉兰大树移植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3种修剪方式极显著提高广玉兰移植后的成活率和新生叶片数、第2年(2013年)和第3年(2014年)的侧梢数、侧梢长度和底径以及第1年(2012年)和第3年(2014年)冠幅生长;与其他2种修剪方式相比,JX显著提高广玉兰移植成活率、第2年(2013年)和第3年(2014年)的侧梢数、顶梢长度、侧梢长度及冠幅生长以及第3年(2014年)的新生叶片数;显著提高第2年(2013年)和第3年(2014年)的侧梢底径。表明截干回缩修剪更有利于广玉兰大树移植的成活和复壮生长。  相似文献   
3.
The secant rigidity is used for the are-length method to solve the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s problems. The advantage of this method is unnecessary of calculating the initial resistance term caused by the incremental step. The computational work is less and the programing is easier as compared with initial are-length method. This method can be widely used to solve nonlinear problems.  相似文献   
4.
水井酸处理效果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井酸处理效果预测一直缺乏成熟的方法。提出了根据水位恢复曲线形态和含水层裂隙特征来预测井的首次酸处理效果,经与石油界所用方法有明显不同。石油界普遍认为,只有不位恢复曲线为快速上翘型的低产碳酸盐岩井才适合酸处理(即基质酸化),但作者近年来发现,多数水位恢复曲线为直线型的低产碳酸盐岩井,即井中含水层裂隙平均宽度<5mm的井,酸处理效果也很好,被调查3眼这类井的单位涌水量增加值平均为423%;水位恢复曲线为缓慢上翘型的井中,部分含水层裂隙被松散物充填的井,采用特殊的酸处理方法处理后,井的单位涌水量可增加100%。另外,采用适当的方法,使用足够数量的酸进行首次酸处理后,水井再进行酸处理一般效果都很差。  相似文献   
5.
李春明 《林业科学》2012,48(3):66-73
基于两层次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方法,建立江西省杉木人工林单木胸径生长量模型.研究所用数据来自于长期观测的固定样地数据,数据库包括82个区域、365个样地、5416株树木共计16248条记录.为了解决不同区域及不同样地之间的差异,本文构建的混合模型分别考虑样地层次、区域层次及两层次的随机参数效应.针对数据存在的重复测量及嵌套结构特性,在模拟时选择合适的异方差和自相关模型矩阵来解决此类问题.最后利用独立的抽样验证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林分断面积、对象木胸径、林分内大于对象木的断面积之和与对象木胸径的比值以及海拔对单木胸径生长量有显著影响.与林业中常用的传统最小二乘方法相比,采用混合效应模型方法后模型的模拟精度和验证精度均有提高.选择适合的异方差和自相关函数后,模型比只考虑参数的随机效应有更好的适应性,并体现出了混合效应模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三北地区杨树速生林材积生长量与气候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 ,对三北地区杨树速生林材积生长量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确定出影响材积生长量的主导气候因子为水分因子 ,光照因子次之 ,热量因子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干旱沙区农田防护林营建模式与经营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干旱沙区人工绿洲农田防护林林木生长量的调查测定和样本树干解析数据,揭示了林木生长规律,建立了树干材积模型,为农田防护林合理更新提出了科学依据。利用相关依据指标,对现有农田防护林的营建模式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新的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The effect ofDendrolimus superans on growth of trees was investigated after the breakout in Shibazhan forest area in 1990. Stem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or determining the tree increment los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urrent annual increment for extreme heavily damaged, heavily damaged, moderately damaged and lightly damaged stands is 14%, 39.8%, 64% and 82% of that of the control forest respectively. (Responsible Editor: Chai Ruihai)  相似文献   
9.
分别在白桦幼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林缘和林内设置样地20块、样方160个,研究边缘效应与增产机制和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边缘效应可使白桦林树高增产19%~41%,胸径增产8%~11%;其中,幼林高效应4.48,径效应1.07,中龄林高效应2.81,径效应-1.18,成林高效应1.11,径效应-0.19。②边缘效应表现显著的树种有红松、白桦、山杨和黑桦。③边缘效应可增加植物多样性1.3~1.6倍。④通过定义容他量和容他面积,说明了白桦林从幼龄到成龄是一个由自稳态经扩大领域态到自解体态的过程;其中处于扩大领域态的白桦中龄林的容乔量为0.2种/m2、容灌量为0.2种/m2、容草量为0.9种/m2、容红量为0.27株/m2。  相似文献   
10.
底质对小褐虾生长和存活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小褐虾(Crangon uritai)的人工饲养,以观察栖息底质对其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小褐虾样本来自韩国釜山Dadaepo(35°02′N,128°57′E)附近4 m水深海域的桁杆拖网渔获,共选取80尾样本进行实验,其中雌性40尾、雄性40尾,并分别被独立饲养在40个有沙和40个无沙的2 L容器中。为便于分析,将实验样本设为每组20尾,分别为无沙饲养的雌性组NSF和雄性组NSM,以及有沙饲养的雌性组SAF和雄性组SAM。实验环境条件为水温14℃、盐度32.5、光周期L∶D为12∶12。饲养期间,每天投喂新鲜的冷冻虾肉,投喂24 h后将残饵虹吸排除,海水每3天更换1次,整个实验持续100 d。实验前测定每尾实验小褐虾样本的体长和性别。实验中每天检查每个容器中的小褐虾蜕皮、死亡和残饵情况,并记录蜕皮时间以便计算其蜕皮间隔。结果表明,在各组最初样本的甲长分布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情况下,经过整个实验周期,小褐虾NSF和NSM的存活率分别为28%和10%,而SAF和SAM分别为38%和25%。各对照组个体平均甲长的增长量NSF为1.22 mm、SAF为1.43 mm、NSM为0.6 mm、SAM为0.9 mm。有沙饲养条件下,雌性和雄性的蜕皮间隔分别为15.0 d和15.3 d,而无沙饲养的雌雄的蜕皮间隔分别为16.0 d和16.0 d。无论雌性还是雄性在有沙饲养条件的蜕皮间隔均比无沙饲养的短。有沙饲养的雌、雄个体蜕皮增长率分别为5.2%和4.8%,无沙饲养的蜕皮增长率分别为3.7%和3.2%,在有沙饲养条件下雌、雄的蜕皮增长率均较无沙饲养的要大。有沙饲养的雌雄个体生长速度均较无沙饲养的要快,有沙饲养的雌性个体绝对增长率相对于雄性个体要更高。在提供沙质底质的条件下,小褐虾的存活率提高,蜕皮间隔明显缩短,蜕皮增长率增大,更有利于小褐虾的生长。[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90-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