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油桐鹰尺蠖Biston suppressaria (Guenée) 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近年来在速生桉树林分中大 面积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文中研究了不同来源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菌株生长与产孢 特性及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旨在筛选出高效防治该虫的生物资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 绿僵菌菌株间菌落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差异显著,MaZPTR-01 菌株15 d 的菌落直径为6.5 cm,显著较其它 菌株大;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培养15 d 产孢量最高,分别为1.33×108 孢子· cm-2 和1.28×108 孢 子· cm-2。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接种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的幼虫校正死亡率、僵虫率均较其它菌株高,接种后15 d 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 94.5%、92.7%,僵虫率分别为75%、61.7%;这2 个菌株的致死中时(LT50)显著比其它菌株短,分别为 4.34 和4.52 d。绿僵菌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强,且具有良好的生产性 状,可作为该虫的生物防治资源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建立白僵蚕的指纹图谱。【方法】:电解质溶液由以10mmol/L磷酸二氢钠-20mmol/L的硼砂溶液(pH8.62)作缓冲液,在25℃,20kV的压力下进行电泳,201nm波长处检测,线性关系良好,在25min内完全分离。【结果】:上述条件下,白僵蚕成分得到了较好的分离,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定量测定和定性研究的要求。【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良好的精密度,可考虑作为白僵蚕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2010-2011年在信丰林区开展了无纺布白僵菌条防治萧氏松茎象成虫试验。结果表明,2010.2011年试验区萧氏松茎象当年肴虫株率平均分别下降71.2%和76.7%;相对防治效果平均分别为75.0%和78.9%。这说明无纺布白僵菌条能明显抑制萧氏松茎象种群的上升。  相似文献   
4.
Four thoracic evacuation techniques for pneumothorax elimination after diaphragmatic defect closure were compared in 40 canine cadavers. After creating a defect in the left side of the diaphragm, thoracic drainage was performed by thoracostomy tube insertion through the defect and a small (DD-SP) or large (DD-LP) puncture created in the caudal mediastinum, or through both the diaphragmatic defect and intact contralateral diaphragm with a small (DI-SP) or large (DI-LP) puncture in made in the caudal mediastinum. Differences in intrapleural pressure (IPP) between the right and left hemithoraxes after air evacuation along with differences in IPP before making a defect and after air evacuation in each hemithorax were calculated. A difference (p ≤ 0.0011) in IPP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hemithoraxes after air evacuation as well as before making a defect and after air evacuation in the right hemithorax was detected for the DD-SP group.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835) were observed for the DI-LP, DD-LP, or DI-SP groups. Creation of a large mediastinal puncture or thoracic evacuation through both a diaphragmatic defect and intact contralateral diaphragm can facilitate proper pneumothorax elimination bilaterally after diaphragmatic defect closure in dogs with a small puncture in the caudal mediastinum.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群落学角度出发,应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线性回归等指标和方法,对马尾松林中昆虫群落与松毛虫自僵病流行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昆虫群落愈丰富,分布愈均匀,松毛虫白僵病就愈难于流行;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是马尾松毛虫种群密度较低时虫口的主要控制因子;松毛虫白僵病主要在马尾松毛虫种群密度大的情况下流行,并控制其种群密度的继续扩大。开展封山育林,可保持林间昆虫的多样性,从而可减少松毛虫大发生的机率。  相似文献   
6.
白僵蚕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建立白僵蚕甲醇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可较完整地反应白僵蚕内在化学信息,全面评价白僵蚕的质量。采用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获取的指纹图谱数据进行相似度分析,建立了白僵蚕的指纹图谱。以主要的7个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作为白僵蚕指纹图谱的相关技术参数,对10份白僵蚕样品测定得出的7个主要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重现性好,相对峰面积有明显差别。白僵蚕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可用于评价白僵蚕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开发新型微生物农药用于家蚕病害防治,研究了桑树内生拮抗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Lu10-1菌株对家蚕白僵病的防治与抑菌效果。防治试验表明,Lu10-1菌株发酵上清液对家蚕白僵病的预防及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55.88%、34.00%,且对家蚕生理及茧质无不良影响。体外抑菌试验表明,Lu10-1菌株的抗菌粗提物对白僵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抑菌圈直径为17.00 mm;抗菌粗提物还能够抑制白僵菌的生长及孢子萌发,当其作用于白僵菌孢子后,孢子出现聚集、内容物分布不均、变形、空腔及胞壁断裂等异常,作用于菌丝后,菌丝出现变粗、扭曲、皱褶、膨大、内容物流出、消融等现象;抑菌率随着抗菌粗提物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初步认为Lu10-1菌株可以用于家蚕白僵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当前美国白蛾在杨树上发生严重的问题,本研究以常用药剂灭幼脲25%悬浮剂为对照.在田间杨树上测试了2年球孢白僵菌400亿孢子/克可湿性粉剂在不同使用浓度下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400亿孢子/克可湿性粉剂相对于灭幼脲25%悬浮剂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2年的防效均在90%以上。该试验结果为该药剂的产品登记以及为生产上选择适于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种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7株绿僵菌防治德国小蠊的毒力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7个绿僵菌(Metarhizium)菌株对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Linnaeus) 进行注射生测,筛选出了一个致病菌株进行五代复壮选育。该株绿僵菌Metarhizitun anisopliae (Metsch)Sorokin复壮前对雌雄成虫注射生测LD50依次为13.2与8.9天;复壮后对雌雄成虫背部点滴生测12天的LDm值均为1.3×10~5孢子/虫。通过CP包埋剂制作石蜡切片对僵虫体内菌丝核和体表孢子堆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0.
金龟子绿僵菌在松墨天牛成虫僵虫体上的宿存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被金龟子绿僵菌MaYTTR-04菌株感染后的松墨天牛成虫僵虫放置于林地中,研究在林间自然条件下僵成虫体上绿僵菌孢子的宿存动态.通过2年试验发现:林间松墨天牛僵成虫体上孢子数量在试验初期(42天内)显著下降,以后下降趋势趋缓,84天后至僵虫完全腐烂基本稳定在每成虫10~5个孢子数量级;林地僵虫体上的孢子在126天内萌发率均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通过对不同时间僵虫体上绿僵菌对松墨天牛成虫的致病力研究发现,在10~7,10~6孢子·mL~(-1)数量级的接种量下,僵成虫体上的孢子致病力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僵虫体上的孢子在野外宿存的过程中可以较好地保持其致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