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8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草气候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1994年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是诱发气候斑病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种抗性差异显著,氮钾比失调,偏施碳铵地发病严重,当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寄主处于感病阶段,遇气温突然下降和多雨时,最易流行。在防治上,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杨小舟蛾发生规律与测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杨上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Graeser)]中关中1年发生5代,以7、8月份的3、4代种群数量最大,危害最重。其天敌种类较多,多一年内种群数量消长影响较大,5~8月份降雨较多的年份发生较重。介绍了发育进度预测法,种群消长趋势指数预测法和黑光洒诱测法在杨小舟蛾测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郑金凤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41-43,47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是杉木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丁香假单胞杆菌杉木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cunning-hamiae)引起。本文综合阐述了其发病原因和发病规律,并针对其发病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侧多食跗线螨是农林上最重要的广食性害螨种类之一,对新兴能源植物麻疯树构成极大的潜在威胁.文章综述了国外对侧多食跗线螨为害麻疯树的相关研究报道,介绍其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发展规律、主要发生区、监测检测方法及防治措施等.侧多食跗线螨在我国分布广泛,相关麻疯树种植区要积极做好该害螨的发生监测与科学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柑桔根结线虫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根结线虫病是江西省新发现的一种病害,经室外调查、室内研究确定,病原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本文对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病条件和综合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莱芜烟区烟草普通花叶病和黄瓜花叶病毒病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规律、致病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便能更好地防控莱芜地区烟草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枯梢病Guignardialaricina(Sawada)YamamotoetK.Ito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危害严重的病害。其发生与地形地势、风、树冠垂直高度、林分因子有关。加强检疫,适地适树造林,适时化防,把防治技术贯穿于造林、管理全过程的防治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冬小麦穗分化时期出现日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延年 《作物学报》1994,20(4):401-410
根据14年田间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温度、日照时数与冬小麦穗分化出现日期的关系,研究了不同穗分化时期的模式及其对穗粒数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春季稳定通过0℃的日期、返青到二棱末期日照时数之和及单棱期到二棱末期温度决定穗分化过程的长短;返青到二棱末期天数长,单棱期到二棱期温度低,有利穗分化过程的延长和增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灯光诱捕和田间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09-2013年贵州道真县褐飞虱种群发生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灯下褐飞虱始见日和高峰频次波动较大,2011年单日最大诱虫量达11243头,分别是2009年、2010年和2013年的32倍、21倍和10倍; 2012年单日最大诱虫量仅为90头。2010、2011年早栽稻田褐飞虱发生量与晚栽田的基本持平,而发生高峰日迟于早栽田; 早栽田长翅、短翅成虫发生量均低于晚栽田,2010年褐飞虱发生高峰日集中在7月上中旬和8月中旬,发生量小于500头/百丛,2011年褐飞虱发生高峰日集中在7月中旬和8月下旬,发生量小于1000头/百丛。结果表明褐飞虱在道真县可发生不完全6代; 2010、2011年道真县褐飞虱为轻发生(Ⅰ级)或偏轻发生(Ⅱ级)。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甲虫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目的]探索马铃薯甲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发育起点、发生规律.[方法]以马铃薯甲虫为供试材料,研究其在马铃薯种植区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寄主、范围和田间消长规律等.[结果]马铃薯甲虫世代重叠、具有高繁殖率、滞育和迁飞等习性.该虫在新疆北部地区1年发生1~3代,以2代为主.[结论]开展马铃薯甲虫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可为马铃薯甲虫持续防控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