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欧洲数值预报,结合CINRAD/SB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16年11月21-22日发生在三门峡市的大暴雪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和过程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低槽、700 hPa低槽带切变线配合地面强冷空气是产生三门峡市大暴雪天气的有利天气形势配置;11月份暖湿气流比较强盛,雪中的液态水含量较多,易出现暴雪或大暴雪.雷达资料显示,源源不断的30 dBz强回波的维持以及"列车效应"是产生大暴雪的重要原因.11月份,当雷达回波顶高达到 11 km时,三门峡市出现打雷现象,这是冬季极其少见的.  相似文献   
2.
雪灾干扰下林窗对木荷幼苗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窗干扰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对种子萌发、幼苗等自然更新过程、森林物种组成和动态、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2008年雪灾干扰后的浙江江郎山木荷林为研究对象,对木荷林窗大小结构、幼苗更新、生长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扩展林窗以50 100 m2的林窗个数最多(占总数的45.45%),各等级林窗中以50 100 m2的林窗占总面积比例最大(占总面积的30.31%)。林窗中木荷幼苗的平均高度和地径较对照林分分别高1.44 cm和0.61 mm,幼树在林窗中的平均高度和地径则比对照林分中分别高45.37 cm和5.00 mm且差异显著;林窗大小对木荷幼苗、幼树的高度和地径生长影响显著,中林窗中幼苗的高度和地径均高于小林窗和大林窗中的幼苗且差异均显著(F=4.893,P=0.007;F=5.203,P=0.004;n=357);幼树的地径在不同大小林窗中差异显著(F=3.569,P=0.037;n=43)。林窗幼苗的更新密度随着林窗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在林窗面积达到76 m2时,更新密度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林窗面积的增大下降;中林窗和小林窗中更新苗木以低矮植株(1级、2级)为主,面积100 m2大林窗中,木荷幼苗生长较快。与他人研究的森林天然林窗相比,雪灾干扰后改变了林窗的大小分布结构和面积,50 100 m2的林窗比例较大,一定程度上更利于幼苗更新,具有相对较大的林窗幼苗更新密度;不论林窗大小,林窗内的更新幼苗都比林内多,郁闭度较大的林内或大面积的空地上都不利于更新幼苗的生长。因此,从受灾木荷林窗大小结构、幼苗更新、生长等来看,中林窗是幼苗适宜更新的面积,为木荷灾后恢复与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低温雪灾对植被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植被外在植株的损害上,还体现在对植物内在生理活动的破坏方面。因此,低温雪灾对植被影响的评价应立足植被恢复较长一段时间的植被变化。以2008年1月的低温雪灾为背景,选择反映植被生长特性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为研究对象,以受人类活动干扰程度较小、能较好体现植被自然恢复的莽山保护区为研究区,构建了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模型),对低温雨雪灾害发生前和发生两年后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进行了估算,通过其变化情况来衡量低温雨雪对植被的影响。还对不同地形条件下、不同林龄和树种的植被NPP受低温雪灾影响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整个莽山乃至南方受灾地区灾后评价和重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用硫酸铜与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复配,对折断木进行顶端施药,模拟1~3年降雨量雨水对药剂主要活性成分流失的影响,检测木材中主要活性成份的载药量。结果表明:随取样深度增大,试样总载药量、DDAC与铜的含量都呈下降趋势;降雨量对试样中铜含量、DDAC含量、总载药量变化影响不显著。经5%浓度的防腐剂施药使腐朽菌不能在木材顶端1 cm内生长,并在2~3 cm范围内减缓生长,在木材顶端形成防护层,可在3年以上时间内避免和减缓腐朽的发生,有效减少林农损失。5%药剂总成本约1元/株。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2011年11月28-29日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研究山西产生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在强降雪期间物理量场空间结构的有利配置,针对2011年11月28-29日山西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从500 hPa环流背景、中低层影响系统的相互配置、fy-2c红外卫星云图的演变特征、物理量场(垂直速度、散度、相对湿度)的空间垂直剖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次暴雪天气过程是在500 hPa西风槽、700 hPa切变与850 hPa持续偏东风的共同作用下形成,700 hPa切变与fy-2c云图上云团的演变过程息息相关,尤其位相变化一致,构成了暴雪产生的直接影响系统,强烈的上升运动,深厚湿层、上散下合流畅配置构成了强降雪产生的有利条件。该次暴雪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研究,给出了今后暴雪预报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辛艳辉  王宪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12-15815,1588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2009年2月12~13日和2010年3月14~15日2次区域性暴雪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冬季乌拉尔山阻高的稳定维持,有利于中纬度高空槽的生成,它的东移与辽宁降雪密切相关;2次过程在50°~60°N建立的低涡以及东北西南向的大槽是产生辽宁区域性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如螺旋度、涡度、温度平流和水汽通量散度等为暴雪落区和持续时间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日6 h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1月4~7日新疆北部持续暴雪过程的环流特征及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北半球中高纬阻塞高压维持时间长、切断低压稳定提供了降雪"持续性"的环流背景.切断低压不断分裂短波并西退再东移是造成降雪的影响系统;降雪区大到暴量的强降雪时段,850 hP...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探讨河南省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和机理,分析WRF模式对暴雪过程的模拟效果,提高预报准确率,笔者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8年1月3—4日河南省大范围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对WRF模式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低层的切变和急流、地面冷空气是这次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好,水汽通量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伴有较强的上升运动,更有利于暴雪天气的发生。WRF模式模拟的降雪量范围和强度都与实况较为一致,表明模式对暴雪天气的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周雪松  杨成芳  张少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19-19422
[目的]研究地形对冷流暴雪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一次山东半岛冷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地形敏感性对比试验,并从水汽、热力场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冷流暴雪中地形对暴雪落区、强度造成影响的可能原因。[结果]山东半岛山脉地形对冷流暴雪落区、强度影响较大,使其强度明显增大,降雪中心明显北移;而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形造成对流层低层风场辐合和垂直运动增强,从而明显改变了冷流暴雪过程中水汽、雪水含量等在空间上的分布,继而影响整个暴雪过程。[结论]山东半岛山脉地形是冷流暴雪天气过程预报分析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预防和减轻强降雪过程对设施农业和生产生活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预报和服务水平,利用常规高空和地面资料、ECWMF 0.75°x 0.75°再分析资料,对南通地区1951年以来共19次区域性暴雪过程从影响系统、大气层积、动力和水汽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并以2013年的区域性暴雪为例说明诊断分析和预报过程。结果显示:(1)南通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或雨夹雪转暴雪过程占多数,判断降雪量要关注转为纯降雪以后的降水量,积雪深度还要注意地表温度的高低,因此必须同时考虑强冷空气南下和强盛暖湿气流北上的综合影响;(2)形成强降雪的天气系统主要包括南北两支西风槽、中低空切变、西南急流和低空冷垫,实例是典型区域性暴雪天气形势;(3)500~850 hPa高度至少有两层强盛的SW急流,强烈辐合上升主要发生在700 hPa及以上高度,为暴雪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850 hPa以下为冷垫,850~700 hPa存在逆温, 850 hPa气温小于等于-4 ℃、2 m气温小于等于3 ℃时降雨向降雪转变,地表温度接近零度后积雪增长明显;(4)南通地区24 h平均SLR,纯雪过程≥10,雨转雪过程<10、东南部< 5,一般可通过850 hPa、2 m气温及地表温度对降水相态转换和SLR做出预判;(5)从历史强降雪中寻找天气形势相似过程,对比层结、动力和水汽条件,然后对相似过程实况进行缩放来推断降水量和积雪深度,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