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4篇
  4篇
综合类   17篇
园艺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油松种子园结实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油松球果生命史的调查,掌握了油松球果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损失情况。提出了一整套促进油松种子园种子丰产的综合技术,使良种产量由原来的平均11.5 kg/hm2提高到26.0 kg/hm2。  相似文献   
2.
岷江上游23年生油松纯林下凋落物与土壤截留降水的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了评价人工林下凋落物与土壤截留降水的能力,定位监测和分析了岷江上游23年生人工油松纯林下凋落物层和土壤层对65次降水事件的截留与分配过程。结果表明,65次林外降水总量为400.9 mm,其中208.726mm以穿透雨、33.388 mm以树干茎流进入林地,凋落物层、土壤层分别截留25.695,214.375 mm,截留率分别是6.41%,53.47%。但林外降水量<0.3 mm时,不产生林内降水,凋落物与土壤层不能截留降水。在0.3~10 mm降水范围内,土壤截留量随着降水增大呈增加趋势,而凋落物层截留率先增后减,但降水量>10 mm后,土壤截留率逐渐趋于稳定,呈较小波动(63.46%~73.58%),而凋落物截留率趋于稳定,并略有下降趋势;土壤截留量与林内外降水量、土壤截留量与茎流量均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表明,人工油松林凋落物层和土壤层对降水均有一定的拦蓄截留效应,其中:土壤层>凋落物层,土壤层的截留量达同期林外降水量的1/2以上。  相似文献   
3.
油松人工林营养元素含量时间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松针叶中N,P,K,Ca,Mg元素含量时间变异的研究表明,这5种元素可分为三种类型:下降-季节性升降型(N,P,K),持续增加型(Ca)和稳定型(Mg)。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巴山松、马尾松和油松的木材和针叶的挥发性萜类进行了分析比较,共鉴定出60多种单萜、倍半萜、非萜烃类和一些酯类化合物。计算了各种样品间的相关系数和距离,结果表明巴山松在分类上与油松关系较接近。巴山松不论是木材精油还是针叶精油其中都以单萜成分占优势;木材精油中主要成分是α—蒎烯(最高含量达92%),并特含有脂肪酮;针叶精油主要成分可以是α—蒎烯(最高含量35%),也可以是石竹烯(最高含量30%)。马尾松木材精油中高含量的是长叶烯(20.51%);油松特含有广藿香烯。  相似文献   
5.
密云水库上游油松等林分调节水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从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蓄水量、土壤入渗、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方面研究了北京山区密云水库上游油松等林分调节水分的效应。研究表明,油松等林分具有明显的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林地蓄水量和入渗量、减少地表产流的作用,根据坡面和流域对比试验的观测资料可知,所研究的林分具有明显的调洪作用和减少土壤侵蚀等效益.  相似文献   
6.
7.
应用Askew和Blush的针叶树种子园开花物候重叠指数模型,在1987~1989年,对卢氏油松种子园31个无性系的花期物候观侧数据,做了异交、自交的重叠指数和种子园重叠指数的计算,为新建种子园时亲本的优化组配和现有种子园的去劣疏伐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对翔实资料的定量、定性分析研究表明:影响燕山低山丘陵油松天然更新的主导因子是人为作用。不同的封禁方式客观地反映了人为作用对油松天然更新的干扰程度。油松更新幼苗、幼树数量在封禁方式上的反映是:全封>季封>季封(林地放牧)>只封林木。本文还从直接和间接两个作用方面,对主导因子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为低山丘陵开展油松天然更新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阐明冀北山地油松林枯落物的持水规律,对其枯落物蓄积量、持水量、吸水速率和有效拦蓄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枯落物的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蓄积量分别为2.95t/hm2和11.58t/hm2。油松林枯落物半分解层和未分解层持水量在浸泡6h和4h时基本达到饱和;吸水速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油松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分别为2.28t/hm2、14.23t/hm2,而有效拦蓄量分别为1.69t/hm2和10.77t/hm2。  相似文献   
10.
黄龙山林区天然油松林直径结构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黄龙山林区天然油松林直径结构规律,在陕西省黄龙山林区蔡家川林场的油松天然林示范区设置4块0.2hm2的标准地。实测各项因子后应用Weibull分布函数和迈耶负指数分布函数对其进行直径结构模拟,分析了研究区林分的树种组成和直径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