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究对枣实蝇有引诱作用的挥发性物质,研发基于行为调节的防治技术。[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枣实蝇成虫对6种枣果挥发物的选择行为反应,并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田间引诱试验。[结果]室内试验结果显示,枣实蝇成虫对6种枣果挥发物具有显著正趋性。枣实蝇雌虫对棕榈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肉豆蔻酸的选择率较强,选择率均为30%以上;雄虫对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的选择率较强,选择率均为25%以上,从不同浓度梯度(原液、10%溶液、1%溶液)的选择率和选择系数来看,随浓度的递减,其选择率和选择系数也在递减,原液的选择率分别为10%溶液及1%溶液的2.5倍及5倍以上。田间试验发现:肉豆蔻酸对枣实蝇雌虫的诱集效果较强,2 d最多诱捕数量为15头·只^-1,平均诱捕数量为11.4头·只^-1,十四酸乙酯次之。在6种不同挥发物中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对枣实蝇雄虫的引诱效果较强。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6种挥发性物质及混合物中,月桂酸乙酯及十四酸乙酯对枣实蝇雌雄虫的引诱效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挥发物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枣果挥发物中棕榈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肉豆蔻酸与枣实蝇偏爱选择密切相关。在田间试验中:枣实蝇成虫对肉豆蔻酸的选择率较强,为研发枣实蝇引诱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就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植食性昆虫影响的研究状况及其进展进行综述报道,以便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赵成华  伍德明 《林业科学》1995,31(2):125-131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叶的挥发物由溶剂提取和真空蒸馏制得。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由挥发物中鉴定出了20种成分。它们主要是单萜烯、单萜烯醇、单萜烯乙酸酯和倍半萜烯。用正常和剪除触角的雌蛾研究针叶挥发物在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utas产卵场所选择中的作用。试验表明正常雌蛾在针叶上的产卵量要比剪除触角的高得多。触角电位(EAG)研究表明无论是交配的还是未交配  相似文献   
5.
芒果挥发物对桔小实蝇成虫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不同生理状态下(性成熟与性未成熟)桔小实蝇(Dacus dorsalis)两性成虫在不同时间内(5,10,15,20,30,40,50,60min)对不同剂量完整芒果(250g,500g,750g,1000g)、芒果果肉(0.01g,0.1g,1.0g,10g)挥发物的反应。结果显示,桔小实蝇两性成虫对完整芒果挥发物不产生反应。芒果果肉挥发物对桔小实蝇两性成虫均能产生显著的引诱效果。剂量反应结果表明,随着测试剂量的增加,芒果果肉挥发物对桔小实蝇成虫的引诱作用增强。时间反应结果显示,随着测试时间延长,实蝇成虫对芒果果肉挥发物的反应增强。从生理状态上看,性未成熟成虫比性成熟成虫对芒果果肉挥发物的反应更加敏感。从性别上看,雌虫比雄虫对芒果果肉挥发物的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6.
通过GC-MS顶空进样的方法测定油松、落叶松、马尾松和黄山松树皮的挥发性物质,显示α-蒎烯和β-蒎烯是树皮的挥发性物质中的主要成份;单一树皮饲喂证实红脂大小蠹对4种树皮均能钻蛀取食;嗅觉行为实验和取食趋向实验比较红脂大小蠹对4种针叶树树皮的行为趋向,结果表明4种树皮间存在差异性:对油松的选择趋向性最为明显;其次是落叶松;对马尾松和黄山松的趋向性较弱。4种松树树皮的挥发性成份的分析结果与红脂大小蠹对其的选择趋向性间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蚕豆Vicia faba挥发物在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及其优势寄生性天敌甘蓝潜蝇茧蜂Opius dimidiatus寻找寄主中的作用,本文采用了4种行为观测法进行试验,分别为"I"型嗅觉仪单刺激源、"Y"型嗅觉仪双刺激源、双室器双刺激源和田间模拟多刺激源的行为反应。试验分别设置健康植株处理、虫害植株处理和机械损伤植株处理及空气或泥土对照。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雌虫和甘蓝潜蝇茧蜂雌虫在寻找寄主的过程中对蚕豆挥发物有显著的趋向作用。健康蚕豆植株处理和虫害植株处理分别对南美斑潜蝇雌虫和甘蓝潜蝇茧蜂雌虫选择寄主有显著的引诱作用。4种行为观测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木枣枝条和不同处理枣吊的挥发性组分和含量,分析枣镰翅小卷蛾对不同处理枣吊的行为反应,为生产上应用植物源引诱剂防治枣镰翅小卷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GC-MS,分析木枣枝条和不同处理枣吊的挥发物成分,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和Y-嗅觉仪,测定枣镰翅小卷蛾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结果】木枣枝条的挥发物成分有9种,主要挥发性组分为萜类和酯类化合物;木枣不同处理枣吊共有的挥发物成分有17种,多为萜类、酯类和醇类化合物。健康枣吊、人工机械损伤枣吊和虫害枣吊相比,三者在挥发性组分组成及比例上均存在差异,并且在遭受虫害后,木枣枣吊可释放出虫害诱导型挥发物乙酸-4-己烯-1-醇酯。枣镰翅小卷蛾成虫对木枣的触角电位(EAG)反应表明,枣镰翅小卷蛾成虫对枝条有强烈的刺激反应,且雌虫的反应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雄虫。行为测试结果显示,当木枣枣吊受到机械损伤后,其对枣镰翅小卷蛾的趋向选择产生了驱避行为,而健康和虫害枣吊则具有明显的吸引作用。【结论】木枣不同部位释放的挥发物成分并不相同,在健康和虫害枣吊所释放的挥发物成分中,含有对枣镰翅小卷蛾起引诱作用的成分。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胜红蓟地上部挥发油,测定胜红蓟挥发物及其渣液对稗草、黑麦草和三叶鬼针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胜红蓟挥发物对稗草、黑麦草和三叶鬼针草幼苗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稗草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7.2%、8.3%和7.7%,黑麦草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13.4%、22.7%和7.7%,三叶鬼针草根长、苗高和鲜质量的分别比对照减少20.0%、14.7%和33.3%;不同浓度胜红蓟渣液对稗草、黑麦草和三叶鬼针草幼苗生长也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大而增强,当胜红蓟渣液质量浓度为0.01、0.10和1.00 g/mL时,稗草根长比对照分别减少44.6%、91.6%和100.0%,苗高分别减少48.5%、78.1%和98.7%,鲜质量分别减少41.7%、58.3%和83.3%;黑麦草根长分别减少26.8%、65.8%和100%,苗高分别减少25.1%、69.1%和100%,鲜质量分别减少12.9%、48.4%和100.0%;三叶鬼针草根长分别减少26.0%、68.5%和100.0%,苗高分别减少19.8%、46.8%和100.0%,鲜质量分别减少28.6%、57.1%和100.0%。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蓝桉枝、叶气态挥发物的自毒作用,用蓝桉不同浓度新鲜枝、叶对蓝桉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鲜叶、鲜枝气态挥发物对蓝桉幼苗生长(胚轴长、胚根长、鲜重、干重)影响的规律基本相同,呈现出高浓度抑制,随浓度降低,抑制作用减弱,甚至转变为促进作用的规律。但鲜叶、鲜枝处理对幼苗生长影响的程度大小不同,高浓度时,鲜叶处理对各测试指标的化感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鲜枝处理,多重比较表明鲜叶与鲜枝处理间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随浓度降低,鲜叶与鲜枝处理间差异减少,中等浓度时,鲜叶处理后胚轴长、胚根长与鲜枝处理间差异都达显著水平,低浓度时,鲜叶处理后胚轴长、胚根长与鲜枝处理间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