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20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172等5个柳树良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5个柳树良种在不同类型区的扦插育苗试验,分析苗木生长量、生长季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结果表明:①各参试因素对生长量影响的程度依次为品种(系)>类型区>覆膜>扦插方法,因此在柳树壮苗培育中,应首先考虑优良品种的选择。②在不同类型区内,影响树木生长的主导生态因子亦不同。在高寒湿润区,热量是影响生长量的主导生态因子,故其覆用地膜的效果十分显著,其生长量较对照提高28.6%;在川塬区,土壤水肥是影响生长量的主导生态因子,故其覆用地膜的效果不太显著,应着重加强土壤水肥管理。  相似文献   
2.
介绍临沂市速生竹柳栽培技术,包括品种筛选、造林密度确定、整地、育苗、扦插、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当地速生竹柳产业化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新疆柳树丛枝病病原在透射电镜下的观察结果,在病枝韧皮部薄壁细胞、叶脉韧皮部筛管和伴胞细胞中均观察到典型的类前原体,其形状为球形、长椭圆形和哑铃型,细胞膜为双层膜结构,大小比一般的类菌原体稍小。初步认为此病是类菌原体引起的病害。  相似文献   
4.
杨树、柳树是中原地区主要的速生树种,为充分利用速生林软质木材,研究其改性工艺,提高木材品质。作者通过对杨、柳木干燥改性实验,对软质木材进行改性。改性后木材尺寸稳定性增强、硬度大幅增大,杨树、柳树硬度分别提高49.2%、40.1%;木材的抗弯强度分别提高49.0%、51.5%。  相似文献   
5.
沙柳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沙柳的利用价值,获得一种成本低、性能好的活性炭,采用化学活化法,使用3种不同的活化剂制备沙柳活性炭,并研究其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活化温度、时间和p H值对亚甲基蓝吸附的影响,重点研究了不同活化剂制备沙柳活性炭的工艺条件以及沙柳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活化剂制备的活性炭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不同,其中氢氧化钾为活化剂时吸附量最大(519.63 mg/g),磷酸次之(347.13 mg/g),氯化锌最小(323.45 mg/g)。沙柳活性炭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行为符合二级反应速率方程所描述的规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p H值和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吸附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7.
以竹代塑新产品竹微丝复合包装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缓解其对全球环境的污染,以质量分数为90%的竹微丝、2%的聚乙烯、8%的甘油制备竹微丝复合材料,参照传统竹编织技艺,分别采用纯纵向编织法和纵横向编织法等制备了竹微丝复合包装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与通过传统竹篾工匠手工制备的竹微丝相比,由大型智能化竹拉丝设备制备的竹微丝边缘更整齐;2)与竹微丝单方向编织技术相比,采用纵横向交叉编织技术的竹微丝复合包装材料的抗拉性能更好;3)竹微丝复合包装材料的拉伸强度远大于PE、PVC等传统塑料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8.
几种树皮腐烂病菌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引起树皮腐烂病的病原菌往往不产孢,利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很难对病原菌进行准确鉴定,因此,本研究拟通过ITS序列分析对引起几种腐烂病菌进行分子鉴定。本试验对采自河北省5个不同县市的苹果树、杨树、柳树、槐树和杏树等5种树木上的腐烂病菌进行了分离和致病性测定。通过测定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的同源序列的分析对其进行分子鉴定,从5种寄主植物上共鉴定出Valsa mali var. mali、Valsa sordida、Botry-osphaeri dothidea和Botryosphaeria rhodina等4种树皮腐烂病菌,结果表明,通过ITS序列分析,可对树皮腐烂病菌进行准确鉴定,并对系统发育树上代表不同病原菌种类的每个分支上序列的名称、寄主范围以及地理来源进行了详细地讨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经过早期选择,对进入新种质备选材料库的7 个编织柳新杂种无性系进行了生长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各参试无性系生长进程呈S 型曲线,可以用Logistic 函数拟合,在南京地区最快生长期为5—8 月中旬;方差分析表明,新无性系JW4-5、JW0-5 的高生长显著优于其它无性系,平均高生长量分别达150、157 cm,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展区域试验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树干注药对柳树叶片几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种注干液剂(吡虫啉、啶虫脒、吡虫啉·敌敌畏和敌敌畏·氧乐果)树干注射后对垂柳叶片内几种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药剂树干注药后均可导致垂柳叶片内可溶性总糖及纤维素含量下降,下降程度与药剂种类及注药后时间长短有关。吡虫啉对可溶性总糖含量影响最显著,药后 6 d下降了28.31%;敌敌畏·氧乐果对纤维素含量影响最显著,药后 6 d下降了19.16%。4种药剂注药后短期内均可导致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下降,但随处理时间延长其含量又明显上升。其中吡虫啉对叶绿素含量影响最显著,药后15 d升高了21.31%;敌敌畏·氧乐果对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影响最显著,药后15 d分别上升24.94%和 20.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