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6篇
农学   100篇
基础科学   1篇
  25篇
综合类   240篇
农作物   58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
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组及其优良基因向普通小麦的转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间偃麦草蕴藏丰富的优良基因,是普通小麦的三级基因源,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综述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构成及其来源。明确其染色体构成为E1E1E2E2XX(StSt)=E^eE^eE^bE^bStSt,详述了小麦黄矮病、锈病、白粉病、条纹病等抗性基因以及繁茂性基因向小麦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禾本科小麦族三个物种的核型及进化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禾本科小麦族3个物种的核型,二倍体长穗偃麦草2n=2x=14=10m 4sm(2SAT),核型属于2A型;假鹅观草2n=2x=14=8m 6sm(2SAT),核型属于2A型;中间偃麦草2n=6x=42=16m 20sm(4SAT) 6st,核型属于3B型;同时,根据Stebbins的核型进化理论和分支系统学的编序、赋值方法,对核型的4个重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3个物种中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与假鹅观草进化程度基本一致,而中间偃麦草相对进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中药紫菀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又名为紫苑和小辫儿等。安徽亳县(现亳州市谯城区)所产的紫菀称为"亳紫菀",是亳州地产药材。近年来亳紫菀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栽培面积也日益扩大。其采收时间、加工方法易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继而降低药用价值。在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和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的大力支持下,笔者通过系统的调研走访,对亳紫菀的栽培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详细阐述得出合理结论。以期为亳紫菀的标准化种植、规范化采收加工及提高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更好地推动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小麦品系CH5383是源于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的兼抗多种小麦病害的新种质。为明确其抗性来源和外源DNA片段的渗入位置,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CH5383进行分析,GISH分析未发现外源信号,FISH结果观察到CH5383的3BL染色体端部与对照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中国春相比有明显的重组信号,初步推断CH5383染色体3BL端部可能有中间偃麦草DNA片段插入。用135对PLUG(PCR-based landmark unique gene)标记对CH5383、中国春和多个近缘物种进行扩增分析,发现位于3B染色体长臂端部的引物TNAC1383,能在CH5383和中间偃麦草中扩增出大约1 300 bp的特异DNA产物。从而进一步证实,CH5383是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小片段渗入系,携带抗条锈病基因的外源中间偃麦草DNA渗入片段位于3B染色体端部0.81-1.00区段。CH5383可以作为优异的小麦抗病育种新种质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6.
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是作者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三十余年的研究总结.介绍了亲本选配原则、花期调节、交配方法等远缘杂交技术,用回交与重复授粉、筛选结实率高的组合与单株、延长生育期等方法克服远缘杂种F_1的不育性.介绍了小偃麦远缘杂种的培育和选择的方法,八倍体小偃麦、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六倍体小偃麦(小麦新品种)的创制、鉴定和应用等.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北方寒地牧草品种,选育适合北方寒冷地区种植的优势牧草,以八倍体小偃麦(Trititrigia)与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杂交后代选育的10份寒地多年生麦草新种质为材料,借助我国东北哈尔滨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其进行形态学分析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10份材料田间自然生长年限超过3a,均具有抗寒性和多年生特性,可在哈尔滨地区-30℃环境下安全过冬;根系发达,除2个株系8LF2 1-1-4和11LF3 1-1-4外,其他株系具有地下茎。植株生长繁茂,有5个株系总分孽数超过40,2个株系穗长超过24cm。株系11LF3 1-1-4和11LF4 1-18-1结实率平均值在80%以上,远高于亲本中间偃麦草;10份材料种子发芽率在60%~90%;株系5Q10L1-18-1茎秆干重可达1.7kg·m~(-2)。10个株系根尖体细胞染色体为42条,遗传稳定,植株均表现抗旱、抗寒,抗病等特性。本研究可为北方寒地的牧草选育提供理论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8.
抗白粉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的鉴定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从中间偃麦草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杂交后代(BC3F6)中选育的双体异附加系山农Line15的形态学、白粉病抗性、细胞学、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及RAPD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它的主要形态性状介于双亲之间;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山农Line15对白粉病高抗近免疫;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4,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22Ⅱ;以中间偃麦草总基因组DNA为探针的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结果表明山农Line15是在小麦的遗传背景中附加了2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为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遗传分析表明山农Line15的抗白粉病基因基本上可以确定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RAPD分析表明:在供试的120个随机引物中有1个引物S170(-5'-ACA ACG CGA G-3'-)能在山农Line15中稳定地扩增出特异带型,可以作为山农Line15所附加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的特异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偃麦草属3种植物的持水力和蒸腾速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育苗法 ,对偃麦草属 3种植物的持水力和蒸腾速率进行了测定。提出了判定植物持水力的新概念 -拐点持水力。依此方法 ,毛偃麦草的持水力远大于偃麦草和中间偃麦草。毛偃麦草的蒸腾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植物  相似文献   
10.
4种牧草种间竞争力和种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沈禹颖  李昀  陆妮 《草业学报》2002,11(3):8-13
盆栽条件下利用添加系列设计对箭舌豌豆(Vicia sativa CV.333/A),黄花草木樨(Melilots officinalis),牛尾草(Festuca elatior)和长穗偃麦草(Eltrigia elongata)个体的种间的关系和种间竞争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81.3%的目标种单株生物量潜势Pmax与邻居种密度显著负相关,56.3%的目标种单株生物量潜势Pmax与邻居种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邻居种密度平均可解释74.9%的目标种生物量变异。4个种的竞争效应和竞争反应对邻居种敏感,它们的等级无显著的协同性(P>0.05)。1年生豆科牧草箭舌豌豆的竞争效应和竞争反应均占首位,生长当年与多年生牧草混播有生长优势;草木樨和长穗偃麦草的竞争反应较大,生长后期生长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