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雪勤 《北方蚕业》2003,24(2):48-48
我镇现行的秋季养蚕布局是二次布局,即饲养早、晚秋两期蚕.这种布局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早秋饲养量的不断减少,影响了桑树的生长和桑树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李晋南 《北方蚕业》2003,24(2):51-52
桑保工作是蚕桑生产的重要一环.吴江是江苏省重要的蚕茧生产基地,现有5300hm2桑园,年生产蚕茧6500t.1990年建立桑病虫测报站以来,建立和健全了桑树病虫害测报网络,提高了预测报水平,促进了防治工作的展开,有效地控制了病虫的发生.但由于茧丝绸行情频繁波动,桑病虫为害对蚕茧产质量的制约程度越来越大,桑保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把桑保工作向深层次、高质量推进是我们当前及今后需要着重思考与解决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吴江市汾湖镇青虾养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青虾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内     
江苏吴江水产养殖试水尾水循环利用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成分,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杀手。江苏吴江横扇镇通过技术创新,尝试水循环利用。该池塘养殖水净化与循环利用工程通过调整养殖模式、调优品种结构来提高自净能力,再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养殖水的循环利用,有效控制因水产养殖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5.
随着设施蔬菜栽培面积的逐步扩大,近几年设施栽培技术也延伸到了以种植水生蔬菜为主的吴中区、吴江区等地区.苏州市蔬菜所与吴江同里生元合作社共同探索研究了"一熟茭—豆瓣菜—藕莲—芡实—水芹"两年五熟高效设施栽培模式.该模式各茬口衔接合理,不仅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年经济效益也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6.
吴江东部地区为例,在梳理了镇村布局规划原则的基础上,分别从空间管制、耕作半径和交通、服务设施可达性分析3个主要影响因子出发,进行镇村布局规划空间分析方法研究.首先是基于GIS的生态敏感性分析,将研究区域分为适宜发展区、控制发展区和保护区,在空间管制下确定乡村发展空间;然后在考虑耕作半径因子时,通过引入泰森多边形和引力模型作为村庄选址和迁并模型;而交通、服务设施可达性因子则是通过建立消耗度图,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实现多因子空间叠置分析,综合评价研究区服务设施可达性.  相似文献   
7.
在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的当下,作为食品行业重要的原料——碾制品,其质量及成本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受到蛋制品加工企业的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8.
丝绸文化旅游工艺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桑、丝绸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拓展了苏州旅游业的内涵与外延,也拓宽了苏州丝绸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苏州丝绸文化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应当富于地域性人文含义和文化价值,并能够形成品牌影响力。苏州吴江区的地域性丝绸文化具有突出的个性和鲜明的特点,是设计旅游产品永不枯竭的源泉。吴江区丝绸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探讨了如何将苏州、吴江传统丝绸文化特质融入到旅游纪念工艺品的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9.
吴江桑蚕保险的开发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引根 《江苏蚕业》2008,30(1):44-47
吴江曾是江苏省蚕桑生产的示范性基地之一,经历了“培育——扶持——发展——萎缩”等产业过程,自2000年以来,随着吴江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蚕桑生产规模逐步萎缩,蚕桑安全生产的矛盾日趋激烈。因此,我们在2007年初开始谋划蚕桑保险,在2007年晚秋蚕率先组织了桑蚕试点,推广了8个镇15个村,共计投保蚕种2695.1张,投保蚕农达1657户。  相似文献   
10.
胡伟  左倬  魏清福  李巍  卓元午  盛根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354-7355,7424
在备用水库的选址、建设规模确定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东太湖吴江应急备用水库建设为实例,以数模为技术支撑手段,分析和探讨了备用水库在东太湖的位置、合理供水规模的确定等需要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