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6篇
  4篇
综合类   268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为补益类中药,有益气生津、补益脾胃之功效。近几年,由于太子参种植少,产量低,已成为紧俏中药材之一。  相似文献   
2.
脱毒太子参种苗繁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子参系石竹科植物,又名童参、孩儿参,以块根入药,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能,是我国传统的滋补中药材。福建省宁德市是我国太子参的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占全国的2/3以上,近年来该市太子参花叶病发病率高达30%—60%,造成平均减产30%,成为制约太子参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太子参常规种植是以块根进行无性繁殖,而太子参花叶病病毒可通过无性繁殖传至后代,并且逐代加重,导致种质退化、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总结了太子参与水稻轮作栽培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茶、果、林同太子参种植的用地矛盾,该模式作为当地主要种植模式,实现了太子参持续高产、稳产,增加了农民收入,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理想药剂,分别在施秉、余庆进行了4种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太子参叶斑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显著优于清水对照处理,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微乳剂与50%嘧菌酯水分散粒处理防治效果相当,防效较好,预防效果最差的是10%氟硅唑水乳剂。在发病前开始用药,间隔10d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可有效控制太子参叶斑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6.
2019年3~7月在贵州省余庆县白泥镇进行了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施芳)不同使用量对太子参产量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含氨基酸水溶肥料 (施芳)使用量75ml/666.7m2、100ml/666.7m2、150ml/666.7m2三个处理的太子参产量均比空白对照高,太子参产量提高8.28%~14.09%、与照肥料相比提高0.87%~6.28%,说明在太子参上使用含氨基酸水溶肥料 (施芳)后,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同时,降低叶斑病的病情指数,增强太子参的抗逆性,对太子参安全,可大面积推广使用。建议使用量100ml/666.7m2,在太子参齐苗后至块根膨大期(即3月下旬~6月上旬)施用。  相似文献   
7.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彩色小麦被认为是一类新型的营养保健小麦品种,但对其籽粒中氨基酸含量的研究很少。本研究首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分析了种植于三个环境中的彩色小麦近等基因系(蓝粒小麦科兴611,紫粒小麦科兴617和白粒小麦轮回亲本济麦22)籽粒中多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蓝粒小麦科兴611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地高于紫粒小麦科兴617和白粒亲本济麦22。紫粒小麦科兴617和白粒小麦济麦22相比,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总氨基酸含量相近,甚至低于济麦22。因此,蓝粒小麦籽粒氨基酸含量高的性状,有益于满足人类营养需求,同时可作为育种材料改良小麦品种的氨基酸含量,尤其是提高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进而提高小麦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太子参与辣椒轮作前后土壤pH值和酚酸类物质的变化,探讨椒参轮作对土壤酸化的影响.方法:将风干的土壤样品与去除CO2的超纯水按2:5的比例混合均匀,检测pH值;碱提酸沉后采用乙酸乙酯萃取法提取土壤样品中酚酸类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酚酸类物质指纹图谱.结果:太子参连作后,土壤pH值降低,酚酸类物质增加;与辣椒轮作后,土壤pH值相对提高,且酚酸类物质减少.结论:椒参轮作对太子参种植土壤酸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福建农业》2009,(3):F0004-F0004
太子参是柘荣县的支柱产业,全县常年种植面积2.8万亩,总产量达3500吨,年产值5928万元,销售产值近亿元。柘荣县太子参产量占全国总产的60%,而且所产的太子参色泽晶黄、肉质肥厚、有效成分高而闻名。被国家原商业部命名为“中国太子参之乡”。2001年国家工商局授予“柘荣太子参”产地证明商标,2003年柘荣县选育的两个太子参品种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10.
一、太子参的生长特性太子参是越年生植物,宿根性草本植物。具有15℃以下低温发芽特性,属秋季栽种,冬季生根,春季先开花,后长苗。较适宜温和、凉爽、湿润的气候,生长于500—800米海拔之间的低山地带,怕高温和阳光暴晒,一般年平均温度在10—20℃最适宜太子参的生长,气温超过30℃,植株生长停滞。二、栽培技术1.品种。目前,本区太子参栽培品种主要有2个:①柘参1号。叶片卵形,全缘,无波状;雄蕊数2枚或10枚;种根芽白色;块根纺锤形,淡黄色,较大;适合在海拨600米以上砂质壤土或新开垦地种植。该品种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