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林业   2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2篇
  3篇
综合类   2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2011年3月22日这次会议由于下雪路滑、道路封闭,有的代表在路上奔波了两天,有的今天早上刚刚赶到,大家不辞辛苦,千方百计地赶赴平凉参加会议,我表示衷心的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业》2012,(25):1-2
正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刘淇代表中共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全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刘淇提出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 ,统揽全局 ,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大力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 ,今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一年 ,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面前 ,如何研究确定我盟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路、重点和工作措施 ,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 ,重塑巴盟秀美河山 ,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一、巴盟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巴盟林业生态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党执政规律的准确把握而提出的重要观点,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项重大创新,是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必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盘县农机化,  相似文献   
5.
(上接第18期第48页)三、上下同欲者胜【解说】有共同目标、共同语言,上下齐心协力者,可以取胜。"团结就是力量"是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和团队建设的座右铭。上下同心,其利断金,自会无往而不胜;离心离德,一盘散沙,纵是千万乌合之众,也会一触即溃。如何把领导者的奋斗目标、努力方向,变成全体人员的共同意愿,从而大家一起齐心协力为之努力,这是取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小平 《北京农业》2012,(18):185-186
2012年是抢抓机遇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新的春天。水利前期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建设生态、宜居、富裕、诚信、和谐"五个彭阳"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名优茶生产全面实现机械化一直是广大茶叶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也是茶产业升级的要求,更是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因此实施名优茶机械化生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国家森林城市是对一个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最高评价。近年来,普洱市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创建工作。一、普洱市"创森"优势明显,基础雄厚普洱是一片绿海圣堂,地处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黄金前沿,与越南、老挝、缅甸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四化同步"和"五位一体"对今后一定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新的战略设计和总体布局。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畜牧业、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挥应有作用,兽医工作面临新要求。客观分析我们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明确今后一定时期的奋斗目标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党的十八大重申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第一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设定五项具体指标,为亿万中国人清晰勾勒出“中国梦”的美好明天。“小不小康,要看老乡”,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实现我国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的“三农”中国梦正面临三重挑战:一是在经济持续增长、人口迅速城镇化的情况下,如何确保一个人多地少缺水国家人民能够“吃得饱,吃得好”;二是在城乡差距突出的13亿人口大国,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把农村建成亿万农民的美好家园,杜绝“城市病”和“农村病”,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三是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如何推进农村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变革,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确保“有人愿种地、耕读能传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