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82篇
农学   160篇
基础科学   5篇
  36篇
综合类   295篇
农作物   216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豆子粒紫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大豆子粒紫斑病研究进展,从我国大豆生产角度提出了加强大豆种子或子粒带菌检测技术、进行种子传病实证和药剂消毒处理及尾孢毒素基因调控研究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子粒中戊聚糖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统一供种,统一试验方案,对河南省有代表性的生态地点的8个小麦品种的戊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吉粒重和产量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生态因素是影响小麦子粒戊聚糖含量,蛋白质含是,千粒重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品种遗传因素对小麦品种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综合戊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产量来看,以豫麦34号为最好。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品类型,子粒用玉米收获时含水率是决定玉米子粒机械化直收质量、储藏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收获期子粒含水率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机械化粒收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影响玉米及其制品质量与安全生产、限制玉米产业提质增效发展的重要经济与技术问题。对国内外促进玉米子粒脱水的农艺措施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未来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在选用适宜子粒机械化直收优良品种的前提下,应结合各区域不同熟期品种的精细化布局,通过不断改进种植模式、优化养分和水分精准运筹方式,创新适时冠层结构调控措施,研发高效促脱水化学调控产品等关键栽培技术途径,建立生育后期子粒灌浆和脱水动力学协同关系,营造通透群体微区环境,加速子粒水分散失;收获时间调节方面,除了依据不同品种生理成熟前后的子粒脱水动力学进程、种植规模、市场供需格局和农机调度管理等因素外,还应充分考虑田间倒伏、落穗、穗腐、虫害及野生动物破坏导致的产量损失;此外,应加强与关键技术措施相配套的轻简化农机装备的有效研制,将农艺农机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玉米子粒机械化直收技术应用,促进我国玉米及其制品质量与安全,提升玉米生产竞争力,实现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科学》2016,(5):24-27
以松玉419为试验材料,田间设置5万、6万、7万、8万、9万株/hm2五个播种密度,重点研究机播密度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机播密度增加,松玉419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松玉419是一个大穗、中等耐密型玉米新品种,在吉林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为67 762株/hm2(即6.5万~7.0万株/hm2),获得高产的关键栽培措施为降低空秆率、减少秃尖长度。  相似文献   
5.
玉米脱粒破碎率关键影响因子及其最优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粒破碎率高是当前中国玉米机械收获子粒的重要限制因素,解析破碎率变化原因,建立其简便预测模型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集7个玉米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下组合的果穗,在不同子粒含水率梯度条件下开展单穗脱粒试验。种植密度在6万~9万株/hm2范围内对子粒破碎率没有影响,品种、子粒的含水率、抗侧压碎力和穿刺强度等的影响均达到统计显著水平。品种对破碎率变化的偏贡献率为12.7%,且品种的偏贡献率子粒含水率的偏贡献率抗侧压碎力的偏贡献率穿刺强度的偏贡献率,种植密度的偏贡献率接近于零。破碎率的最优预测因子是穿刺强度,预测模型:破碎率=10.25×0.990穿刺强度,满足破碎率不高于5%约束的穿刺强度值不得低于60 MPa。研究结果可为玉米破碎率预测、宜机收玉米新品种培育与鉴定、脱粒机具设计与制造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受精及子粒发育早期是决定穗粒数及粒重的重要时期,也是对环境变化相对较敏感的阶段。受精极核需要经历游离核、细胞化和细胞分化3个阶段形成胚乳,受精卵同样需要一系列的分裂分化形成最终的胚。玉米受精前极易遭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导致性器官发育不正常,影响花粉或花丝活力间接影响玉米受精过程。受精过程中的环境胁迫会通过阻碍花粉与花丝的识别、减缓花粉管在花丝中的延伸速率影响受精过程。子粒发育早期主要是受精极核分裂分化形成胚乳、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胚的过程,该阶段遭受环境胁迫下,胚乳细胞分裂受阻影响子粒库容。研究表明,逆境胁迫条件下,玉米的受精及子粒早期发育过程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以及激素的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刘保华 《农家顾问》2011,(11):28-28
为了给冀南地区的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当地主推小麦品种邯708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追氮时期和追氮数量对邯708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一定氮肥总量水平下,分次追施氮肥较一次性追施氮肥更利于提高产量,并且可以提高子粒品质,尤其对子粒粗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冯伟 《农家顾问》2011,(1):27-27
为给不同穗型小麦品种选择适宜种植行距提供参考依据.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8为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行距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花后子粒蔗糖代谢和子粒灌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裸燕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燕麦是禾本科草本植物,性喜凉爽、耐寒冷,适合在长日照、无霜期短、气温较低的寒冷地区种植.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冷凉,种植燕麦历史悠久,在青海省海拔1 600~4 200m的广大地区都有种植,主要分布于青海省的青南、黄南、海南、海北、海西及海东部分地区,皮燕麦播种面积在2万hm2以上,总产量300万kg,子粒和茎秆主要用作饲料.裸燕麦子粒中β-葡聚糖有保健和医疗价值,并且茎秆适口性好、易消化、耐储藏,可用作干草冬季补饲家畜,种植和开发利用裸燕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自2000年以来引进和选育了一些优良的裸燕麦品种,并已在部分地区推广种植,平均产量在4 500~6 000kg/hm2,产鲜干草1.8万~2万kg/hm2.由于具有粮饲兼用型的特点,种植裸燕麦可收入1.1万~1.4万元/hm2,比种植小麦收入高1倍多.种植裸燕麦可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密度处理的小麦子粒生长过程的分析表明:小麦开花后子粒鲜重、体积均呈“低—高—低”的变化,鲜重的变化略滞后,开花后含水量则不断下降,下降速率最快时期与灌浆速率最高时基本吻合。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不同密度小麦子粒灌浆过程,快增期的天数和灌浆速率比较稳定;缓增期天数和灌浆速率的变异系数较大。因此,在提高缓增期灌浆速率的基础上,延长灌浆缓增期是目前增加粒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