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悦 《农业考古》2012,(2):243-259
"江城如画里,山晚忘晴空"。这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描写"江城秋色图"的开头两句,用在形容如诗如画的京都秋景,也许同样是非常贴切的。  相似文献   
2.
孙溥泉  孙健慧 《养猪》2011,(6):66-66
猪脾为猪科动物猪的脾脏,别名联贴(《纲目》)、草鞋底(《随意居饮食谱》)。猪脾味甘,性平,无毒;归脾、胃经(《本草图经》)。宋徽宗时官方编篡的《圣济总录》记载:猪脾“治脾胃气弱”。明代医家刘天和编写的《保寿堂经验方》认为猪脾“治脾积痞块”。  相似文献   
3.
艺术家帝王     
唐宝民 《花卉》2013,(8):48-48
按柏杨先生的统计,从轩辕到清末的溥仪,中国历史上称王称帝者一共599人。在这599人中,拥有艺术家气质的人不多,大多都是略输文采之流,但有三个人却绝对称得上是艺术家,就是南唐后主李煜、陈后主陈叔宝、宋徽宗赵佶。  相似文献   
4.
龙凤茶(亦称龙团凤饼茶),宋代驰名天下的御茶。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载:“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风饼,名冠天下”。 龙凤茶产于福建建州(今建瓯市)北苑,取名为原产地北苑有龙山和风凰山之意。北宋初年,宋朝废唐代顾渚山贡茶院至建安,设官焙,置龙焙精制贡茶,北苑开始成为宋代贡茶产制中心。  相似文献   
5.
王河 《农业考古》2007,(2):200-201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至政和二年(1112)十年间,是宋代茶法变更最频繁的时期,而主持茶法变更的是当时的权臣蔡京。蔡京(1047-1126)字符长,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三年(1070)进士,历任开封知府、尚书左丞、右仆射等职。徽宗大观元年(1107)拜左仆射、大尉、太师。三年致仕  相似文献   
6.
尧水根 《农业考古》2012,(5):266-274
《茶经》、《大观茶论》和《茶疏》分别为唐代陆羽、北宋赵佶和明朝许次纾所著,这三大茶书对我国茶产业与茶文化的开创、传承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茶经》——世界最早的茶书《茶经》由陆羽于公元780年完成著述,是中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为我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分别为:一之源,谈茶的性状、名称和品质;二之具,讲采制茶叶的用具;三之造,谈茶的  相似文献   
7.
巩志 《中国茶叶》2008,30(7):33-34
茶,钟山川之灵禀,集天地之风露,含英咀华,吐香韫玉。宋徽宗《大观茶论》:“夫建茶擅瓯闽之秀气,臻山川之灵禀。”茶为草木之灵芽,本是大自然之杰作,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最佳饮料。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一般认为唐代中期(约公元8世纪)以前的“茶”写成“荼”(读作“ú”)。据查,“荼”字最早见于《诗经》,在《诗经·邶风·谷风》中记载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相似文献   
8.
游修龄 《农业考古》2003,(4):262-265
宋代十来种茶书中,《大观茶论》占有重要地位。有关《大观茶论》的作者,在茶叶学界历来认定为宋徽宗赵佶所著。如新近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的介绍是:“《大观茶论》,原名《茶论》,又称《圣宋茶论》,宋徽宗赵佶撰。约成书于宋大观元年(1107)。  相似文献   
9.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4,36(4):55-56
正《大观茶论》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著的。皇帝著茶书实属罕见。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1135年),神宗的第11子,多才多艺。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相似文献   
10.
俞晖 《农业考古》2001,(4):299-302,325
宋代是我国茶业发展史上一个有较大变革和发展的重要时代 ,其表现为 :一、茶叶成了百姓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 ,已是市场上一项重要的商品 ;二、茶叶生产发展迅速 ,不仅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 ,产区不断扩大 ,而且产量和质量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三、茶业经济成为宋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对茶业经济的管理与控制 ,茶利已成为其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故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之说法。纵观整个宋代的茶法 ,变更十分频繁。宋朝在不同的时期 ,采用不同的茶法对茶叶的生产和流通进行管理与控制。本文仅就北宋徽宗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