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经敏 《油气储运》2016,(4):401-405
以最经济的方式充分回收利用LNG冷能是目前各LNG接收站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结合热力学原理和国内外应用实例,重点分析了有机朗肯循环法中冷能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循环工质的选择原则;对单一工质和混合工质进行对比,分析了压力对LNG冷能回收的影响,给出了多级串联分段梯级和多级复合梯级利用的循环系统优化方案。以广西LNG接收站为例,结合当地LNG市场实际状况,分析得出LNG冷能发电配套冷能加海水制冰方案是适合广西LNG接收站的最优方案,为广西LNG项目冷能利用指明了方向,同时对南方其他沿海LNG接收站冷能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小麦良种繁育体系的特点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随着《种子法》的实施和我国农民科学种田意识的增强 ,对小麦种子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加快 ,对新品种的需求量增大 ,这就要求加快优良品种的繁殖 ,提高种子质量。小麦为自花授粉作物 ,其混杂的主要原因是 :1剩余变异 :2机械混杂 ;3基因突变。针对小麦种子的混杂退化特点 ,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几十年的种子生产实践中 ,探索出了多种小麦种子繁育技术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技术体系 ,概括起来主要是 :1三圃制、2两圃制、3一圃制、4株系循环法、5四级繁育程序、6一圃三级种子生产技术六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要求不仅对学生进行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和世界观的教育,而且更加重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走上生产和工作的第一线就能应用所学知识,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敢于尝试新方法,不断探索新经验,总结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PDCA循环法的认识,进一步探讨PDCA循环法四个过程在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提高农产品质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株系循环法繁育小麦原良种的应用效果及体会江苏省宝应县种子公司(225800)高剑波戚宝马国良陆钦武自60年代起,我县在小麦原良种生产上一直采用“改良混合选择法”,即单株(穗)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的三年三圃制。此法对我县良种生产曾起过很大作用,特别...  相似文献   
6.
7.
介绍稻麦良种繁育"株系循环法"和"大群体小循环法",为进一步提高稻麦种子繁殖质量和效率,全面提高商品种子纯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简单介绍了目前应用于小麦良种生产的四级程序法、株系循环法、两圃法等三种良繁程序的模式和主要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徐小荣  汪小斌 《种子》1994,(2):55-56
自70年代初我县良种场建场以来良种繁育工作先后采用了“三圃制”及“二圃制”良繁体系,使我县的原种生产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周期长,不适应品种更新的要求;2、费用大,经济效益差;3、单株选择导致群体缩小,容易产生遗传漂移;4、优中选优,导致群体纳合化,异质性减小,缓冲性下降;5、田间考察、室内考种需要的人多,由于技术水乎不一,或看法不一致,入选标准难统一,质量难以保证;6、株行、株系和单株选择压力大,淘汰率较高,原种生产繁殖系数低。由于上述问题“三圃制”和“二圃制”均难…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优质食味稻品种市场需求和生命周期,提出三圃法与株系循环法相结合生产原种,制定操作规程和栽培要点,生产的原种质量高、周期短、省工省力、繁殖速度快,能较好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