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4篇
  32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磷钾在红壤中的迁移及扩散系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圆形土柱顶部施加KH2PO4,模拟磷钾红壤中的一维扩散迁移,并用Fick方dc/dt=D'.d^2c/dx^2进行描述,对分别培养了3、7、14d的土柱进行磷钾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磷钾供试红壤中迁移很慢,扩散系数D'值很小;钾的很移速率稍快于磷,钾的D'值亦稍大于磷。  相似文献   
2.
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0%~75.6%,下限很低,范围宽,遇火极易爆炸。氢气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很小,为0.07;扩散系数很大,为0.634cm2/s。一旦大量泄漏,便可逸散在空中迅速大范围扩散,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且遇火爆炸燃烧后的火焰容易顺风迅速蔓延。1致使氢气燃烧和爆炸的因素1.1直接火源包括可燃物燃烧的明火和电源线虚接的电打火等。  相似文献   
3.
学科研究人员数量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指标,学科文献作者数量的分布及其增长规律反映了学科人员数量的变化。文章采用扩散系数和平均拥挤度两个指标,分析了生态学文献作者的分布特点;并根据指数曲线模型时间常量的计量学特点进行了生态学及其分支学科的文献作者增长规律分析。结论是,生态学文献作者按各分支学科分布具有聚集特性;平均拥挤度从1998年后明显逐年增加;15个分支学科文献作者人次符合指数增长规律;所得模型的时间常量与实际增长率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4.
孙照斌 《木材工业》2006,20(5):27-29
采用非稳态法测定龙竹竹材热压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扩散系数,并探讨了温度对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高,干燥各阶段水分扩散系数及平均水分扩散系数也越大;初始高含水率阶段,随含水率逐渐降低,水分扩散系数呈逐步增加趋势,在纤维饱和点附近时达最大值;随后,随含水率逐渐降低呈逐步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种改进的多孔固体材料水分扩散偏微分方程分析求解方法,即Dincer方法与Crank方法,分析并计算落叶松干燥过程的水分扩散系数(D)与水分传递系数(k)。使用扩散型微分方程对落叶松干燥过程进行数学模拟,木材试件被理想化为无限大平板状材料,假定木材内部水分的扩散过程是一维的。实验测定了不同干燥介质条件下木材干燥动力曲线。基于取得的实验数据,通过Dincer方法计算了木材水分扩散系数(D)与水分传递系数(k);使用传统的Crank方法分析计算了木材动态水分扩散系数(D)。研究表明,使用Dincer方法计算的木材水分扩散系数(D)均大于相应实验条件下Crank方法计算数值,接近1个数量级。这种结论应该是由于两种分析求解方法间的差异以及水分扩散与热量传递数学求解间的差异。因此相关的水分扩散微分方程的分析求解方法有待改进。随干燥介质温度的升高,木材水分扩散系数(D)与水分传递系数k均显著增大,可以采用Arrhenius方程与木材结合水传递理论来分析解释实验条件下的扩散系数(D)与干燥介质温度(T)间的变化趋势。图2表3参6。  相似文献   
6.
干燥介质相对湿度对胡萝卜片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7,他引:2  
为了探究相对湿度和阶段降湿对热风干燥过程的影响,该文在干燥温度60℃、风速3.0 m/s条件下,研究了相对湿度(20%、30%、40%、50%)及第一阶段相对湿度50%保持不同时间(10、30、60、90 min),第二阶段相对湿度20%下,胡萝卜片的干燥特性和温度变化规律;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干燥曲线进行拟合并分析干燥过程,结合尺度参数估算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基于复水比、色泽、干燥时间和能耗对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的干燥过程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湿度保持恒定条件下,干燥速率先上升后下降,且相对湿度越低干燥速率越大。降低相对湿度有利于缩短干燥时间,热风相对湿度20%比50%条件下干燥时间缩短了27.6%;分段降湿干燥条件下,热风相对湿度50%保持30min后降低为20%,其干燥时间比相对湿度恒定为20%条件下缩短了18.5%,干燥过程出现2个升速阶段;Weibull分布函数可以很好地描述胡萝卜恒定湿度和阶段降湿干燥过程。尺度参数α范围在1.864~3.635 h之间,形状参数β值在1.296~1.713之间,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在1.17×10-9~2.92×10-9 m2/s之间。对绿红值、复水率、能耗和干燥时间进行综合评价显示,热风相对湿度50%保持30 min干燥条件下绿红值最高为41.4,能耗相比于恒定相对湿度20%条件下减少了6.0%,复水比较高为3.81,综合评分较高为0.91。该文揭示了干燥介质相对湿度对胡萝卜片干燥特性的影响规律,对于优化干燥介质湿度控制策略以提高干燥速率和品质,降低干燥能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研究污泥薄层在过热蒸汽干燥中湿分扩散机理与有效扩散系数,根据干燥法测定有效扩散系数计算时往往忽略物料湿含量变化对有效扩散系影响,该文采用傅里叶数法和优化法分别计算2、4、6和10 mm厚度污泥薄层,在120~280℃过热蒸汽温度下的有效扩散系数,分析有效扩散系数与过热蒸汽温度、薄层厚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傅里叶数法和优化法得出的有效扩散系数数值基本一致,能更为精确反应污泥薄层过热蒸汽干燥有效扩散系数值及变化特性;傅里叶数法和优化法算得4 mm厚度污泥在120~280℃过热蒸汽干燥有效扩散系数分别为2.52×10-10~2.93×10-9 m2/s与2.75×10-10~3.32×10-9 m2/s;2、4、6和10 mm厚度污泥在160℃过热蒸汽干燥时2种方法计算的有效扩散系数分别为3.84×10-10~2.28×10-9 m2/s与4.40×10-10~2.72×10-9 m2/s;有效扩散系数随着过热蒸汽温度、薄层厚度增大而逐渐增大,并成线性关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到2种方法计算的有效扩散系数与干燥温度、薄层厚度简化的表达式,决定系数分别为0.9982、0.9956。计算结果可为污泥薄层过热蒸汽干燥湿分扩散过程与有效扩散系数的变化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用^32P示踪扩散池和扩散管法测定了4种不同质地土壤在不同含水量和温度下的磷自扩散系数。结果表明,非饱和土壤磷扩散系数随土壤水分含量增加或土壤水吸力减小而增大,符合幂函 数Da=aW^b=aS^-b关系;质地对磷扩散的影响与土壤水分条件密切相关,在同一含水量下,轻质土壤Da值大于粘质土,Da与粘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同吸力下与此恰好相反。饱和土壤磷扩散系数比Da值通常大2-3个数量级,但不同土壤之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超声波处理对果蔬加工过程中热质传递的影响规律,以苹果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频率(40、68、80 kHz)超声波处理技术,分别进行超声波辅助低温水浴试验和超声波水预冷处理辅助苹果片真空冷冻干燥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低温水浴可有效强化苹果与冷水间的热量交换,频率为80 kHz时,苹果果肉中部和近果核处的冷却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35.3%和28.6%;超声波水预冷处理后,真空冷冻干燥过程有效水分扩散系数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51.6%(超声波频率40 kHz)、55.9%(超声波频率68 kHz)、58.7%(超声波频率80 kHz)。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扩散系数(C)和离散分布的理论拟合,对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 1~5龄若虫的田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龄蝗蝻均呈聚集分布,1~5龄蝗蝻的C分别为879.578、152.742、22.972、6.053和6.150,1龄蝗蝻聚集度最高,3龄后开始扩散.1~3龄蝗蝻的空间格局可用Neyman A型分布拟合,4~5龄可用负二项分布拟合,即1~3龄呈核心分布,4~5龄演变为嵌纹分布.1龄蝗蝻平均每个聚团的个体数(m2)为878头,2~3龄调查范围内的平均蝗团数(m1)增加,平均每蝗团的个体数(m2)减少.4~5龄聚团瓦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