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药又名淮山和长芋,药食兼用,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胆碱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降血糖、减肥、增强人体体质和润肤的保健功能。经两年的示范,高产栽培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亩纯收入1500元。华蓥山药2003年已评为无公害农产品,其高  相似文献   
2.
首先要选纯正、无病虫、颗粒饱满、发育良好、大小均匀一致、生活力强的种子,选好种以后,还要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晒种。种子处理的方法主要有浸种、拌种。具体方法为: 1 对易发芽的种子如大黄、甘草、防风、白术、泽泻和决明子等,用冷水或温水(40-45℃)浸  相似文献   
3.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种子处理 1晒种浸种前在户外阳光下将稻种平铺8~10厘米,晒2~3天即可。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去除果皮和晒种处理对红豆草种子(荚果)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去除果皮处理显著缩短了红豆草种子的初次发芽时间,且显著提高了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根、芽生长,显著降低了发霉率;晒种处理能显著促进未去掉果皮红豆草种子(荚果)的萌发。晒种1~3d对去掉果皮的红豆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霉率无显著影响(P0.05)。去掉果皮晒种2、3d处理红豆草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未去皮晒种0d(对照),发霉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高于去掉果皮晒种0d和1d,初次发芽时间比对照提前2d,其根长和芽长显著高于对照(P0.05);经过去掉果皮和晒种的红豆草种子在室内贮存75d后其发芽指数、根长、芽长均有所降低,而发芽率却有所增加。试验得出,去除红豆草种子(荚果)果皮并晒种2~3d能显著促进其萌发、降低发霉率,而且短期(75d)贮藏后其发芽率未降低。  相似文献   
5.
2003年由于气候因素的影响,造成棉花种子的成熟度较差,发芽率比常年低20%左右,引起了各级农业部门及棉农的高度重视.去年棉花行情较好,籽棉价格在7元/kg左右,高出往年同期价格的75%.为此今年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很高,种植面积大幅度上升.因此,在生产上尤其要注意棉花种子发芽率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7.
1、晒种关 在浸种前2~3天,把稻种摊在竹笪上翻晒3~4小时,注意不在中午阳光过猛的时候晒,也不能把稻种摊在水泥地面和灰沙地上晒,以防晒伤种胚,影响发芽。稻种翻晒的目的在于提高种子活力,促进发芽,生长齐一。因为经过晒种,种子吸水力强,酵素(酶)活动力强,加速了养分分解,因而出芽奇快。  相似文献   
8.
郭佳 《现代种业》2004,(5):19-19
1 晒种晒种能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并起到杀菌消毒作用。一般在播前选晴朗天气晒2-3天。在水泥地上晒种子注意不要摊得太薄,以防烫伤种子,一般以5-10厘米为宜,每隔2-3小时翻动一次,使种子受热均匀。  相似文献   
9.
赵晓翠 《农家参谋》2011,(12):11-11
1.育苗时间 一般在12月下旬到1月上旬播种育苗。2.种子消毒一般667平方米用种量30~50克。播前晒种2天,提高发芽率。用55℃温水烫种15分钟,保持温度向一个方向搅拌,然后加冷水降至35℃浸种6~8小时。  相似文献   
10.
<正> 1 晒种春季雨天多,要在浸种前选择晴天将种子晒1~2天。晒种时,注意薄摊、晒匀、勤翻、轻翻,防止破壳断粒。2 选种 浸种前进行选种,清除秕粒小粒,选留籽粒饱满的种子。常用的方法有风选、筛选和溶液选种。风选是利用风车把轻籽、秕壳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