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3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542篇
林业   1296篇
农学   438篇
基础科学   414篇
  1338篇
综合类   4378篇
农作物   280篇
水产渔业   124篇
畜牧兽医   893篇
园艺   306篇
植物保护   444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34篇
  2022年   354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313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369篇
  2014年   528篇
  2013年   510篇
  2012年   565篇
  2011年   546篇
  2010年   546篇
  2009年   497篇
  2008年   574篇
  2007年   491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370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郑州市沿黄河南岸6个区(县)1997、2009、2019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借助ENVI、Frag-stats和ArcGIS软件,运用景观单一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对生态空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黄河南岸郑州段景观格局演变特征,揭示了郑州市沿黄河6个区(县)景观格局变化对黄河生态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7~2019年郑州市的快速发展使沿黄河大面积区域从郊区变为城镇,耕地面积占比由49.2%下降至21.4%,建设用地占比由5.36%上升至28.52%,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状态,相互之间转换频繁;(2)1997~2009年,研究区处于无序蔓延的城市扩张状态,2009~2019年研究区内城市快速扩张的同时,开始注重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建设;(3)研究区总体上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斑块形状趋于规则,景观空间分布不集中,连通性较差;(4)黄河南岸大堤外5000 m范围内生态空间被不断侵占,生境质量和连通性差.受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影响,近22年黄河南岸郑州段景观格局变化显著,生态空间不断被城市发展用地挤占,必将削弱黄河生态屏障功能,威胁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3.
1961—2018年黑龙江省干湿气候的时空格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粮仓和东北亚生态屏障,旱涝对该区域农业生产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为明确区域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格局特征,根据黑龙江省62个气象站点1961—2018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I_(SP)),利用气候趋势、Mexican Hat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近60年的气候干湿时空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8年,黑龙江省年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I_(SP12))值在波动中呈微弱的增加态势,气候状况总体表现为湿润化趋势;季节尺度上,春季、秋季、冬季的气候均呈湿润化趋势,其中春季和冬季湿润化趋势较明显,均通过了0.01水平显著性检验,夏季总体呈不显著的干旱化趋势。年尺度I_(SP12)存在7 a主周期、28 a次周期,春季I_(SP3)(3个月尺度的I_(SP)值)存在24 a主周期,夏季I_(SP3)存在7 a主周期,秋季I_(SP3)存在7 a主周期、3 a次周期,冬季I_(SP3)存在28 a主周期、2 a次周期。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黑龙江省年和季节气候在其主周期内均将处于湿润期。年气候干湿状况的空间变化具有3种典型模态,4个季节则均具备2种典型模态,年和四季的第一典型模态对应的典型场分布均为正值,具有全局一致型的空间变化特征,年季节尺度的气候整体干湿变化基本同步。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区是区域气候干湿变化的敏感区域。  相似文献   
4.
5.
6.
以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为材料,使幼苗分别在地上竞争(有地上竞争和无地上竞争)和光照条件(强光照和弱光照)下生长,监测地上茎长、平均茎节长度随植株生长的变化,并在收获时测量各部分生物量以及产生分枝数目。结果表明,有地上竞争相比无地上竞争,地上茎相对生长速率更快,且茎叶生物量分配提高、根系生物量分配下降。弱光照处理相比强光照处理,地上茎相对生长速率更快,分枝数目更少,且茎叶生物量分配提高、根系生物量分配下降。以地上茎长为参考指标计算竞争强度,弱光下地上竞争的竞争强度是强光下的2倍;从生物量分配上看,ANOVA分析显示光照条件和竞争效应并无显著交互作用。此外,地上茎长度随时间而增加的同时,平均茎节长度却随时间轻微下降。  相似文献   
7.
应用平均拥挤、聚块指标和Lwaom-x回归分析法,分析了东方钝终螨在柑桔树内的扩散趋势和在树内的格局.结果表明,该螨在树内各方位丝聚集状态,其中,在柑桔树中方和上层的聚集强度最大,在9~10月之间,有随时间推移,出扩散向聚集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盛炜彤 《林业科学》2005,41(5):138-138
这是一本由以王豁然、江泽平、李延峻3位引种研究员为首的专家群的专著,2005年7月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与过去关于树木引种的著述相比,在引种理论评价理念上有新的发展。作者认为,过去人们关于外来树种地位和作用的评价,常常存在片面性,应该全面看待外来树种的价值,既要充分估价外来树种的社会经济价值,特别在人工林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要重视其生物学的影响。因此作者总结了长期引种研究实践经验,提出从植物地理学的角度去认识与评价外来树种。我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很有价值的观点,是对评价树木引种效果在理论指导上的提高与发展。从…  相似文献   
9.
陈学忠  徐良军 《农村电工》2004,12(11):15-15
为激发农电员工的工作热情,建立健全工作激励机制,江苏省洪泽洪源农电有限公司在内部设立“一岗两薪”管理新模式,这是在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上引入竞争机制的一次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0.
陈冬梅  刘璨 《森林工程》2004,20(3):53-55
在提出长株潭道路交通总体规划设想的前提下,分析长沙市路网,提出道路交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