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盐胁迫下海马齿根系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挖掘海马齿根系耐盐相关基因,为揭示海马齿耐盐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0 mmol/L NaCl (对照组)和400 mmol/L NaCl胁迫处理(盐胁迫处理组)下的海马齿根系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从中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选取13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以验证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结果】在海马齿根系转录组中共鉴定出305145个转录本,平均长度为622 bp,其中,对照组有146177个长度>300 bp的转录本,盐胁迫处理组有72173个长度>300 bp的转录本;共有65535条Unigenes在Nr、GO、Swiss-Prot、COG和KEGG五大数据库注释成功,占Unigenes总数的52.36%。对照组和盐胁迫处理组共有65535个差异Unigenes,其中,有182个热休克蛋白基因。对照组和盐胁迫处理组间共有24042个差异表达基因,从中选取13个基因进行qRT-PCR检测,结果显示,9个基因表达上调,其余4个基因表达下调,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24042个差异表达基因中,共有10106个显著差异基因富集到129条代谢通路,其中富集程度排名前10的代谢途径为核糖体、次级代谢生物合成、RNA转运、内吞作用、剪接体、甘油磷脂代谢、内质网加工、吞噬、醚脂类代谢和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参与盐胁迫相关的硫代谢、脯氨酸积累、活性氧(ROS)代谢、与盐胁迫相关的钙信号通路和过氧化氢代谢等途径的差异基因上调。【结论】在盐胁迫下海马齿差异表达基因如小分子量热激蛋白基因、抗氧化酶相关基因及与离子交换相关基因发挥了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浮床栽培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及水雍菜(Ipomoea aquatica)在不同氮磷浓度养殖水体中的生长特征.[方法]分别在有或无人工添加营养盐的低盐度滨海养殖水体中浮床栽培海马齿及水雍菜并监测其生长指标与抗逆性指标.[结果]浮床栽培的水雍菜在前15 d生长迅速,但在15 d后其受到病虫害等的影响生长减慢并逐渐死亡;海马齿生长速度较慢,但生长周期长,在60d的试验期内持续稳定生长,高浓度营养盐明显促进海马齿的生长速度;浮床栽培导致水雍菜叶片内丙二醛和脯氨酸积累显著,而海马齿在试验期间叶片内无明显的丙二醛和脯氨酸积累.[结论]海马齿在养殖水体净化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水雍菜亦可用于养殖水体的短期净化.  相似文献   
3.
海马齿是海边盐生肉质草本植物,由于叶片的肉质化,传统石蜡切片制作路线不能制作出结构完整,效果较好的切片。本实验以传统的石蜡切片方法为基础,在固定方法选择,脱水时间控制,包埋温度,染色等方面做了适合海马齿叶片特点的改良,固定方法采用戊二醛固定液固定24h,并洗脱;脱水每级梯度时间为1h,包埋温度在100℃,染色方法采用固绿染色法。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改良的方法可以制作出染色清晰,组织结构完整的海马齿叶片切片。这对其它肉质化植物的石蜡切片制作有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海马齿生态浮床对海水养殖池塘的修复效果。[方法]采取自然条件下周期性监测,根据试验海塘的地理形状和海马齿浮床铺设分布特点,设试验区和对照区,其中试验区设有海马齿区和无海马齿区,选择传统鱼塘作为对照区,研究养殖池塘在原位生态修复方法下水体氮、磷营养盐、海马齿生长、沉积物–水界面通量等的变化规律。[结果]海马齿生态浮床修复的试验区与对照区相比,DO浓度与透明度增大,主要污染物浓度降低。与对照区比较,海马齿浮床对磷、氨、氮有显著去除作用(P0.05),海马齿浮床区域COD含量较对照区明显降低(P0.05)。叶绿素a含量、TPM、POM均表现出试验区较对照区小(P0.05),说明海马齿浮床对水体的颗粒有机物有去除作用。11月浮床区海马齿C储量为39.56 g/m~2,N储量为0.77 g/m~2,P储量为0.21 g/m~2。[结论]海马齿生态浮床能改善养殖区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6.
章海宏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7):165-170
作为农业大国,研究农业竞争力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研究方法要么过于主观,要么研究复杂,因而难以保证实证结果的稳定性。基于此,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反映农业竞争力水平的十一个指标,并对2005-2010年的各个指标进行动态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发展趋势整体良好;然后运用线性函数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竞争力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山东、河南等省份的农业竞争力水平在全国排名相对靠前,而海南、西藏和青海等地区则排名相对靠后。但综合来看,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整体水平都不高,说明我国在推动农业经济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亟需解决的很多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整体水平的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7.
盐生植物海马齿常年生长在海边沙地,能忍耐高盐干旱。本研究对从海马齿植物盐胁迫下的差减文库(SSH文库)中分离的3个全长基因SRTG152-I、SRTG152-Ⅱ和SRTG152-Ⅲ(GenBank:FJ457924,FJ457925和FJ457926)进行了微生物表达和耐盐分析。3个全长基因分别插入pET-22bf+)表达载体,经过1mmol/L的IPTG在37℃下诱导3h,它们均获得了成功表达。耐盐性功能分析表明,3个基因对Ca^、Mg^2+和Na^+离子没有抗性,而在900mmol/L高浓度U离子的胁迫下与对照相比赋予菌株一定的U离子抗+性。所以,我们初步推测这3个全长基因SRTG152-I、SRTG152-Ⅱ和SRTG152-Ⅲ是一类与U离子的抗性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夏季与秋季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在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生态浮床中生理生态活动,利用生物沉积物捕集器与密闭式代谢瓶,对海马齿生态浮床中不同规格泥蚶的生物沉积速率、耗氧率、排氨率和排磷率进行现场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规格泥蚶生物沉积速率、耗氧率、排氨率和排磷率在夏、秋季有明显变化,相同规格泥蚶夏季均大于秋季,相同季节表现为:大个体组中个体组小个体组。夏季和秋季,泥蚶生物沉积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31~1.09 g/(ind·d)、0.09~0.65 g/(ind·d),耗氧率变化范围分别10.29~19.10 mg/(ind·d)、6.51~13.56 mg/(ind·d),排氨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76~2.63 mg/(ind·d)、0.06~0.28 mg/(ind·d),排磷率变化范围分0.05~0.18 mg/(ind·d)、0.01~0.03 mg/(ind·d)。方差分析显示,季节、龄期及两者交互作用对泥蚶生物沉积速率、耗氧率、排氨率及排磷率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体内无机元素水平,为其再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研究测定了东山湾海域生长的海马齿中钾、钠、钙、镁、铜、锌、铅、镉等15种无机元素含量,并进行污染状况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海马齿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呈根>茎、叶的分布规律(钠和钾除外),钠在植株内的迁移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海马齿对海水养殖系统中氮、磷的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的外源性饵料和排泄物使海水养殖水体N、P以及有机物大量增加,导致水质恶化,是制约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构建海马齿面积比为3∶2盐度为15的A、B 2组浮床海水养殖系统,以检验海马齿的N、P移除能力。结果显示,当海马齿处于生长启动期,A组和B组的水质指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当海马齿生长进入稳定期后,A组和B组的氨氮去除率为74%~91%和60%~91%,亚硝态氮去除率为93%~98%和71%~97%,总氮去除率为11%~25%和14%~33%,COD去除率为67%~85%和61%~81%,总磷去除率为41%~68%和35%~71%,试验组氨氮、亚硝态氮、COD和总磷浓度与对照组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同密度的海马齿浮床系统都显示了较高的N、P去除能力,表明海马齿在盐度5时能有效地吸收N、P,降低COD,减少有机物污染,改善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