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培生 《江苏蚕业》1997,19(4):38-40
<正>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中部,东临黄海,南临长江,气候温和,湿润,土质、水利条件优越.作物种类繁多,耕作制度多样,夏熟以三麦为主,全市三麦种值面积365万亩,秋熟有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水稻面积计178万亩,棉花种值面积144万亩.经济作物麻类、薄荷锐减,桑田面积由1995年初的50万亩,现保存32万亩.1996年全年发种74万张,年产  相似文献   
2.
谈固生产大队位于石家庄市东郊。全大队有十九个生产队,其中第五生产队生产条件最差,全队共有耕地150.5亩,非常分散,耕作不便;全队三十三户中有二十九户是贫下中农,只有十九名男劳力,二十八名女劳力,老弱劳力占20%;但由于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坚决依靠贫下中农,自力更生,发展生  相似文献   
3.
<正>麦棉两熟作为两熟棉区主要的种植制度,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和实现我国粮食与棉花同步增产的惟一途径。但是,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种植制度转型期的发展,当前麦棉两熟存在机械化程度不高、春棉共生期长、短季棉  相似文献   
4.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中游,南通秦蜀、北达幽并、东临雷霍、西控河汾,是中华民族最早发祥地之一.全市辖两市一区14县和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0 275 km2,人口403万,是先祖帝尧建都之地,人文历史源远流长.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素有“膏腴之地“和“粮棉之乡“的美誉,广袤的草坡和丰富的农业资源给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张莉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245-245
本文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路子,摸索出了粮棉瓜菜间套技术关键,从而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杜建 《中国棉花》2002,29(9):8-10
经5年百户粮棉生产效益调查结果显示,粮经面积分别占耕地面积的71.95%和28.05%;人均收入1364.75元.种植、养殖及其它分别占总收入的63.64%、10.76%、25.60%;支出入均1542.8元,生产、生活及其它分别占37.06%、40.64%、22.30%,结余人均-280元.棉花皮棉产量每公顷为1315.4kg,收入为14440.8元,纯收入10048.2元,比小麦复种玉米的7424.3元和小麦复种黄豆的8144.6元分别多2623.9元和1903.6元.棉花种植方式综合效益依次为棉瓜菜套种>果棉套种>麦棉套种>麦(油)棉两熟>正茬地膜棉.纯收入每公顷分别为2.52万、1.61万、1.167万、1.15万和0.88万元.部分旱地粮棉收入差别不大,产量偏低,仅为水地粮棉产量的45.05%和20.56%.  相似文献   
7.
在500m~1200m高海拔林场内进行“林下培菌”生产仿野生鸡腿菇的研究,结果证明,较之传统大棚或菇房设施化栽培,林下培菌生产仿野生鸡腿菇无需占用耕地,彻底解决了当地鸡腿菇栽培中的“菇粮争地”矛盾;可节省出菇棚等固定资产投资70%以上;另外生物学效率为149%,较之传统菇棚栽培提高40%左右;产出的菇品明显具有野生菇的口感和风味。另外,菌糠废料直接被林地树根就地分解利用,提高了林地土壤肥力,改善了林地土壤结构,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减少了人工处理菌糠废料的费用,同时,由于保湿的需要以及出菇管理人员的频繁出入林场操作和巡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森林火险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8.
搜集10个生产上应用的小麦品种,在粮棉轮作模式下种植,通过调查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经济系数、小麦籽粒产量等性状指标,旨在筛选出适宜粮棉轮作模式下的耐晚播小麦品种。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穗数是影响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关键因素,穗粒数与单位面积穗数呈反比趋势,千粒质量与经济系数差异不大,其中轮选103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籽粒产量分别达到768×10~4穗·hm~(-2)、30.5粒、42.0 g与9 825 kg·hm~(-2),是粮棉轮作模式下耐晚播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河北省中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棉区棉花-小麦-玉米两年三熟粮棉轮作种植模式下玉米季的适宜施肥量,为生产上实现经济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N、P_2O_5、K_2O施用量均分别设置0、75、150、225、300 kg/hm~2计5个水平,研究了各肥料不同施用水平对玉米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N量的增加,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施N量为225 kg/hm~2时所有指标值均最高,在施N量≤225 kg/hm~2时产量随着施N量的增加而逐渐显著提高,而施N量225 kg/hm~2时产量增加不再明显;随着施P_2O_5量的增加,玉米百粒重和产量呈略有降低的趋势,但不同施肥量处理的调查指标差异均不显著;随着施K_2O量的增加,玉米穗粒数和产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但不同施肥量处理的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在当前粮棉轮作模式下,玉米季适宜的施肥量为N 225 kg/hm~2、K_2O 75 kg/hm~2,免施磷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粮棉轮作模式下小麦适宜肥料用量。[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分别设置了氮、磷、钾肥料的0(对照)、75、150、225、300 kg/hm~2 5个用量梯度,研究不同肥料用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穗数与产量增加,千粒质量下降,小麦产量在氮肥用量超过150 kg/hm~2后稳定在8 442~8 474 kg/hm~2;随磷肥用量增加,小麦收获穗数与产量先上升后下降,磷肥用量为75 kg/hm~2时产量最高,达8 617 kg/hm~2,穗粒数、千粒质量变化不大,过量施用磷肥显著降低小麦收获穗数与产量,减产幅度达5.1%;钾肥用量对小麦穗数、产量影响不显著,但随施钾量的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质量下降。[结论]粮棉轮作模式下,小麦季节肥料适宜用量为氮肥225 kg/hm~2,磷肥150 kg/hm~2,免施钾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