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春天,万物复苏,是生命活动的开始。而花则是春天的象征,人们常用"百花盛开"、"百花争艳"、"百花齐放"来形容春天。舞春花舞春花为茄科矮牵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小花矮牵牛与矮牵牛的杂交种,因其遗传性状更接近小花矮牵牛,也被称为小花矮牵牛,又因其花朵似铃铛,数量繁多,而被称为"百万小铃"。与普通的矮牵牛相比,舞春花的花和叶都不大,但开花量大,花朵更为密集,花期更长,而且花瓣质厚,花朵更加上挺。  相似文献   
2.
耧斗菜的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茛科耧斗菜属宿根花卉.株高40~80cm;叶丛生,2~3回三出复叶;萼片5,似花瓣状,辐射对称,与花瓣同色;花瓣5,卵形;花下垂,花有蓝、紫或白等色,花茎约5cm,花期5至7月.蒴果成熟期6至8月.种子小而黑且有光泽.性强健而耐寒,可耐-25℃的严寒;喜富含腐殖质、湿润而又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宜较高的空气湿度;在半阴处生长及开花更好.分株或播种繁殖.播种繁殖于春、秋季均可进行,如在7、8月高温期育苗,则需遮阴处理.定植时以数株丛植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3.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料液比为影响因子,以耧斗菜根系多糖的产率作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耧斗菜根系多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法提取多糖的最优条件为:微波提取时间44 s、微波提取功率60 W、料液比1∶21(g/m L);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17.64%,与理论值接近。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耧斗菜根系多糖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结果可为水提耧斗菜根系多糖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耧斗菜属的物种进化与遗传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耧斗菜因其表型的多样性、生境分布的广泛性、材料遗传操作性强被广泛应用于进化、分子遗传育种学研究。本文对耧斗菜属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本属植物和相关分子遗传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1)物种进化和生殖生态:耧斗菜属的花距的变长是由于一系列可以预测的、针对不相关的授粉者的适应性变化,传粉者的转变可能是导致耧斗菜属距长进化的诱因。(2)杂交育种:耧斗菜属中最有价值的杂交种产生于A.coerulea和A.chrysantha之间,区分种类的性状有些由主基因控制,而有些由微基因控制。(3)花色的分子遗传学:耧斗菜属内存在丰富的花色变异,对耧斗菜属中开展的关于花青素苷合成的生化途径的分析、杂交实验和基因表达分析等为研究耧斗菜花色的遗传基础提供了宝贵信息。  相似文献   
5.
国际传真     
《北京农业》2008,(4):53-54
<正>抗击小麦秆锈病需加强全球合作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总干事马哈茂德·苏勒赫最近指出,新型小麦秆锈病破坏性很大,全球应携手防控。  相似文献   
6.
不同基质对耧斗菜幼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艳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4):375-377
耧斗菜属多年生宿根花卉,花型奇特,花色鲜艳、丰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大量应用于园林中。试验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耧斗菜组培苗苗期的株高、株幅、叶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V(珍珠岩)∶V(草炭)∶V(园土)=8∶1∶1)的基质配比对耧斗菜的株高、株幅影响较大,植株生长状况最佳。随着珍珠岩量的减少及园土量的增加,植株生长状况减弱。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引进耧斗菜在重庆栽植,采用春播、秋播两种方式观察其在重庆的生长习性和抗性表现。通过3年的引种观察,发现耧斗菜适合在重庆进行秋播栽植。庭院、花坛、林下皆可栽植观赏。  相似文献   
8.
耧斗大茎点霉菌引起的樟树溃疡病病原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分离培养和室外致病性试验证实,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苏句容市的樟树溃疡病是由耧斗大茎点霉菌(Macrophoma aquilegiae Gonz. Frag.)引起的,该病原菌是我国的新纪录种.依据其相关的实验结果论述了该病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和分生孢子的萌发特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松溪县掌叶蜂斗菜适种地遴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叶蜂斗菜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和经济价值,松溪县具有发展掌叶蜂斗菜的适宜条件。以松溪县为研究区域,根据掌叶蜂斗菜的生物学特性,综合考虑年均温、海拔、坡度、坡向,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和土地利用等要素,以ArcGIS为技术平台,采用小网格推算模型对年均温进行插值,将各要素图叠加计算,生成松溪县掌叶蜂斗菜适种地分布图。结果表明适宜区面积约5043 hm2,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地区3个乡镇。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耧斗菜(Aquilegia Caerulea)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设苗龄和低温天数两个因素,苗龄设6叶,9叶,12叶和15叶四个水平;低温天数设0d,7d,14d,21d,28d和35d六个水平,每个处理12盆。试验对上述不同苗龄的耧斗菜植株进行了不同天数的(5±2)℃低温处理,低温处理结束后放置自然条件下生长。用HOBO采集环境温度数据,观察并记录抽薹现蕾时间,同时测量并记录开花质量(花茎高度、花径、单株花量)。试验结果表明:耧斗菜9叶苗龄即可感受低温,12片真叶为最适苗龄,35d为此阶段最佳低温处理天数;凡通过春化的植株无论苗龄大小,低温处理时间长短,开花进程及开花质量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