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2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林业   831篇
农学   564篇
基础科学   133篇
  145篇
综合类   3607篇
农作物   155篇
水产渔业   112篇
畜牧兽医   815篇
园艺   2019篇
植物保护   16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440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565篇
  2010年   501篇
  2009年   476篇
  2008年   593篇
  2007年   479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对枣实蝇有引诱作用的挥发性物质,研发基于行为调节的防治技术。[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枣实蝇成虫对6种枣果挥发物的选择行为反应,并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田间引诱试验。[结果]室内试验结果显示,枣实蝇成虫对6种枣果挥发物具有显著正趋性。枣实蝇雌虫对棕榈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肉豆蔻酸的选择率较强,选择率均为30%以上;雄虫对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的选择率较强,选择率均为25%以上,从不同浓度梯度(原液、10%溶液、1%溶液)的选择率和选择系数来看,随浓度的递减,其选择率和选择系数也在递减,原液的选择率分别为10%溶液及1%溶液的2.5倍及5倍以上。田间试验发现:肉豆蔻酸对枣实蝇雌虫的诱集效果较强,2 d最多诱捕数量为15头·只^-1,平均诱捕数量为11.4头·只^-1,十四酸乙酯次之。在6种不同挥发物中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对枣实蝇雄虫的引诱效果较强。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6种挥发性物质及混合物中,月桂酸乙酯及十四酸乙酯对枣实蝇雌雄虫的引诱效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挥发物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枣果挥发物中棕榈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肉豆蔻酸与枣实蝇偏爱选择密切相关。在田间试验中:枣实蝇成虫对肉豆蔻酸的选择率较强,为研发枣实蝇引诱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莴苣为研究材料,以10 g/L L-抗坏血酸、5 g/L柠檬酸、0.2 g/L水杨酸和0.2 g/L阿魏酸处理鲜切莴苣,去离子水浸泡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褐变度、总酚、类黄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探讨不同抗褐变剂对鲜切莴苣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抗褐变剂处理均能够有效抑制酶促褐变有关酶活性的升高,减少多酚物质的含量,降低褐变度,有效地保证了鲜切莴苣的贮藏品质,其中0.2 g/L阿魏酸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芳香植物纯露对鲜切芋头的保鲜效果,本研究观测了迷迭香纯露(RMH)、薄荷纯露(PH)和玫瑰纯露(RH)处理对4℃冷藏鲜切芋头感官品质的影响。其中,RH处理对鲜切芋头褐变的控制效果最好,为了探究其对鲜切芋头褐变的生理机理,探讨了RH处理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MH、PH和RH处理均能有效延缓鲜切芋头硬度的下降、降低病情指数、抑制褐变,表明纯露对鲜切芋头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同时,RH处理降低了PAL和PPO活性以及总酚含量,表明纯露通过抑制酚类物质的生物合成和氧化代谢而控制鲜切芋头的褐变。本研究为芳香植物纯露的资源化利用和鲜切果蔬保鲜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炭疽病是橡胶树上一种重要的叶部病害,主要病原有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为了解中国各植胶区炭疽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来自海南、云南、广东和广西4省(区)22株橡胶树胶孢炭疽病菌和15株尖孢炭疽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的37株橡胶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EC_(50)值为0.022 0~0.272 1 mg/L,平均为(0.061 7±0.055 4)mg/L,EC_(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2.5倍。其中89.2%参试菌株的EC_(50)值介于0~0.100 0 mg/L。根据成组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国4个植胶区的2种橡胶炭疽病菌对咪鲜胺敏感性无明显差异。除了来自海南和云南地区的尖孢炭疽菌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来自不同省份的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对咪鲜胺敏感性均无明显差异。研究显示中国橡胶炭疽菌对咪鲜胺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菌株间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存在一定的潜在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24%咪鲜胺·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表明,24%咪鲜胺·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适宜用量为375~450 mL/hm~2,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第1次用药,隔10~15 d进行第2次用药,效果好;该试验药剂在试验剂量内对试验作物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6.
鲜枣片组合干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真空微波干燥、变温压差干燥和二者组合方式对鲜枣片进行干燥处理。研究不同功率、不同真空度下真空微波干燥的特性,确定鲜枣片真空微波干燥的适宜干燥参数为:功率4 kW,真空度0.05 MPa。研究不同温度、不同真空度和不同物料含水量下变温压差干燥的特性,确定鲜枣片变温压差干燥的适宜参数为:温度60℃,真空度0.05 MPa,含水量16%。以产品色泽、复水比、收缩比、硬度、脆度等品质特性为评价指标,比较真空微波干燥、变温压差干燥和组合干燥3种干燥方式对鲜枣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干燥相比单一干燥可明显提高枣片品质。  相似文献   
7.
8.
9.
枣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缩果病又称铁皮病、黑腐病。在大部分枣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世纪80 年代以来,该病在我国北方枣区发生日趋严重,一般年份病果率在 10 % ~50 %,严重年份达 90 %以上,甚至绝收。太谷县红枣已发展到1.4万hm2,枣缩果病已成为制约该县红枣产业的重要因素。我们于2004年开展了枣缩果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发病症状枣果感染该病后,在白熟期开始出现症状,初期在果实中部至肩部出现水浸状黄褐色不规则病斑,果面病斑提前出现红色,无光泽;病斑不断扩大,并向果肉深处发展,解剖观察,果肉病斑区出现由外向内的褐色斑,组织…  相似文献   
10.
1997~1999年对收集引进的22个枣品种进行生长和结果情况调查及物候期定点预测,以大荔圆枣为对照,从丰产性、品质、抗性(抗裂果)、单果重、结果整齐度5个方面进行综合评比,筛选出适宜我省发展的不同用途的枣树优良品种12个,为黄土高原红枣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品种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