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引进的锦州、沈阳、大连、鞍山4个产地朝鲜黄杨(Buxus microphylla var.koreana)种源进行播种试验,对幼苗出苗率、保存率、苗高、地径、分枝数、冠幅调查测量。结果表明:4个种源的出苗率、当年苗高、分枝数、冠幅均存在显著差异,地径差异不显著。沈阳种源播种出苗率最高,为75.48%;沈阳、大连种源当年苗高14.53 cm、14.08 cm,分枝数9.43条、9.21条,冠幅12.02 cm、10.00 cm,显著高于鞍山、锦州种源;苗木越冬保存率均在90%以上。沈阳种源表现最好。鞍山和锦州种源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8个聚集性指标测算了卫矛矢尖蚧越冬代成虫及1龄若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成虫及若虫在大叶黄杨上的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型,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对1龄若虫活动期在时间序列过程中空间分布型变化的分析表明,1龄若虫出现盛期聚集度相对较低,为其种群向更大空间扩展时期;在密度极低时为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3.
黄杨属植物ITS序列分子进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杨属植物种类多,分类较为混乱,特别是中国特有种珍珠黄杨的分类地位和系统进化存有争议,鉴于此,本文选取黄杨属5种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珍珠黄杨的5个居群,对其rDNA ITS序列分析,结合GenBank中报道的黄杨属其它9个种,以板凳果属顶花板凳果的ITS序列为参照,用成对比较的方法对黄杨属18种植物的ITS序列比较发现,...  相似文献   
4.
珍珠黄杨春季扦插生根性状差异及内源激素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珍珠黄杨Buxus sinicavar. parvifolia扦插生根的相关机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技术对春季扦插生根过程中各品种的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异戊烯基核苷(iPA)和赤霉素4(GA4)质量分数作进程研究,并对其生根性状结果作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在愈合组织产生前后及根突出表皮时,IAA、ABA和GA4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在不同品种处理之间存在差异,3号和5号品种在ABT6处理后扦插生根能力有了提高。结果表明,易生根品种的激素质量分数在生根关键时期更利于插穗愈合组织的产生以及根原基的形成与分化。图4表2参18  相似文献   
5.
吕霞  胡明通  于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28-12030,12034
综述了近20年来黄杨属植物中生物碱、黄酮、甾醇、香豆素、木脂素和酸类化合物等7大类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并介绍了黄杨的抑制酶活性、抗HIV病毒、抗菌及抗肿瘤等新的药理作用,为我国丰富的黄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2a生小叶黄杨"爱密挺"扦插苗为试材,于冬前田间喷施及喷施+灌根,采用质膜透性-电导法测定小叶黄杨苗木抗寒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纯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密挺"各浓度梯度在不同应用时期、不同施用方法对小叶黄杨苗木抗寒性的影响,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密挺"在绿化苗木上应用的最佳浓度、施用时期及方法,为提高小叶黄杨苗木抗寒性、扩大引种区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密挺"增强小叶黄杨抗寒性的最佳施用时期为灌冬水前20d,最佳浓度是100mg/L,最佳施用方法是喷施+灌根。  相似文献   
7.
2001~2002年在上海地区研究了黄杨绢野螟的生物学特性。该虫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越冬。幼虫期总食叶量9172.37±191.96mm2,总取食叶片数45±0.96张。1龄、2龄、3龄、4龄、5龄、6龄幼虫头壳宽度分别为0.32±0.01、0.61±0.03、1.22±0.05、1.65±0.08、2.46±0.11、3.93±0.12mm。室内卵平均孵化率为62.31%,用25%蜂蜜饲育,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8.02±0.18d和8.69±0.12d。雌雄性比为1.11:1。从室内药剂防治试验的结果来看,幼虫取食20%氰戊菊酯2000倍液、40%氧化乐果5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1500倍液的喷雾叶片,6天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5.65%、100%、100%;生物农药中25%灭幼脲3号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6天校正死亡率为56.52%。  相似文献   
8.
土壤干旱胁迫对紫叶小檗和小叶黄杨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雪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024-18026
[目的]研究紫叶小檗和小叶黄杨在不同土壤水分胁迫下的光合生理特性。[方法]在盆栽试验中,将土壤相对含水量设90%~95%、60%~65%、40%~45%和20%~25%4个梯度,分别为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处理,干旱胁迫后第10天测定2种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和光合作用参数。[结果]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2种植物主要光合参数Pn、Tr、Gs逐渐降低;WUE先升后降,紫叶小檗在轻度水分胁迫时WUE最高,小叶黄杨在中度水分胁迫时WUE最高;两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Fo升高,Fm、Fv、Fv/Fm、Fv/Fo降低,其中紫叶小檗的变幅均大于小叶黄杨。[结论]水分胁迫对紫叶小檗和小叶黄杨的光合生理特性产生较大影响,但二者变化幅度有差异,紫叶小檗对土壤水分胁迫更为敏感,小叶黄杨的抗干旱能力明显大于紫叶小檗。  相似文献   
9.
经过 5a的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小叶黄杨种子因具有上胚轴休眠特性 ,所以播种时一般种子含水量不应低于 12 .6 % ,否则将因胚根越冬受害 ,而造成种子生命力下降。在沈阳地区适宜的播种期为 9月上中旬 ,适宜的扦插育苗期为 5月初 ;采用播种育苗适宜的播种量为 50~ 6 0g/m2 ,覆土厚度为 1.5~ 2 .0cm ,冬季防寒覆草厚度为 3cm ,播种苗冬季重点应保护胚根不受冻害。扦插苗冬季防寒覆草厚度以超过苗高 3cm为度  相似文献   
10.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uccessive continuous generation (SCG) cuttings of Buxus sinica var. parvifolia on the rejuvenation of ortets at the hormone level, detect levels of indoleacetic acid (IAA), abscisic acid (ABA), isopentenyladenosine (iPA), zeatin riboside (ZR) and gibberellin4 (GA4) during the rooting process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 by means of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echnology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 the rooting characteristics of cutting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ot systems of subsequent generations (generation 1998, 2000) developed satisfactorily, only a few initial gen-eration (generation 1990, 1994) cuttings rooted and the root growth was inhibited. Around the period of callus formation and root projection through the epidermis, there was a marked, regular variation in the levels of IAA, ABA and GA4 between the initial gen-erations and subsequent gene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