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42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5篇
  23篇
综合类   293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201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Fusarium oxysporum对苗期大豆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病原菌自伤口或直接侵入大豆幼苗根部的皮层组织,随着病原菌的侵入和扩展,细胞出现坏死,组织发生崩解,根部组织表现红褐色病斑。环境因素对病原菌的侵染时期和在大豆体内潜育时间的长短有着明显的影响。侵染时期主要受病原菌侵入前自身所处状态和寄主的影响,侵入后潜育时间的长短则受植株状态的影响。土壤环境条件直接影响着病原菌的侵入和寄主的抗病性,间接影响着病原菌在大豆植株体内的扩展和病症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田萍 《家畜生态》2004,25(4):227-229
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常可见到猪的咬尾症,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引起猪咬尾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是几种因素同时作用,且发生于不同的饲养阶段。可见防制猪咬尾症的措施应是综合性的,并应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始终。本文分析了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介绍了猪咬尾症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笔者饲养的200多只蛋鸡用种公鸡于50日龄左右突然发病,主要症状为食欲剧减甚至废绝,羽毛逆立,缩颈嗜眠。倒提时口内流出大量黏液状液体,排恶臭白色或微黄带泡沫稀粪,呈水样。发病率达80%,死亡率达32%。剖检可见部分鸡胸肌和腿肌出血,法氏囊水肿出血,个别鸡法氏囊内有黄色较硬的球状分泌物,有的鸡有心包炎和肝周炎,肠道、脾脏和肾脏有出血点。综合以上症状和实验室病毒学和细菌学检测,确诊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继发大肠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对红掌亚利桑那品种进行了缺素症的研究,分别观察并分析了植株和叶片在缺乏某一种大量元素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5.
人工诱发鸡新城疫的攻毒条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周龄淮南麻黄鸡80羽随机平均分成4组:口鼻接种组、皮下接种组、肌肉接种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用不同稀释度的NDV攻毒,观察攻毒结果并统计死亡情况。结果不同攻毒途径的致病性有差异,肌肉注射致病性最强,皮下注射次之,滴鼻滴口最弱。不同攻毒途径所需的攻毒剂量各不相同,滴鼻滴口所需的剂量最大,皮下注射次之,肌肉注射量最小。本文对造成不同攻毒途径致病性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人工诱发新城疫,建议采用注射途径。  相似文献   
6.
分析海南冬季西瓜病毒病的病原、发生原因与症状表现,提出开展绿色防控的必要性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8.
目前肉制品的健康情况备受人们关注,而猪肉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肉制品之一,猪只的安全饲养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在饲养猪只中,可发生多种传染病,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非洲猪瘟,该传染病不仅具有高热性的特点,还具有高度接触性的特点,再加上目前对于该种疾病还没有特效的疫苗,以及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做好该种疾病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该文主要论述非洲猪瘟进行论述,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为减少猪只发病几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The presence and importance of visual oestrous symptoms and the relation to conception, breed, housing system and milk yield were studied.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a Swedish research herd during a 16-year period. Local, secondary and primary oestrous symptoms and an overall oestrus intensity score (OI) were studied. Decreasing trends in oestrous expression and conception rates (CR), and an increase in CR with more intensive oestrus, from 24% at OI score one (very week) to 54% at OI score five (very strong) were observed. The mean interval from first to last observed oestrus symptom was long with a large variation (54?±?SD?=?32?h). Generally, irrespectively of housing system, Swedish Red cows had higher CR, more intensive oestruses and longer oestrus durations compared to Swedish Holstein cows. Local oestrous symptoms, with CR of 24–28%, were most frequently detected, which is why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local oestrous symptoms.  相似文献   
10.
农杆菌侵染小麦的优化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选用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洛阳8716和绵阳19幼胚愈伤作为受体材料,以pCAMBIA3301为载体,GV3101,EHA105,LBA4404农杆菌为供体材料进行侵染过程的优化研究.采用3种菌株,4个浓度梯度:OD600=0.2,0.5,0.7,1.0;3个时间参数:10 min,30 min,60 min;一共36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结果显示,农杆菌GV3101和EHA105,OD600 1.0×10 min和OD600 0.5×30 min两个侵染处理结果比较好,瞬时表达率达到50%-70%.以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预培养3~5 d,在24±1℃下,共培养3~4 d和350 mg/L羧苄青霉素除菌及5 mg/L PPT筛选处理后,转化效果较好,平均转化率为0.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