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6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1篇
  60篇
综合类   174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笃斯越桔硬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笃斯越桔硬枝扦插,用生根剂处理插穗,并在不同的基质上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笃斯越桔硬枝扦插用河沙作为基质最好,生根剂ABT处理的插穗生根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The cultiva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peat soil, perlite, vermiculite and yellow mud on growth of Gesneriaceae species(Chirita gueilinensis, Sinningia speciosa, Lysionotus pauciflorus, Hemiboea henryi, Aeschynanthus acuminatus, Saintpaulia ionantha). The growth traits of each plant growing in 7 different matrix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The plant height, crown width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of each plant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substrate ratio was peat soil∶vermiculite=2∶1for C. gueilinensis, L. pauciflorus and H. henryi; peat soil∶perlite∶vermiculite = 2∶1∶1for S. ionantha; peat soil∶vermiculite∶yellow mud=2∶1∶1 for S. speciosa; peat soil∶perlite∶vermiculite∶yellow mud=2∶1∶1∶1 for A. acuminatus.  相似文献   
3.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测定畜禽组织中恩诺沙星的残留量。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菌剂在蔬菜基质研发与应用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在固体有机废弃物基质发酵过程中,添加微生物菌剂对堆体温度、p H值、养分含量和C/N等关键腐熟指标的影响,分析了微生物菌剂在蔬菜基质育苗和栽培上的应用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并展望了微生物菌剂在未来基质研发上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含有微生物菌剂的功能型蔬菜基质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水微灌系统生物堵塞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中水微灌作为缓解农业水资源危机的一种灌溉方式,可以将污水灌溉对环境和农作物造成的污染减轻到最小,但中水微灌溉将会加大灌溉系统堵塞的可能性。通过对造成中水微灌系统生物堵塞的水质、堵塞原因及堵塞的严重程度的分析认为,中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会造成微灌系统的堵塞,但中水中的无机颗粒是造成灌水器堵塞的首要原因。微灌系统的堵塞取决于污水的处理工艺及中水水质标准,其中主要与灌溉水的pH值,TSS和BOD5等参数有关,这3个水质参数可以用来对微灌系统的堵塞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对于微灌系统堵塞问题,可以通过改善水质,合理配置过滤设备及使用大流量灌水器和具有自冲洗功能的灌水器等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6.
外源微生物对苦参基质化发酵腐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外源微生物对苦参枝屑基质化发酵堆体腐熟效果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干燥鸡粪为氮源,进行接种外源微生物对苦参枝屑基质化发酵过程中发酵性能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粗纤维降解菌和纤维素类酶制剂堆体升温速度显著快于对照,高温持续时间较长(高于50℃,均达到5 d),苦参堆体腐熟时间缩短;至堆体结束后接种粗纤维降解菌和纤维素类酶制剂堆体TOC分别下降了8.52%和8.01%,碳氮比分别降低5.35%和5.00%,纤维素质量分数分别下降了3.31%和3.29%,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下降了2.89%和2.93%,木质素分别下降了2.01%和1.98,总氮分别增加了18.2%和16.1%,总磷分别增加了19.0%和18.5%,总钾分别增加了48.1%和49.1%,加速了苦参基质有机质的分解和纤维素降解,提高了堆肥腐熟进程中的总氮、总磷和总钾含量,保证了腐熟后的肥力;接种粗纤维降解菌和纤维素类酶制剂堆体容重分别增加了6.10%和9.20%,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9.28%和9.90%,持水孔隙度分别增加了4.83%和6.09%,腐熟后的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理想基质的要求;小白菜和黄瓜种子发芽指数均达到85%以上,有效消除了苦参腐解产物的毒害作用。接种粗纤维降解菌和纤维素类酶制剂堆体的发酵性能参数间无显著差异,综合基质发酵温度、腐熟周期及基质保护作物根系生长及固定植株的功能对基质各项理化性质的要求,接种粗纤维降解菌和纤维素类酶制剂对苦参基质堆体基质化促进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7.
蚯蚓粪基质在茄子穴盘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蚯蚓粪为主要原料配合不同体积比的蛭石作为穴盘育苗基质,研究了复合基质对茄子种子出苗率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草炭对比,蚯蚓粪具有容重较大,孔隙度和持水力较小,高P、K含量和低N含量等特性;2∶1(V∶V)蚯蚓粪复合基质育苗效果最佳,可增加茄子种子出苗率,提高幼苗质量,与对照相比,株高、茎粗、根体积、全株干重、壮苗指数分别增加了31.3%、20.7%、60.1%、80.3%、62.5%,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质和激素对无刺枸骨扦插成活率及其生长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刺枸骨在5种不同基质中,以及在经用NAA,IAA和IBA等3种激素处理的山黄土中扦插后,对其下端伤口愈合率、生根率、成苗率以及苗高、地径、新梢长、根数量、最大根长、最小根长、根系幅度和鲜重等11个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号基质(山黄土与珍珠岩容积比为1∶1)中插穗下端伤口愈合率、生根率、成苗率分别为90.67%,85.33%和71.33%,高于其他基质中的插穗,且3号基质中苗高、新梢长、最大根长、最小根长和鲜重等5个指标的平均值也都优于其他几种基质,与对照(砻糠灰)相比,增幅分别为0.18%,55.56%,22.80%,30.00%和13.66%;100 mg/L NAA浸泡2 h或1 000 mg/L IBA速蘸5 s,能显著提高插穗的下端伤口愈合率、生根率和成苗率。其中,经100 mg/L NAA处理过后的插穗,其苗高、新梢长、根系数量、鲜重等指标较对照(清水)增幅分别为18.79%,128.57%,43.90%和14.39%,生长优势最强。  相似文献   
9.
菊花无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对90余个品种的260余盆菊花进行了营养液配方及基质、栽培方式的试验研究,认为在太原市水质及气候条件下,菊花的无土栽培方式以虹吸式、半液式为宜,营养液配方采用3号配方、1号配方或朱士吾提出的通用配方略加调整。  相似文献   
10.
试验筛选出一种成本低廉、效果良好的黄瓜穴盘育苗基质,该基质以麦秸、粘土和膨化鸡粪为原料,按麦秸:粘土:膨化鸡粪(4.8 ̄4.5:3.2 ̄3:2 ̄2.5)的比例(体积比)配制而成。用该基质进行黄瓜穴盘育苗,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幼苗根系与基质能结合成紧实的根坨,即能形成良好的塞子苗。与常用的穴盘育苗基质草炭蛭石相比,该穴盘育苗基质不但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廉,而且幼苗生长得更健壮,在育苗过程中不需追施肥料,适合在广大蔬菜生产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