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0篇
农学   85篇
基础科学   2篇
  17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9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块茎淀粉组分(直链/支链淀粉比AM/AP)影响淀粉特性以及决定其在食品和其他工业上的应用.AM/AP的测定对其合理利用以及选育特异淀粉组分的专用品种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96孔板双波长法对马铃薯不同AM/AP比率标准样品进行测试,发现当测试样品AM/AP比率超过制作标准曲线的AM/AP比率(33.3%)时,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2.
施氮时期对扬稻6号颖果发育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相同施氮量下不同施氮时期(分蘖期和孕穗期)对扬稻6号颖果发育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增施氮肥(尿素)特别是孕穗肥能显著提高稻米精米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粒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施氮肥能明显影响颖果发育,提高粒重,而后者的效果更为明显;在颖果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增施氮肥能显著降低颖果的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但对支链淀粉含量影响较小;不同时期增施氮肥特别是孕穗肥对淀粉体和蛋白质体的发育及结构均有显著影响,能显著改变籽粒中不同部位特别是腹部淀粉体和蛋白质的分布、数目和形状。与对照相比,淀粉体和蛋白质体的排列更紧密、相互间空隙较少、数量增加、密度增大,淀粉体形状多数呈晶状体。  相似文献   
3.
 选用4个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粳稻品种配制两个杂交组合(系选1号×通769和东农423×藤系180),研究其杂交后代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杂种后代蒸煮食味品质和产量相关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因杂交组合及性状不同而异;在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中,淀粉黏滞性谱的崩解值和消减值受直链淀粉含量选择的影响较大,而在产量相关性状中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数、结实率、单株粒重等受直链淀粉含量选择的影响相对较大;通过直链淀粉含量的连续定向选择可以从杂种后代中分出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后代,粳稻杂种后代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定向选择效果优于高直链淀粉含量的选择效果,更容易得到超低亲的变异类型;直链淀粉含量的选择对杂种后代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复杂,存在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低直链淀粉含量的选择将会导致单株粒重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There exists a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G or T, at the first base of the donor splice site of waxy gene intron 1 in rice.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rst base of the donor splice site of waxy gene intron 1 and amylose content in rice, the one-step PCR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it is G or T in 220 Yunnan indigenous rice varieties from 14 districts, 55 towns/counties of Yunnan Province, and 101 varieties of which were validated by the PCR-Acc I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G/T polymorphism, 164 rice varieties showed GG-genotype, while the other 56 fell into TT-genotype, accounting for 74.5% and 25.5% of all the test varieties, respectively. When all the rice varieties were divided into indica and japonica subspecies, it was found that 80.5% of indica rice and 67.0% of japonica rice belonged to GG-genotype. The rice varieties with GG-genotype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amylose content (18.95% on average) than those with TT-genotype (all below 16%), but 33 rice varieties with GG-genotype still had low amylose content ranging from 3.91% to 15.93%, and most of them came from the Dai minority area in the Southwest of Yunnan Province.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ean amylose content of the same GG or TT genotypes between indica and japonica rice, suggesting that different genetic backgrounds, indica or japonica, had no effect on amylose content. The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enotype and amylose content was 0.733 (P<0.01).  相似文献   
5.
以14个水稻品种及亲本为材料,通过检测各材料的Wx基因型,测定其直链淀粉含量(AC)、胶稠度(GC)和糊化温度(GT),对参试品种的Wx基因与AC、GC和GT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为GG的品种具有较高的AC和较低的GC,而TT型品种具有中等的AC和较高的GC;AC与GC、GT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Wx除了控制稻米的AC之外,Wx与之紧密连锁的基因位点还可能影响GC的高低程度和GT的大小.对属于同一个恢复系的杂交组合的不育系和品种之间作偏相关性分析表明,优良品种的AC与不育系呈显著负相关,而品种的GC和GT与不育系之间的相关性却没有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6.
广西多数早籼品种(组合)的糙米率、精米率、粒长、粒形、糊化温度、胶稠度、蛋白质含量等指标。达到了农业部(NY122-86)二级优质食用稻米标准。但完整米率的达标率偏低,胚乳的垩白程度偏大,垩白粒率偏高,直链淀粉含量偏高,米粒的蒸煮延长性差。今后,早籼稻的品质育种应把提高完整米率,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提高胚乳的透明度作为品质改良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7.
研究8个杂交籼稻组合和10个常规籼稻品种早、晚两季的若干米质特性表明.所有供试品种精米中各米质性状指标分别为:蛋白质含量6.95%-8.65%,平均7.71%;氨基酸6.900%-8.405%,平均7.631%;必需氨基酸2.364%-2.931%,平均2.719%;直链淀粉15.135%-23.550%,平均21.323%;糊化温度(碱解值)4.455-6.985,平均5.413,同时比较了早、晚两季栽植的杂交籼稻与常规籼稻在上述各种米质性状指标间的差异,并研究了各米质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酶法链淀粉流变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异淀粉酶对淀粉进行切枝,研究了酶变性后淀粉糊的流变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ω(淀粉糊)为2%-6%,湿度25-70℃的实验条件下,酶解链淀粉呈现假塑性流体特征,具有触变性和剪切稀化性质,淀粉糊的链淀粉含量,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其表观粘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稻米品质研究——Ⅱ.灌浆期间环境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8个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和5个品种的不同地点栽培试验,研究灌浆成熟期间环境条件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的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等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小,而垩白面积、糊化程度、直链淀粉的含量、胶稠度等性状对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但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其中Lemont的糊化温度、IR_(661)的直链淀粉含量,南京11号的胶稠度以及广陆矮4号、南京11号的垩白面积等部属对环境变异敏感的类型。品质性状与主要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糊化温度、胶稠度、垩白面积与日均温、平均光照时数、相对湿度一般呈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在所分析的3个气象因素中,以温度对品质性状的影响最大,光照条件次之,相对湿度较弱。  相似文献   
10.
黑米胚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直链淀粉含量(简称 AC)不同的5份黑稻品种为材料配制杂交和回交组合,用单粒法测定了亲本及正反交 F_1,F_2,B_1,B_2种子的 AC,以研究其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控制 AC 合成的 Wx 基因在遗传上具有剂量效应,第一剂量对提高 AC 的作用最大,第二剂量的作用次之,第三剂量的作用较小。(2)糯与非糯亲本的杂交后代 F_2种子胚乳的 AC 呈明显的4峰分布,并符合1:1:1:1的分离比例,分别对应0,1,2,3个 Wx 基因剂量。(3)AC 受三倍体核基因控制,不存在细胞质影响,其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4)为改进黑稻的 AC,在杂交育种中应使一个亲本具有理想的 AC,但在杂优利用中父母本最好都有理想的 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