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8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22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9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碳酸氢根和铵态氮共同对菜豆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菜豆为材料进行水培试验, 探讨了高浓度NH4+-N与HCO3-共存介质对菜豆生长发育及其营养吸收的影响, 结果表明: ①以HCO3--N 为主要氮源时, 菜豆生长状况最好; 以NH4+-N为主要氮源且无HCO3-存在时, 培养前期菜豆根系就发生受害现象, 叶片出现萎蔫; 但加入HCO3-后, 随着营养液中HCO3- 浓度从0 升高到13. 0 mmol/L , 菜豆长势逐渐改善, 表明HCO3-与NH4+ 以较合适的比例共存于介质中可明显减轻二者非共存对菜豆生长的抑制作用。② 同一处理, 菜豆整株对主要营养元素吸收量的次序为: N > K> P > Ca >Mg > Fe >Mn , 以NH4+2N 为主要氮源时, 随HCO3-浓度升高, 菜豆对N、P、Ca、Mn 的吸收量逐渐增大。③以NO3--N 为主要氮源, P、Fe、Mn 元素在根部出现累积, 而以NH4+-N为主要氮源时, 随HCO3-浓度增加, N、P、Ca、Mn 在根部亦有累积现象。  相似文献   
2.
哈茨木霉几丁质酶诱导及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以几丁质和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细胞壁作唯一碳源诱导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菌株NF9、TC3和P1产生几丁质酶,用硫酸铵沉淀法制备几丁质酶粗提液。上述木霉菌株内切几丁质酶活性(对胶体几丁质浑浊度的减少率)分别为79.8%、74.4%和76.0%,均显著高于非诱导的阳性对照。培养第5 d几丁质诱导的木霉菌株NF9和TC3内切几丁质酶活性显著高于由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诱导的酶活性。体外测定表明,通过诱导的木霉菌株TC3、NF9和P1几丁质酶粗提液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拮抗圈直径可达38、21和23 mm,与非诱导的阳性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木霉几丁质酶拮抗作用的特点及生防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About 400 bacterial strains, isolated from roots of wild and cultivated plants, were screened for effects against diseases caused by Drechslera teres and/or Microdochium nivale in greenhouse tests and against common bunt caused by Tilletia caries in field tests. Four of the strains showed good biocontrol activity <70% disease reduction) against D. teres and T. caries both in screenings and field tests. One Pseudomonas isolate, MA 342, strongly and reliably suppressed both D. teres and T. caries in the field, while effects against M. nivale were weaker. The effects could not be enhanced by varying pre-application or seed application procedures. This isolate could be stored as a suspension in a refrigerator, frozen or applied to seeds for at least one month without loosing its disease controlling ability.  相似文献   
4.
紫外光诱导哈茨木霉产生对多菌灵抗药性的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含多菌灵药物培养基上,采用紫外光重复诱导处理的方法,对拮抗性哈茨木霉T24进行改良,选育出对多菌灵具有显著耐药性的菌株T24—4和T24—6。结果表明,多菌灵浓度为300mg·L^-1时,对突变菌株T24—4和T24—6的抑制率分别为9.4%和3.0%。同时两菌株对速克灵和甲基托布津也有交互抗性。经过菌和药协同作用研究发现:木霉菌T24—6菌剂与多菌灵重量配比为8:2时,协同抑菌率高达85.0%,明显高于分别单独使用T24—6和多菌灵的抑菌率(70.3%和69.6%)。分别用菌和药,药,菌1000倍稀释液进行草莓活体拮抗性测定,其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9%、67.9%和64.2%,进一步表明菌和药协同作用效果优势更明显。在使用木霉T24—6菌剂防治农作物病害时,添加少量的多菌灵,可降低植物病原菌的活性和侵染力,从而提高生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筛选试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将从香蕉土壤中分离出的7个不同性状的芽孢杆菌菌株以及荧光假单孢菌、枯草芽孢杆菌、细黄链霉菌等分别用于测试对香蕉枯萎病生理小种4号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10个菌株中荧光假单孢菌表现出对香蕉枯萎病生理小种4号菌丝生长有良好、稳定的抑制作用;荧光假单孢菌和XP菌株混合后,其抑菌作用得到加强,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从健康仔猪粪便中筛选分离出一株发酵乳杆菌的益生性能进行测试,为其在畜禽动物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Rogosa SL完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出106株乳酸菌,通过革兰氏染色、酸和胆盐耐受初步筛选出1株潜在的饲用乳酸菌,经16S rDNA序列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F1,并对其益生性能潜力进行评估,包括抑菌活性(针对大肠杆菌K88、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链球菌、沙门氏菌以及弧菌等12种病原菌)、对模拟胃液中酸性环境的耐受性、对胆盐的耐受性以及对小肠上皮细胞的粘附性。【结果】发酵乳杆菌LF1耐酸和耐胆盐的能力较强,显示出较强的益生菌潜力,但LF1菌株对猪肠道上皮细胞的粘附能力不强。在生物拮抗作用方面,发酵乳杆菌LF1的培养上清可以显著抑制多种常见动物病原菌生长。【结论】发酵乳杆菌LF1具有较好的益生性能,通过进一步的动物实验评估后,可以作为应用于畜禽养殖业的益生菌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7.
研究木霉菌T23、Ta22菌株对甜瓜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和T23、Ta22二者复合处理对甜瓜枯萎病的室内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T23与Ta22对枯萎病菌拮抗系数都很高,二者复合处理对甜瓜枯萎病的田间相对防效可达79.00%。  相似文献   
8.
解淀粉芽孢杆菌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综述了解淀粉芽孢杆菌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归纳了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筛选途径和研究现状,总结了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控病作用机制和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作用效果的方法;指出解淀粉芽孢杆菌用于果蔬保鲜存在的诸如防效不稳定和商业化困难等问题,并提出与低量化学药剂混用和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抑菌机理等建议;最后,认为以解淀粉芽孢杆菌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农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Three strains of Trichoderma spp. TV112, TX003, TY009 obtained from previous experiments could inhibit the sclerotial formation of two strains of Rhizoctonia salani AG1 (-1A) isolated from the rice paddies in Hanzhou of China. However, it is unclear if there are the antagonism and mycoparasitism of the Trichoderma strains tested against the mycelial growth of R. solani .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the Trichoderma strains to inhibit the mycelial…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出对精品西瓜枯萎病具有防效的生防菌组合。【方法】将实验室筛选的5种生防菌株23(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25(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28(B. pumilus)、37(B. licheniformis)、156(B. cereus)分别进行复配获得31个组合,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和分隔平板研究生防菌及其菌源VOCs的平板抑菌效果,测定其对西瓜种子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其对西瓜枯萎病的效果。【结果】31个生防菌组合对西瓜枯萎病菌的平板颉颃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组合28(23+28+37+156)抑菌率达68.06%;组合13(28+37)的菌源VOCs抑菌率可达41.60%;各组合预处理的西瓜种子和幼苗出苗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随着组合的复配单菌数量增加,种子萌发率和子叶出土率呈现下降趋势;盆栽试验中,各组合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存在差异,其中组合22(25+28+37)的防治效果高达61.1%。【结论】生防菌组合对西瓜枯萎病菌的平板颉颃和盆栽防治效果存在差异,预测2个或3个单菌复配的效果可能最佳,且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