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27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8篇
  89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降低裂解燃料酸值,增加燃料的稳定性能,将吡啶丁烷磺酸硫酸氢盐应用于菜籽油裂解燃料的酯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酸值的影响,并在最佳优化条件下考察了裂解燃料成品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吡啶丁烷磺酸硫酸氢盐对催化酯化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优化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2%、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7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酸值降低到1.0 mgKOH/g以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对复配凝胶体系状态的调控,扩展凝胶在食品中的应用,该研究通过酸性热处理调控黄原胶中丙酮酸基含量变化,研究其对黄原胶结构、流变特性及黄原胶(Xanthan Gum)与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复配凝胶特性(如溶胶-凝胶转换温度、流变特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XG螺旋结构随丙酮酸基减少而逐渐紧密,流动性增强,有序无序构象转换温度升高。通过对XG/KGM复配凝胶流变特性的研究发现丙酮酸基含量减少,复配体系的黏度系数减小,似固性减弱,趋向于牛顿流体;且同一角频率下,XG/KGM复配凝胶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随丙酮酸基的脱除均呈现减小的趋势,但储能模量恒大于损耗模量,损耗因子的正切值恒小于1,呈固体特性。温度扫描表明温度降低,复配体系的储能模量逐渐增大,但其增加的起始温度随丙酮酸基含量减少而降低,且整体呈下降趋势,溶胶-凝胶温度从60℃降至41℃,该研究结果使得溶胶-凝胶的转换温度更接近于口腔温度,为食品产业中"入口即化"特性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外源物质对植物耐盐性的调控机理及进一步利用外源调节物质提高作物耐盐性,归纳了五大类传统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乙烯、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以及褪黑素、水杨酸、多胺、油菜素类固醇、茉莉酸类等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对盐胁迫下植物生长的调控情况。同时总结了硅、钙等离子类外源调节物对盐胁迫下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多种外源调节物质可通过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渗透势、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及减少离子毒害等方式来减轻盐害。本文为进一步利用单一或复合外源调节物质来缓解作物盐害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拔节期喷施离子稀土,可使小麦根重、株高、地上干物重及穗长、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显著增加,小麦籽粒产量比对照增加12.83%,并能增强抗赤霉病能力,提高小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以 30keV氮离子辐射高粱种子 ,M1成苗率有所降低。M1出现不同类型变异 ,变异率为6 .8%。变异性状在M3 趋于稳定。从稳定株系中选出一批变异材料 ,同时选出高频率无融合生殖系N+ SSA - 1。自主结实率比CK(SSA - 1)提高 87.8%。  相似文献   
6.
pH及离子强度对渗滤液水溶性有机物同步荧光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分析填埋场不同填埋时期渗滤液水溶性有机物的理化性质,研究填埋场不同填埋时期渗滤液水溶性有机物(DOM)在三个代表性pH和不同离子强度下的同步荧光特性。结果表明,pH及离子强度对DOM的荧光性质都有较大影响。DOM的荧光特性受pH影响显著,填埋前、中、后期DOM在不同pH下的荧光峰位置与强度均不一致。离子强度对DOM荧光特性影响相对较小,由于盐析等作用,随离子强度的增加,各DOM的荧光强度一般都在降低。填埋前、中期DOM在pH 13时随离子强度的变化较显著,而填埋后期DOM在pH 3时随离子强度的变化较显著。研究为填埋场渗滤液溶解性有机物的毒性评价和污染防治提供了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7.
小豆SSR-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对小豆SSR-PCR扩增体系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了Mg2+浓度、dNTP浓度、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Taq聚合酶浓度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 μL的PCR反应体系中,Mg2+的最适浓度为2 mmol/L,dNTP最适浓度为0.25 mmool/L,反应体系中Taq聚合酶宜加入1 U,引物的最适浓度为 0.15 mmol/L,DNA模板加入量为20 ng。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离子液体(ILs)对农业生物的毒性,以典型农作物玉米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三种不同烃链长度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C4mim]Cl)、1-己基-3-甲基咪唑氯盐([C6mim]Cl)和1-辛基-3-甲基咪唑氯盐([C8mim]Cl)在不同浓度下对幼苗的根、茎生长以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离子液体对玉米幼苗根、茎干重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由EC50值得出,抑制程度表现为[C4mim]Cl[C6mim]Cl[C8mim]Cl,且对根重的抑制大于茎重。随三种离子液体处理浓度增加,玉米幼苗根、茎抗氧化酶系(SOD、POD、CAT、APX)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表明氧化胁迫可能是离子液体产生毒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There is a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chilling‐induced alleviatory effects on growth of plants under salt stress. Thus,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chilling‐induced changes in endogenous hormones, ionic partitioning within shoots and roots and/or gaseous exchange characteristics is involved in salt tolerance of two genetically diverses of wheat crops. For this purpose, the seeds of two spring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cultivars, MH‐97 (salt intolerant) and Inqlab‐91 (salt tolerant) were chilled at 3°C for 2 weeks. The chilled, hydroprimed and non‐primed (control) seeds of the two wheat cultivars were sown in both Petri dishes in a growth room and in the field after treatment with 15 dS m?1 NaCl salinity. Chilling was very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germination rate and subsequent growth when compared with hydropriming and control under salt stress. Results from field experiments clearly indicated the efficacy of chilling over hydropriming in improving shoot dry biomass and grain yield in either cultivar, particularly under salt stress. This increase in growth and yield was related to increase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greater potential to uptake and accumulate the beneficial mineral elements (K+ and Ca2+) in the roots and reduced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of toxic mineral element (Na+) in the shoots of both wheat cultivars when grown under salt stress. Salt‐stressed plants of both wheat cultivars raised from chilled seed had greater concentrations of indoleacetic acid, abscisic acid, salicylic acid and spermine when compared with hydropriming and control. Therefore, induction of salt tolerance by pre‐sowing chilling treatment in wheat could be attributed to its beneficial effects on ionic homeostasis and hormonal balance. The results presented are also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chilling‐induced cross adaptation of plants in natural environments. Moreover, efficacy of pre‐sowing chilling treatment over hydropriming suggested its commercial utilization as a low risk priming treatment for better wheat crop production under stressful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0.
在 PK15细胞无血清液体培养基中添加 0、7.8、15 .6、31.2、6 2 .5 μmol/L Cu,观察了培养液中不同铜水平对PK15细胞内铜离子浓度和 Cu Zn- SOD活性的影响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PK15细胞内铜离子浓度及 Cu Zn-SOD活性均随培养液中添加铜离子浓度升高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其中以添加 Cu31.2 μmol/L组最高 (P<0 .0 5 )。PK15细胞内 Cu Zn- SOD活性与细胞内铜离子浓度和培养时间呈强正相关 (培养时间 :r=0 .873~0 .980 ,P<0 .0 5 ;铜离子浓度 :r=0 .90 0~ 0 .972 ,P<0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