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华北平原粮田替代型复合种植模式生态 经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通过定位试验,从生态经济角度对不同间作复合种植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以寻求经济高效、生态安全的替代型种植模式,结果表明:(1)间作改善了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因而间作复合种植模式间作季节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单作季节产量明显增加。(2)禾豆间作不仅通过直接影响当季作物的产量形成来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还通过对后作作物产量的积极影响来提高后作作物的土地利用率,从而提高复合种植模式整体的土地利用率。研究得出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土地利用率全年提高了4.0%~7.0%。(3)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在间作季及全年的农机械、农药、化肥的经济投入量减少,农机械、农药等措施的减少,降低了对农田土壤理化性状等的外来干扰,这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来说意义重大。(4)间作复合种植模式提高了各季及全年的经济效益和经济产投比。全年经济效益最高可达25067.7元/hm2,比对照提高了18.97%。综合以上结果,从改善农田生态、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与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整体评价,禾豆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可以作为传统麦玉连作的替代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有关水稻的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的定量研究未见报道,而水稻为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因此,很有必要了解它的净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通过利用1996~2005年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统计水稻的净初级生产力表明,播种至三叶期的NPP为3.65±1.36g/m2·d,三叶期至移栽前的NPP上升到14.34±15.18g/m2·d。移栽至分蘖期的NPP为2.98±1.79g/m2·d,分蘖至拔节期的NPP为12.11±4.37g/m2·d,拔节至抽穗期的NPP为19.35±4.66g/m2·d,抽穗至乳熟的NPP达到最大为29.89±13.71g/m2·d,乳熟期至成熟期的NPP有所下降,为8.81±11.51g/m2·d。与大多数植被相比,水稻的净初级生产力较高。三叶期的生物量为75.14±31.49g/m2,移栽前为156.84±48.99g/m2,移栽后为5.48±2.50g/m2,分蘖期为45.53±29.39g/m2,拔节期的生物量为213.11±54.78g/m2,抽穗期的生物量为567.83±117.87g/m2,乳熟期的生物量为889.70±173.99g/m2,至成熟期为1018.00±147.60g/m2。水稻的净初级生产力与叶面积指数有着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定位试验,从生态经济角度对不同间作复合种植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以寻求经济高效、生态安全的替代型种植模式,结果表明:(1)间作改善了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因而间作复合种植模式间作季节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单作季节产量明显增加.(2)禾豆间作不仅通过直接影响当季作物的产量形成来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还通过对后作作物产量的积极影响来提高后作作物的土地利用率,从而提高复合种植模式整体的土地利用率.研究得出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土地利用率全年提高了4.0%~7.0%.(3)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在间作季及全年的农枳械、农药、化肥的经济投入量减少,农机械、农药等措施的减少,降低了对农田土壤理化性状等的外来干扰,这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来说意义重大.(4)间作复合种植模式提高了各季及全年的经济效益和经济产投比.全年经济效益最高可达25067.7元/hm2,比对照提高了18.97%.综合以上结果,从改善农田生态、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与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整体评价,禾豆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可以作为传统麦玉连作的替代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水稻地上部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有关水稻的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的定量研究未见报道,而水稻为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因此,很有必要了解它的净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通过利用1996~2005年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统计水稻的净初级生产力表明,播种至三叶期的NPP为3.65±1.36g/m2·d,三叶期至移栽前的NPP上升到14.34±15.18g/m2·d。移栽至分蘖期的NPP为2.98±1.79g/m2·d,分蘖至拔节期的NPP为12.11±4.37g/m2·d,拔节至抽穗期的NPP为19.35±4.66g/m2·d,抽穗至乳熟的NPP达到最大为29.89±13.71g/m2·d,乳熟期至成熟期的NPP有所下降,为8.81±11.51g/m2·d。与大多数植被相比,水稻的净初级生产力较高。三叶期的生物量为75.14±31.49g/m2,移栽前为156.84±48.99g/m2,移栽后为5.48±2.50g/m2,分蘖期为45.53±29.39g/m2,拔节期的生物量为213.11±54.78g/m2,抽穗期的生物量为567.83±117.87g/m2,乳熟期的生物量为889.70±173.99g/m2,至成熟期为1018.00±147.60g/m2。水稻的净初级生产力与叶面积指数有着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