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7篇
  9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雌性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易发生染色体分离错误而产生非整倍体卵母细胞,其受精后会产生非整倍体胚胎,导致出生缺陷或胚胎致死,是影响哺乳动物繁殖的重要因素。卵母细胞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此时DNA双链断裂引发重组。重组时缺乏交叉、重组事件数量的减少及交叉靠近端粒或着丝粒导致染色体发生同向分离或不分离,从而产生非整倍体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当染色体的端粒共向于同一极或没有完全附着在纺锤体微管上时,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pindle assembly checkpoint,SAC)被激活,E3泛素连接酶APC/Cyclome (APC/C)沉默,保护分离酶抑制蛋白(securin)和细胞周期蛋白B (cyclin B)不被降解,从而抑制分离酶和染色体的分离。直到所有染色体与纺锤体实现稳定的双极定向并正确排列到赤道板上,SAC关闭,染色体正确分离。卵母细胞中SAC蛋白缺失,导致SAC不能有效地监测端粒在纺锤体上的正确附着,发生染色体分离错误,从而产生非整倍体卵母细胞。因此,通过现代分子技术手段解析非整倍体卵母细胞所涉及的机制是保护哺乳动物生育的重要目标。作者主要介绍了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详细阐述了卵母细胞非整倍体发生的染色体分离错误的分子机制,以期为开发卵母细胞非整倍体的治疗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In this paper, taking a D1201 spindle as an example, we discuss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spindle by using the theory of the complex model, we also analyse the factors which effect the dynamic characterics of spindle and give results which arc reference value to improving the structure of spindle,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高自动采棉机各部件加工与装配精度,实现采棉机作业效率与作业寿命的提升,以自动采棉机的组成结构及作业原理为基础,针对表面几何特性与数控加工技术进行分析.依据自动采摘机实际作业过程中出现的摘锭磨损等故障,给出自动采棉机零部件的数控加工工序模型,运用UG软件三维建模同时进行层次化的加工工艺流程设计及走刀算法优化.以...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浓度APM(4~6 μmol/L)和不同处理时间(4~6 h)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用5.6 μmol/L APM处理洋葱分生组织16 h后,中期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et.Ⅰ)从0.8(对照)分别提高至5.0、5.2.结果也同时表明,当APM浓度超过4 μmol/L时,严重影响细胞有丝分裂.在根尖细胞中,多极分裂细胞(尤其是3~4级),中期染色  相似文献   
6.
王海港  沈祥红 《湖南农机》2013,40(3):123-124
为了降低高速电主轴四周联动机床的主运动谐振振动问题,提出一套通过独立控制四根电主轴转动相位,抑制电主轴高速旋转过程中谐共振问题。通过建立平面动力学运动关系方程式,分析不同相位对电主轴四轴联动动平衡的影响,并调整四根电主轴差异性相位角,推导出每一根电主轴相位关系,削弱共振影响,从而达到提高机床运转平稳、提高加工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iod,PSTVd)侵染马铃薯会严重影响薯块的产量和品质。根据PSTVd的同源序列设计引物,以山西省马铃薯感病块茎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经RT-PCR方法扩增出全长cDNA片段,将其克隆到质粒pBS-T载体上,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类病毒全长359 nt,能通过分子内序列互补形成致密的二级结构。以该序列作为种子序列进行Blast搜索,该序列与PSTVd荷兰分离物(GenBank登陆号:AY372400.1)的序列一致性为100%。将该序列与东北株系、河北株系及已公布的弱株系(GenBank登陆号:M14814.1)、强株系(GenBank登陆号:U23058.1)、中间株系(GenBank登陆号:AY937179.1)比对,有12个核苷酸具有多态性,其中有5个发生在致病区。将线性化的质粒pBS-PSTVd及其PSTVd的体外转录产物接种番茄矮红宝的无毒苗,20 d后接种株轻微显症,RT-PCR检测均呈阳性。将RT-PCR产物测序,其结果与接种的PSTVd原序列完全一致,证实构建的PSTVd山西分离物的克隆具有侵染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Borealin在小鼠早期胚胎及睾丸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Borealin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体外合成RNA探针,采用全胚胎原位杂交检测Borealin基因在9.5~10.5日龄小鼠胚胎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Borealin基因在成年小鼠睾丸中的表达,RT-PCR等方法检测Borealin基因在成年小鼠多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orealin在小鼠9.5~10.5日龄胚胎的头部和成年小鼠生精小管基底部细胞的部位有较强的表达,在睾丸、卵巢、肠以及眼睛组织中的表达量较其他组织高。【结论】Borealin在小鼠9.5~10.5 日龄胚胎头部及成年小鼠睾丸中均有特异性表达,可能参与了成体干细胞功能的维持。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检测和防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病(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PSTVd)是一种严重为害马铃薯生产的病害,降低产量20%—30%。防治的主要措施是应用无类病毒的种薯。由于目前还没有脱掉类病毒的有效措施,只能从未被饱和侵染的群体中鉴定筛选出未被侵染的个体,再脱掉其它病毒,作为核心繁殖材料。1987年以来,利用自制的电泳设备,以往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return-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R-PAGE)检测类病毒,筛选出未感病的个体,再用茎尖组织培养法脱掉其它病毒。经用马铃薯卷叶病毒等8种病毒酶标抗体鉴定筛选,获得既无类病毒也无主要马铃薯病毒的克新1、2、3和4号等主栽马铃薯品种的核心种。并已提供给省内外的良种场繁殖推广。1989和1990年抽样检测克山良种场繁殖的原种、一级和二级良种,未检测到类病毒。  相似文献   
10.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intra‐incisional 5‐fluorouracil (5‐FU) in the management of incompletely resected malignant spindle cell tumours of extremities was evaluated in six dogs. After marginal surgery, the dogs underwent weekly intra‐incisional 5‐FU for a minimum of six cycles. Treatment was well tolerated by all dogs, with no systemic adverse effects and only one episode of local cutaneous hyperpigmentation, which completely and spontaneously resolved. Median follow‐up for all the dogs was 546 days (mean 619; range 297–1207). At the date of analysis, four dogs were still alive with no evidence of local recurrence, and two dogs had died as a result of their disease. The cause of death was development of distant metastases in one dog and tumour regrowth in the other. Despite the small sample size, this study documents that intra‐incisional 5‐FU chemotherapy is a safe and efficacious adjuvant treatment in the case of incompletely resected malignant spindle cell tumours in dogs and that long disease control can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